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上传教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78040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上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诗两首(上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诗两首(上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诗两首(上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诗两首(上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上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上传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教给学生感悟诗人情感的方法。2 加强古诗的朗诵与背诵。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只满足于理解古诗的意思,把古诗背诵下来,更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今天我们就可以借用这两首古诗来学习如何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指名读2、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诗题,了解了古诗的诗意,谁给大家讲讲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3、 自学,看看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 你能不能用一、二个词语概括?孤独 思亲 这两个词语很凝练的概括了诗人的情感 你从诗中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1)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比较诗句:恰逢佳节

2、就思亲。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么想家? (2)孤独独在异乡为异客*出示资料条:“客”在字典中有四个意思:A客人 B客商 C顾客D为求学或工作而住在外地王维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和亲人,独自一个人在长安求学、做官,做这首诗时,王维才17岁。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那时候的长安是个繁华的大都市,有几百万的人口,非常热闹! 创设情景:让我们展开想象,来到王维的身边,此时王维独在异地他乡,人生地不熟,你想想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当王维忙碌了一天饿着肚子回到家中,没有亲人在身旁,他只能当王维和同学闹了矛盾心中有一些想法,没有亲人在身旁,他只能当别人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而王维却没有亲人在身旁,他只能虽然长

3、安车水马龙非常得繁华,但王维却是接读“独”,尤其是每逢佳节的时候,他就会“倍思亲”!他会把自己的忧伤、苦闷与孤独都融入到思念之中!谁来读读这两行诗句。同学们,就把你自己当成王维,再来读一读。 (3)小结学法:我们发挥想象把自己当成王维,就进入到了诗的情境,我们就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了。这是多么好的方法呀!除此,我们还抓住了一些重点的词语来体会诗人的情感,这些词语,有的非常直白,如:独、思;但有的却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感悟到其中的情感,如:异 每。你看先前自学时这些词语你都画出来了吗?现在画一画吧! 3 在三、四行的诗句中,还有没有这样能够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呢,你认真地找一找,画一画。并试着用这些

4、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1)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在这两行中诗人描绘了怎样一番情景?(亲人们身插茱萸,登高远眺) (2)家乡的亲人们身插茱萸、登高远眺的这个情景是远在长安也在登高远眺的王维看见的吗?(遥知 )正因为这是诗人的猜想所以诗中用的是“遥知”而不是“遥见”多么准确呀!(2) 你想像一下,在重阳节那天,王维独自一人站在高高的山顶上,面向家乡的方向远眺,他仿佛看见了仿佛听见了,那一幕幕热闹而温馨的场景展现在诗人的脑海中,此时此刻本应该全家团聚,但王维却只能是(独在),这种孤独之苦,怎能不让他(每逢)!这诗句道出了多少像王维一样漂泊在外的人们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 当中秋来临,

5、 远在他乡的人们, 对着空中的明月, 用诗句在心里默默地对家人诉说除夕之夜, 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 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 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同学们,让我们也做一回诗人,让我们在这幽幽古乐声中拿起我们的笔,饱含深情地写下着千古思亲名句吧!(学生写诗句)3 总结学法同学们,你此刻的读与课前的读一样吗?为什么?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的? 为什么会不一样?你怎么感悟到诗人的情感的? (凝诗情 抓词语 展想象)指名读全班读三、学习夜书所见 1、指名读2、指名说诗意第二首的诗人叶少翁也是远离亲人,到外地去做官,诗中也是表达诗人思乡思亲的情感,但它有一定的难度 。3、给自学提示:

6、 抓词语:这首诗中有两个字在第一首诗中也曾出现过。 描写了哪些景物。 展想象:这些景物使你产生了怎样的想象。 课外资源:“江上秋风动客情”写的是一个历史小故事,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4同学讨论。5、 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客情” “知”诗人看见了什么? 我觉得诗中“知有”用错了,应该用“见有”才对呀! 那么诗人到底看到的是什么?(灯 篱笆)而“儿童挑促织”是诗人(想到的 猜到的)看到这些,为什么诗人不想别的,却想到了“儿童挑促织”呢?(二) 渲染朗读:同学们,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到诗的情景中:在夜晚萧萧的秋风中:诗人久居在外、归家

7、不得,忽然她看到远处篱笆旁的一点灯光,看到那似曾相识的情景,他也许想到了自己年幼时和小伙伴一起嬉戏的情景,也许想到了几年不曾见面的自己的孩子们玩耍的场面,也许他还会想到很多很多 朗读后两行三、 表面看起来,这首诗的思念之情没有王维诗那么炙烈,但诗人却把自己眼中所见的一片片落叶、一点点灯光、耳中所闻的一阵阵的秋风都赋予了一种思乡之情。所以这种情感更加的含蓄深沉。 读、背全诗 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呀? (思念亲人 有两个共同的字,而这两个字在思亲的古诗中经常用到的作为学习者,我们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2、思乡是古老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 缕缕情思是对

8、家乡、对亲人割不断的片片真情啊!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们,虽然是身在异乡为异客,但他们的心却时时刻刻和家乡的亲人们在一起。他们是平日思亲,佳节更思亲。 这种“思亲” 感情,已经成了我们中国人的历史情结。很多的人以诗歌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旅次朔方 -刘皂萧萧送雁群。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 刘禹锡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王建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除夜作 高适 板书: 古诗两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夜书所见凝诗情 孤独 思亲 思亲抓词语 独 思 倍 遥知 寒 客情 知展想象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关怀乡思亲的古诗很多很多,老师这里给

9、大家推荐几首这类古诗,你课下可以读一读。我相信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一定会感到诗人的情感的。 渲染:别人全家其乐融融,不亦乐乎,而王唯当时只有十七岁, 这是他初次离开了家乡,只身一人在长安,多么地寂寞难耐!3、指导朗读前两句。4、指读后两句(1)“兄弟登高,身上插满了茱萸”这个情景是王维看见的吗?你从哪儿知道的?(想象的 遥知)王维不用回家也知道,兄弟们一定像往年一样登高望远,西望长安,思念他们的兄长王维。而此时的王维也正在客店里,眼巴巴地东望兄弟。 教师感叹到: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象一根长长的线将他们紧紧连接在一起,这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更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回忆终归是回忆,而王维此刻

10、在长安,而他的亲人和朋友却在华山以东,这就是9*天各一方,不能相会(3)是啊!家乡的亲人们都在思念着远离家乡的王维,而王维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日里的一景一物也能勾起诗人无限的思念,宋朝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夜书所见正好印证了这一点。4 学习夜书所见a) 解题 这里的“见”指的是看见、听见。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把夜里看见、听见的写下来)b) 自学 1、自己读一读 思考:诗人看见、听见了什么,他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2、汇报学习情况听见了秋风吹梧桐树叶 想到了家乡“江上秋风动客情”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11、。诗人在诗中引用这个故事,要表明什么?(思念家乡)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叫典故(板书)小结:在古诗中有很多诗人善于运用典故来侧面表明自己的心愿。看见了篱落一灯明 猜想儿童挑促织现在我们也来猜想一下,当诗人在无限思乡之时,忽然见到这样的景象,他会联想到什么呢?(自己家乡的孩子或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情景)小结: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在萧萧的秋风中,看到那似曾相识的情景,他也许想到了自己年幼时和小伙伴一起嬉戏的情景,也许想到了几年不曾见面的自己的孩子们玩耍的场面,也许他还会想到很多很多按照这个顺序,应该是“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有儿童挑促织”才对呀,为什么诗人却把顺序颠倒了呢?(压韵)读整首诗,体会古诗的韵律 总结:这千年的思乡情结,无尽的绵绵相思,同学们现在也许还不能真正的理解,但我想等大家长大一些,等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到千里之外去求学、去工作的时候,你再读这两首诗,那时侯我肯定大家会有切身的体会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