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及宇宙学习的教学评价.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84181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及宇宙学习的教学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球及宇宙学习的教学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球及宇宙学习的教学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球及宇宙学习的教学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球及宇宙学习的教学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及宇宙学习的教学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及宇宙学习的教学评价.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学习的教学评价 专题讲座王国凤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一、讲解:对“地球与宇宙” 学习的教学评价 二、研讨:学习“地球与宇宙”有效促进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 三、作业:结合“地球与宇宙”教学内容,撰写一篇主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设计及评析。对“地球与宇宙” 学习的教学评价,将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建议; 第二部分:“地球与宇宙”领域中的核心任务、目标概览、教学评价。第一部分: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建议1. 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操作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因此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

2、断。完成这种价值判断,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研究: 一是要进行价值标准研究,为评价对象提出一个合适的价值标准。价值标准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判断事物好坏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来说,有些对象的好坏标准比较明确,容易确立,如学校的校风学风,学校某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等等。有些对象的好坏标准有多种取向,不容易确立,如一个地区的整体教学质量,某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写作能力等等。因为这些对象的好坏标准往往不唯一,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这种多元价值取向的对象进行教育评价,就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先进行价值标准的研究,确立一个符合评价宗旨的价值标准。评价的价值标准

3、一旦确立以后,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分解,细化,使之便于操作、实施和检查,形成最后能被大家使用的指标体系。 二是要进行信息收集研究,提出一种既符合评价对象实际,又使评价者可以操作实施的办法。评价信息一般可以分为定量与定性两种。定量信息是指有现成数据可以备查,或者有测量工具可以检测的信息。如学校的固定资产、学生基本情况、学业成绩、教师的年龄和学历组成等等。收集定量信息的关键是测量工具的制定,要客观、正确。定性信息是指用文字、以及现代音像技术等手段记录的信息。教育中的许多事物无法用数据表示,因此教育评价中定性信息的收集是必须的。收集定性信息的主要办法是资料查询、座谈、随访、现场考察、实录等等,定性信息的

4、结果可以是原始记录,也可以转化成评定量表和等级。 三是进行价值判断方法研究,提出一种符合评价目的,能作出有意义的评价结果的价值判断办法。最好的评价结果不一定都要量化。量化的最大优点是用于比较。假如评价的目的不是进行相互比较的话,一般不要用量化的结果,多用定性的结果更能给评价对象有价值的反馈。 2.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如何定位?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受制于该学科的功能定位。科学 (36 年级 )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

5、学评价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有鉴别作用以外,还应该对教学过程本身的质量提高和改进发挥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一步开发教学评价的功能。不能只看到评价的回顾功能,对已经做过的工作具有总结作用,还应该看到评价的前瞻功能,对将要做的工作具有导向功能。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这种时候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最大区别是在评价功能上的拓展,它强调通过一系列间隔性评价,来控制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发馈,及时矫正,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与良好的状态。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评价时空的拓展,它强调评价伴随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不仅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要进行结果评

6、价,在学习开始的时候,要进行前置性评价,学习之中要开展形成性评价,实现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总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是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最主要特点。 3. 怎样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有多种人组成。在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评价活动一般都由教师提出,什么时候进行,具体什么要求,学生的责职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

7、励作用也很难体现。 随着教育评价的功能从单纯的鉴定、证明发展到导向、改进以后,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就开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指向调动评价对象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从聘请评价专家等第三者参与评价,到鼓励评价对象自己开展自评,都是评价人员关系的调整。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这种调整的主要表现。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中,评价者的角色将由教师一个发展到教师、学生(包括他们自己和其他同学)、家长、和有关课程教学的专家。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主要是指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订学习目标,自己检查目标的到达度,自己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采取措施调整与改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可

8、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看法,师生共同改进教学。除了自评以外,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还应该包括他们之间的相互评价,这种互评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的机制。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意义的。 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尤其在当前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学生家长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关心着自己孩子的学习。这种时候,通过让他们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引导他们把关心的着力点放在最适当的地方,与学校教育、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这对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是很有必要的。有关课程专家参与教学评价,不仅对提高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这些

9、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中,教师仍然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他应该是所有以上教学评价活动的发起、协调者,有时仍然是主持者。 4. 怎样理解“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是指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是要考察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科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与理解,还应该包括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以及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学科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也是这几年教育评价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目前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该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已经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包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科学探究

10、领域、以及科学知识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要求。与此相对应,科学课程的学科教学评价也必须关注上述各个方面,在内容上出现全面化的趋势。 5. 怎样理解“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因为科学课程的学科定位是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它不仅包括原有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领域的要求,形成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 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讲,评价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信息,而信息的特性是由该信息所隶属的评价指标的性质所决定的。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 的评价指标来说,由于其所具有的个别特征、逐步积累、程度差异以及内隐于心等特点,很难简单

11、地用数字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因此必然以描述性的定性信息为主,当然也可以有一些情感态度领域量表的测试结果以定量信息的形式作为补充。 对于方法能力领域的 评价指标,其相对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评价指标,客观性、共性要强一些,到达与否的界限也更清楚,与有关行为表现的对应也更加明显,因此使用定量信息的机会也应该更多一些。但对能力的评价,个别化的定性描述还是必不可少的。行为习惯领域的评价指标以外显的信息为主,大多可以直接采集、记录,应该包含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两种,关键是看哪一种收集方法更有效,更可行。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信息,其收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采用工具测量,有的则需要直接观察记录,有的

12、可以从代表作的水平作出判断,有的则需要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加以分析。这就是评价方法多元化的含义。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除了原有的书面测验以外,还应该包括教师的现场观察、访谈、轶事记录、专题作业、作品分析、学生学业档案、评定量表、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等。 6. 怎样理解“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评价时机全程化理念出现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理由是: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象知识技能的学习那样一个点一个点的学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总结,每一个点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分别实施评价,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

13、行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因此,评价必须全程伴随在整个过程之中。这需要科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建立这一观念,创造各种办法,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中间、与告一段落时,随时关注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包括各种能体现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有变化的有价值信息,记录在案,进行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各种评价,可以是反馈、矫正,也可以是鼓励、导向。 第二部分:“地球与宇宙”领域中的核心任务、目标概览、教学评价1. 地球与宇宙内容框架图2.1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核心任务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1. 用地形地球仪模型或 世界地形地图,说明地球的形状、大小 地球是由小部分陆

14、地 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地球仪、地图的使 用方法 从地图、地球仪中,可以获得丰富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2. 调查人类对地球性状认识的历史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经历了三次飞跃(球体、椭球体、梨形体) 调查、收集、分析有 关资料,概括人类对 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3. 对岩石进行分类 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分类 将各种不同的岩石混在一起,尝试用不同的标准对其分类 在分类时,一定要设定明确的分类标准 4. 说明土壤的构成 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对土壤成分进行简单分析 不同土壤的成分不同,功能也不同 5. 解释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生物的意义 生活中一些破坏生存环境的现象(滥采岩石、滥施化

15、肥、乱砍树木、乱埋垃圾) 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编一份尽可能多地描述岩石用处的手抄报 地球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 6. 利用地形地球仪,说明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97% 海洋水, 3%淡水。在 3%的淡水中,约有 2/3储存在南极、北极巨大冰川中 调查、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利用图表等形象的方式展示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 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稀缺的 7. 做水溶解一些物质的实验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加快溶解的方法(蒸发面积大、加热、研成粉末) 溶解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8. 说明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水与生物的关系 讨论如果没有水,世界会是怎样的。观看干旱地区龟裂的土地及枯黄庄家的照片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9. 说明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收集、分析有关资料,观看水域受到污染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实地调查当地水体的污染源 水域受到污染,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0. 结合生活实际,解释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和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表 空气是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气体。空气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 空气是人、植物、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2.2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 教学目标概览知识与技能目标1 正确地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部构造和组成。 2 描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3 能说出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