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775958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完整word版)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完整word版)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完整word版)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完整word版)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参赛教案)余角和补角(一)学习目标:1掌握余角与补角的概念的关键点2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3。能熟练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4。会灵活判断两个角的互余或者互补的关系5。会借助方程思想解决角度的数量关系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定义( ),角的分类( ),角的计算( ),角的平分线( )等单独的一个角在同学们的共同研究下,逐步从不同角度认识了一个角,那么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是关于两个角之间特殊数量关系的:余角和补角.二,阅读学习目标, 并在目标上画出关键词和自己预习困难的学习目标(一个小小的标注,划线,就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标

2、注越多,思考越多,学生是一张白纸,需要教师逐步教会他们如何阅读,如何在阅读中质疑,有了质疑便有了思考,而数学的学习就是思维的舞蹈)三,余角,补角的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90 ( 直角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你是如何理解“互为”这两个字? 答:“互为”就是指这两个角分别都是对方的余角,即就是的余角,同时也是的余角.)符号语言: 如果+= 90 ,那么和互为 余角 .反之也成立: 如果与互为余角,那么+= 90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符号语言: 如果+= ,那么和互为 。 反之也成立: 如果与互为补角,那么+= 。概念关键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只与

3、它们的 和 有关,与它们的 位置 无关.两个角在不在一起没关系,主要看它们的和是多少。如下图:4,概念的应用(1)如下图,海塘大坝的底部是石块堆积而成,量角器无法伸入大坝底部测量,如何测量大坝的倾斜角(即图中1)?(量出容易量出的,计算不易量出的,让学习明白学习今天的内容有什么实际应用,加深对知识的认识)21(2)判断: 1+2=90,则1是余角 ( ) 1+2+3=90,则1、2、3互为余角。( ) (3)找朋友:下面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分别从数字和图形的两种形式让学生去应用概念) 10 30 60 80 100 120 150 170思考:你寻找余角补角有什么技巧吗?

4、填图后思考:所有的角都有余角吗?所有的角都有补角吗?3一个角的余角的表示:( )一个角的补角的表示:( )4同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度? (5) 利用角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例1 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 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分析:已知量:无 未知量:一个角,它的补角,它的余角等量关系 补角=余角的4倍解: 设这个角是x ,则它的补角是( 180x),余角是(90-x) 。 根据题意得: (180-x)= 4 (90x) 解得: x =60答:这个角的度数是60 。、思考:这类问题的特征是什么?解决的关键是什么?练习:已知一个角的补角和这个角的余角互补,求这个角的度数。模仿老师的

5、分析过程:(6)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折纸中的余角和补角按图所示的方法折纸,然后回答问题:ABDECABDECABDECEABDC沿AE折叠把EC折到EB上恢复原形留下折痕321(1)2是多少度的角?你能解释为什么吗?(2)1与3有何关系?(3)1与AEC,3和BEF分别有何关系?这个例子,既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非常喜欢的一个环节。相信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小结:回到学习目标1掌握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关键点是什么呢?)2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如何表示:反过来成立吗?)3.能熟练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怎么求呢?同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有关系吗?)4.会灵活判断两

6、个角的互余或者互补的关系(你判断的时候主要看的什么或者找的什么?)5。会借助方程思想解决角度的数量关系问题(你觉得要快速准确的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设计心得:本节课的重点是概念的掌握和应用,所以我查找了百度文库有关的教案,课件,一个人一个思想,综合文库那么多优秀老师的思想后,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查阅后,我选择了数字,图形,生活实际,列表,动手操作这几个环节,紧紧围绕余角和补角这个概念,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去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在一些习题后面,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引起学生再次的思索,我觉得学生的初次思考是学习,二次思考是升华。没加入百度文库的时候,备课的过程有时候比较迷茫,觉得自己准备课程的不够好,但是靠自己很难发现哪里不好,现在好了,利用百度文库查阅几个个老师的思路,很快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思路,丰富自己的课堂. 真的很感谢那些无私奉献自己文档的朋友们,感谢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有什么好的文档,就第一时间上传,正所谓: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科目:七年级数学Q Q:526288476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