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共3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77924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之前对史书的接触并不多,偶然间得知万历十五年评价很高,便尝试着来阅读这本由美籍华人黄仁宇老先生所著的明史研究专著,对于不常读史书的我来说确实显得晦涩难啃,但却带给人对社会与人生两者间关系的深深思索。以下是个人对本书的浅悟:本书虽然以万历十五年为题,但与其他平铺直叙的史书不同,黄仁宇老先生以独特的视角,以明朝晚年的公元1587年,即万历朝十五年,作为切入口,描述这一年看似歌舞升平,实则上通过许多事件又蕴含、预示着大明王朝已经走到尽头。万历十五年作为叙述的线索和落脚点,全面地展示了明代后期万历年间从皇帝到官员国家暗藏的症结,显示了在落后

2、的制度里无论怎样的个人,身处在何等位置,做出怎样的努力,无论是他个人,还是他所想改变和摆脱的社会环境,都被沉重的制度牢牢禁锢着,让个人成为了这制度的牺牲品。既然个人凭一己之力已无法做出任何改变,这制度让明王朝离开了世界的中心,甚至无法跟上白山黑水边上一个小部落的节奏,明王朝已经到了沉没的边缘,落日沉沉,败落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黄仁宇老先生选择了几个独立的人物作为章节来撰写,他选择的这些人颇具代表性,总是把他们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制度与背景中来叙述,他们看起来是个人,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时代前进与滞后的碰撞中所出现的问题,也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都是作者认为那个时代中的佼佼者,但无论是坚持道德的力量维

3、持复古亦或是某种程度追求自由和变革,结果对于个人命运或者个人的社会追求来说都是失败的。因为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对抗制度,每个人都是制度链条中的一分子,当他想改变这链条时,他无疑会被链条上的其他人所残酷打压,维持守旧平衡的集体力量是强大的,而想阻挡时代的前进也是个人办不到的。因此即使某个人意识到了现实与社会制度的格格不入,他也无法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只能感受着社会的暗流涌动而束手无策。个人体会比较深刻的是前面几章所写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在万历十五年时,已心灰意懒,多年没有上朝了。万历曾经也是一个野心勃勃,希望通过励精图治达到”万历中兴”的有为的皇帝。而文官集团只希望皇帝做一个象征,一个毫无主见的傀

4、儡,在各种繁琐的近宗教式的仪式中扮演一种道德上的楷模,以之教化百姓、团结官僚集团。我过去以为皇帝无所不能,什么事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但历史告诉我不是这样的。万历是一只囚禁笼内的鸟,而这只笼子是成熟的文官集团。万历在笼中失去有天性之爱的正常人的生活,母亲的感激不能慈爱地表达,妻子妃嫔对万历仅是畏惧,儿子在争储中疏远,连唯一有心灵交流的郑妃也无法使她的儿子立储,来讨心爱的人的欢心和保证她的未来。他面对的是“讪君卖直”的口是心非的官员,这些人只是把正直当商品。用诽谤和所谓“敢谏”来获取名声,他们所的也不只是名节,还有伴随道德楷模所带来的还乡后的权威。万历的不作为是对官僚集团的反抗,高级官员不增补

5、,以致六部部长都有多位空缺。国家此时的衰落已不可避免,唯一的问题只是时间而已。以万历皇帝来比拟现今社会的我们,我们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便被父母乃至家族都寄予厚望,条条框框各种规矩,锅碗瓢盆各种条件也早已为我们准备好,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照着别人的意愿或者说社会的意愿来成长来做事的。而当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便会发现,我们所处的社会鸟笼也有不如人意需要改善却又无力去改善的地方,最终我们还是只能选择去适应,但所庆幸的事,我们所处的社会不是那个封建的即将走向毁灭的帝国,鸟笼之外仍是充满着希望的蔚蓝天空,古人们尝试着各种改变追求进步苦于无法实现,而今我们却有机会去尝试着各种改变追求进步得以翱翔。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