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777899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孔雀东南飞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孔雀东南飞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 一、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

2、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二、释题 1、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 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精神,哺育了后代诗坛。 3、诗歌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三、自读全诗,感知把握 要求: 1、落实字音、词义,特别是一词多义及古今异

3、义、偏义复词、通假字。 2、理清情节线索,根据故事发展阶段,拟定四字小标题。 3、鉴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四、学习、探究 (一)字、词落实 1、一词多义 谢:谢家来贵门:辞别 始适还家门:出嫁 阿母谢媒人:谢绝 适 处分适兄意:依照 多谢后世人:告诉 适得府君书:刚才 相见常日稀:互相 何乃太区区:愚拙 及时相遣归: 我 区区 相:儿已薄禄相:命相、相貌 感君区区怀:真情挚意 会不相从许:你 君既若见录:我 好自相扶将:她 见 (例:见笑、见谅) 登即相许和:他 渐见愁煎迫:被 2、古今异义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 可怜体无比:可爱 不久当归还:回来 本自无教训:教养 主薄通语言:话语

4、 处分适兄意:处理 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 叶叶相交通:交叠相通 3、偏义复词 公姥、作息、父兄、牛马、弟兄、父母 4、通假字 取:娶; 帘:奁; 纫:韧; 丁宁:叮咛; 藏:脏 (二)把握情节 1、听名家范读,进入氛围 2、由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时间、人物、事件、结局)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

5、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3、概括故事情节发展 发展阶段 起讫 小 标 题 开 端 从“十三能织素”至“及时相遣归” 兰芝被遣 发 展 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再发展 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高 潮 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尾 声 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告诫后人 发展线索: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4、明确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

6、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依据: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 2、两类人:受迫害者;迫害者 刘兰芝:富有教养、聪慧美丽、勤劳善良、柔顺刚强、从容持重; 焦仲卿:守礼尽孝;幻想绝望,软弱坚强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充满抗争精神。 焦母:专横无理; 刘兄:见利忘义、趋炎附势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封建礼教的化身。 3、刘、焦两人的性格差异 对未来的预想 刘:对命运、前途有清醒认识,有准确的预见力。 焦:等待、幻想。 别后重逢时 焦:讥讽、责难,且无所作为 刘:通情达理 殉情场面 刘

7、:义无反顾、干净果决 焦:迟疑徘徊、拖泥带水 刘:始终清醒、坚强;焦:期待、幻想且没做一件事。 4、刘兰芝为什么不容于焦母?焦母心目中的媳妇是何种形象? 人格尊严 维护权威 (四)艺术特点 1、人物语言个性化 同中有异:刘与焦;焦母与刘兄 2、富有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序曲的象征性 依恋情调和凄楚气氛,与刘焦生离死别的神质想吻合,具有提摄全篇的作用。 尾声的理想化色彩 加强震撼力量,表达劳动人民美好愿望。 铺陈的酣畅淋漓 A、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 a、纵向铺陈,能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才艺、品德随年岁而逐增。 b、印证“自诉”的真实性,强化其良好修养;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

8、B、遣归前的精心打扮 横向铺陈,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同时,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 C、太守府的迎娶场面 既显示了兰芝高贵身价,又表现了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加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五、总结全文 六、课后背诵 七、板书 刘兰芝:“请归”:不甘受虐,洞察世情,柔顺刚强 焦仲卿:“求情”:爱情坚贞,心存幻想,委曲求全 个性化语言 “别母”:伤心绝望,痛切哀怨,以死抗争 焦 母:“逼遣”:恶语训斥,专断蛮横,霸气十足 “阻死”:软语诱哄,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刘 兄:“逼嫁”:贪财慕势,自私冷酷,市侩嘴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