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85236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一、指导思想名校长是名学校形成的关键,名教师是名校形成的基础。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品牌教师,争创品牌学校,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推动学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二、培训原则1校本培养与外出学习相结合。2理念培训与技能提高相结合。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整体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三、主要措施1加强师德教育,让骨干教师真正做到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师德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让骨干教师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有强烈的开拓和进取意识,敢于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具

2、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评价观。与此同时,关注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有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心胸豁达;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淡漠名利、立足奉献、以育人为己任,享受育人过程的苦和乐,从中得到精神满足。能够善待同事,形成和谐人际关系。2强化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素质,使他们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较高艺术修养,有扎实的专业业务功底和渊博的知识,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能较好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能够熟练灵活运用教材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除此之外,还要具有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创造性思

3、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此,要求学科带头人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并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进行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学校为学科带头人个人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提供条件。一是在订阅购买专业性报刊杂志方面予以特殊政策;二是为学科带头人外出参加研讨活动、参观学习提供较有力的支持。3组织示范课、研讨会,突显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学校拟定每学期组织学科带头人开展示范课、研讨会。由学科带头人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人的研究选题方向,组织相关教师共同示范及研讨。做到每堂示范课后由授课的学科带头人讲述个人的研究方案和教学构想,并相对完整地表述专题研究心得和教学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做到科学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4加强校内

4、“点带面”工作,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科带头人专业水平。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校内。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5“压担子”促使学科带头人稳定、持续发展。学校为学科带头人稳定、持续发展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对学科带头人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教研组长、公开课及各类检查推举授课等,驱使教师“内动力”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经过35年的培养,让部分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师群体的领头人,在社会上有一

5、定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凝聚力;教书育人特色突出、效果显著,并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名牌教师。6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名师成长创造条件。积极营造民主、活跃、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允许不同教育教学风格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科研上:采取不强人所难,允许自愿组合的原则。鼓励冒尖,允许暂时落后。在教学评价上:不简单用分数、成绩衡量,侧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7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领衔作用名师水平代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水平。示范作用青少年模仿的对象、崇拜的偶像,影响其成长。激励作用教师工作的参照目标,提高教师心理期待,形成心理压力,激发奋起直追。凝聚作用容易在教研组凝聚人心,形成正向合力,推动学科建设。辐射作用名师效应的光环作用,影响社会, 辐射决策部门。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冲疃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