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搭建心灵之桥.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77765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爱搭建心灵之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爱搭建心灵之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爱搭建心灵之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爱搭建心灵之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爱搭建心灵之桥.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爱搭建心灵之桥浅谈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张天俊随着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常听一些中学生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自己管不了,可学校老师更是想管而又无能为力,工作中有许多难言的苦衷。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也明显感到来自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困惑和压力。就我现在带的班,离婚的单亲家庭有九个,占班级总人数的20.1%,还有因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常年不在家形成的单亲教育现状。而且,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和挑战。如何克服单亲家庭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同龄孩子相同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呢?这些年我一直

2、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实践。一、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的确,我们要教育引导孩子,首先要得到孩子的认可。如果孩子内心抵触老师,不信任老师,那么一切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白费。因此,我们必须真诚面对孩子,需要走进孩子中间,让他们感觉你是自己人。我就常利用课间和活动时间,与孩子一起跳皮筋,打沙包,下跳跳棋总之,学生爱玩的游戏,我常去搅和搅和。孩子们与老师玩,特开心。我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张老师像一个孩子似的跑着,笑着,她和我们完全平等,她就是我们中的一员”学生把我当

3、自己人,所以常向我吐露秘密。他们在日记中写下心事和烦恼,标注一个“保密”,那我就必须讲信用。我会以留言、回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或约学生一起散步聊天,帮他们解决”心结”.对于一些内向、孤僻的孩子,老师更要多一份细心,及时发现他们情绪的变化,给以关心引导。我班的小奇同学特敏感多疑,有一次在日记中写到:“张老师对着我旁边的同学笑,可她没看我,我知道老师不喜欢我。”当时,我非常吃惊,她的敏感会让她太容易受伤的。于是,我认真与她谈了一次心。告诉她不要太在乎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不要总想着别人喜不喜欢自己。要经常告诉自己“我很可爱,大家会喜欢我的,人太小气就不招人喜欢“。当然,我也更加注意,对于敏感多疑

4、的单亲家庭的学生,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微笑,传递更多的关爱。很多时候,大人不知道小孩子需要什么。总认为我那么爱他,他却不领情。其实,我们需要经常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我们会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包容、理解和信任,从而让孩子体味到爱,感受到爱,并能以爱传爱,以爱感染爱。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小锐,父母在他六岁时就离婚了,父亲把他当男子汉,什么都告诉他,认为他能承受。父亲再婚,继母对他也不错。可是,孩子和父母关系却不好。四年级时,一次和我散步聊天时,他狠狠地说:“我真想把他们都杀了。”我一惊,被他的表情和认真吓住了。我忙拉他坐到一边说:“能告诉我想杀他们的原因吗?”孩子眼圈红了,

5、断断续续中,我听明白了。妈妈再婚,叔叔很不欢迎他去玩,爸爸这边,继母对他生活还算关心,可是发现他的问题总是不直接批评,而是要通过爸爸来说,爸爸又总爱发火打他。我听后深深理解孩子的委屈和痛苦。我多次和他谈心,帮他化解心中的仇恨。当然关键问题还必须转变父母。征得孩子同意,我分别找了孩子的父母谈话,让他们改变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父母更加注意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内心感受了。毕竟父母都还是爱着自己的孩子。二、构建家校桥梁,争取家长配合。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只有学校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

6、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由此带来的精神压力也大。他们有的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有的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有的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比一般孩子都敏感,容易走弯路。其实,家庭的“战争”不仅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而且家长自身心里也受伤不小。自身心里都还有一个适应和放下的过程,有时就很难理智地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在接触这一部分家长时,我觉得,孩子的教育首先是找准症结,帮助家长理智面对问题,科学 进行家庭教育。日本犯罪心里学家森武夫说:“家庭是人个性的塑造场。“一些家长在双方争吵中留下很深的积怨,很

7、难释怀,从而将其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在孩子的教育中。一遇到孩子的缺点,就推说和对方一模一样,好多时候根本不顾及孩子就在身边。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会找适当的机会与家长谈话,耐心与之沟通。用他人成功的例子指导家长正确处理离异后孩子的教育方式。要让孩子心里装满爱,而不是恨,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修养的家长很快就能理解老师的用意,反思自己并改进。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只顾自己的感受,听不进去。有时,我会在家长会上说一些现象,以此引发大家的思考。一次,我讲到正确处理夫妻关系,给孩子安全感。并例举了一些现象,会后,学生雯的父亲找到我,他有些对号入座了。当时他很激动,说:”张老师,你不了解他妈妈“

8、他向我倾诉了很多对前妻的不满,说坚决不让孩子和母亲见面,也不准通电话,孩子也不愿和她妈妈联系。其实之前孩子和她母亲也向我求助过,我了解他们。我当即叫过孩子,孩子望望父亲说:”我自己也不想见妈妈。“我当时理解孩子的处境和为难,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我单独家访谈话,让雯的父亲看了孩子写的日记,没有母亲在的生日庆祝,日记中孩子那种失落和对妈妈的牵挂打动了父亲。我又给他分析孩子已经学会察言观色说谎话,我为她的成长教育担心。雯的父亲那一次沉默了,没有说话。半个月后,我突然接到雯在上海打工的妈妈的短信”张老师,谢谢你为我和女儿做的一切,他爸爸终于同意我每周和孩子通一次话了。“当时,我特别特别欣慰。在学校里,细腻敏感的雯经常会抱抱我,亲近我,快乐,开朗又回到了她的身上。三、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让孩子有归宿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