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35.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84734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3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3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3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3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3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35.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授课教师:甘肃省清水县第三中学 刘 雁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好,但赏析能力较差,环境意识淡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生字、生词;熟读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课文语言,领会对比和引用数字等方法使语言表达更加鲜明准确的特点。4.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理解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传达的忧患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一、导入:“如果不节约用水,人类看到的最

2、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出示课题)二、前提测评:检查字词1.学生自由上黑板写生字,集体订正识记。2.熟读并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三、教学过程:(一)走进“罗布泊”:1.就题目发问: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从题目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呢?(惋惜、悲痛)2.看着题目,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3.初读课文:昔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今日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 罗布泊今昔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方法设计:自主完成今昔对比,合作完成变化的原因。 4.欣赏图片,从你找到的描写中为图片配解说词,体会罗布泊的变迁:(一)看图片体会昔日罗布泊美景:(1)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

3、如神仙一般。(2)这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3)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这几幅美丽的图片和几位同学优美的朗读,就好像给我们的思维插上了两只翅膀,把我们带到了从前美丽的罗布泊。如此美丽的罗布泊,我们可以用文中哪个词来概括?(板书:绿洲)(二)昔日罗布泊又是怎样的呢?(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总结:我们听到了一个彻底荒凉的罗布泊。可以说今天的罗布泊是一个死亡之海。(板书:死亡之海)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

4、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这里,“裸露”的“裸”是什么意思?(什么都没有穿。) 哦,全都暴露的意思。那“脱尽了”的“尽”又是什么意思?(脱光了,一丝不挂的意思) 说“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说“大地在这里已脱尽外衣”,外衣究竟是指什么?(指大地的植被被破坏了。) 只是一般性的破坏吗?“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又表明什么? (指植被被全部破坏,大地被严重伤害。)5.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述说什么?(二)体味“罗布泊”: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能震撼你的心灵,富有

5、表现力的句子。并说说震撼人心的原因。你从中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方法设计:小组合作完成。(1)因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四盲”) “盲”是指“盲目”,那“盲目”又是什么意思呢? ( 生回答后总结:“盲目”就是没有目的的,不考虑后果,只注重眼前。) 师:哦,大家说得很好。“盲目”与上文中的哪个词相照应? 生(齐):“任意”。 师:具体来说,这巨大的吸水鬼对罗布泊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呢? 生: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

6、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 师:“全部枯死”、“成片死亡”说明了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老师有个问题,那就是一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大地的植被被破坏,而要说“大地脱尽了外衣”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呢? 生(齐):拟人。 师:在这儿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吗? (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显得不知所措。) 师: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了大地以生命,罗布泊像人一样,暴露在 70的高温下,怎能不痛苦呢,我仿佛能听到它痛苦的呻吟声。同学们,这段解说词又该怎样朗读呢?有哪位同学想试一试吗? 生(读):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

7、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师:她的朗读使我们仿佛听到了罗布泊在痛苦地呻吟,让我们用掌声表示鼓励。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能震撼你的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并说说震撼人心的原因。 生:“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不愿”“挣扎与痛苦”“求救”词,用拟人的修辞,描绘出胡杨的痛苦,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生: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又”字,和 !说明作者的谴责悲愤之情。师:同学们从这些句子

8、和段落体会到了课文语言的生动性,文章还用引资料、列数字、实地考察的方式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这都给了我们怎样的阅读感受?生:有震撼人心的力量。3.总结体裁特点:真实性、文学性(三)感悟“罗布泊”:罗布泊的消逝令作者痛心,更令人痛心的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的消逝,所以课文结尾以青海湖和月牙泉为例,说明悲剧仍在继续,我们明白了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例子?你准备做些什么? 师: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 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 师:“全部枯死”、“成片死亡”说明了 生(齐):受破坏的程度很大。

9、师:悲剧仅仅是罗布泊吗? 生(齐):不是,还有青海湖、月牙泉。 师: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作者呼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那么怎样救呢? 生(众):减少盲目开发、用水,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师:对,作者告诉我们,要合理地开发使用水资源,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有一种忧患意识。让我们看看文章结构,作者把令人恐怖的罗布泊呈现在我们眼前,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也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写罗布泊美丽的过去呢?把对罗布泊美丽的过去的描写去掉好吗,为什么呢? 生:不能去掉,这是一种对比,通过写美丽的过去引起人们美好的想象和联想,使人们更注重环保。四、体验探究: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对生态环境问题提些什么建议?板书设计:列数字 一、今日罗布泊:沙漠 神秘死亡之海 真实性 引资料 报 罗布泊, 二、昔日罗布泊:绿洲 仙湖生机勃勃 实地考察 告消逝的仙湖 三、消逝的原因:改道 四盲急功近利 对比 比喻 文 吴岗 四、痛惜 谴责呼吁保护生态环境 艺术性 拟人 排比 学 直接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