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在文化教育权利上的缺失.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778374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农民在文化教育权利上的缺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农民在文化教育权利上的缺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农民在文化教育权利上的缺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农民在文化教育权利上的缺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农民在文化教育权利上的缺失.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农民在文化教育权利上的缺失(班级:电气六班;姓名:李晓虹;学号:2010482160;课序号:50501031-06)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九亿为农民。而农民、农村、农业称之为“三农”。“三农”问题的提出始于湖北省某县某乡党委书记李昌平致国务院领导信中提出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观点,之后“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而“三农”问题不仅关乎国家安邦、政治稳定,也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发展和共同富裕等道德建设。古人说:“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盗

2、寇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一百四十三仁宗)。此轮将国之发展与农村农民的生产发展联系起来,同时着重强调了农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农村治理甚至是治国的根基所在。而我国新时期里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道德伦理的建设方面显然不够关注,而此正是农民道德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最大忽视。而农民世世代代的道德建设离不开从小的教育,部分农民道德的缺失,则证明了我国给予农民的受教育权利的纰漏和疏忽,导致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于城市教育水平。在当今经济的各个方面迅速发展和人才竞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教育水平低、学历差的农民子女不得不选择苦力活或回到乡下继承父母耕种事业。但是

3、农民的子女不是子女吗?他们天生就应该做世世代代的农民吗?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并非其不愿与高学历者一同竞争高资高管类的工作,只是没有社会和政府为其提供经济等支持,这让其怎样获得高学历?先前义务教育为六年,后改为九年,只是我想问,改了义务教育的年份,就能保证的了那些大山里的孩子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吗?即使他们完成了,仅仅靠着九年义务教育想走出乡村走进城市恐怕仍是困难重重,恐怕是要带着失望而归,继续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农民中有一群身份最为特殊的人,那就是农民工。他们进入城市工作,将子女也带入大城市,那么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情况比较可观呢?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有数据表明,农民工子女就

4、学年龄(13.951.397岁)普遍大于北京市市民子女就学年龄(12.250.44岁),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大多集中在8001000元每个月,父亲或母亲完全没有经济收入者占12.88%。外来务工的父母子女若带在身边,想让其在大城市读一所普通学校都有困难,因为普通学校对外地户口的孩子不开放或收取借读费,而在私立学校其教育水平和收费问题,同样给经济调价并不富裕的农民工增添的巨大的压力。我们可以猜想,倘若在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能落实村县之间有完善的教育系统和措施,农民子女可以在家中接收良好的教育,相信其父母是在外地务工或是在家中务农都可以放心子女的将来发展问题,因为其与城市孩子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接受同样的教育,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公平的与其他人一同竞争。而这样的设想却仍只是设想,而农民不仅仅是在子女受教育权利上有缺失,在经济等其他权利也存在缺失和不公平的对待。小时候曾听父母讲起一位记者在陕西的报道,记者问一个放羊的孩子怎么不去上学在这里放羊,孩子回答为了攒钱娶媳妇,为什么娶媳妇,因为要生娃,生下孩子干嘛呢,放羊希望知识和教育可以丰富农民的心灵与头脑,让农民的子女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相信只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在缺失,他们的其他权利才会得到巩固,才能更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力与利益。以上为我在农民教育权力上的缺失问题的一些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