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灵隐题联.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775528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灵隐题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4、灵隐题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4、灵隐题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灵隐题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灵隐题联.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灵隐题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抓住描写方丈语言、神态、动作的关键词,了解他以貌取人、为人势利的丑态。2、体会苏轼巧用对联的智慧,了解对联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3、积累文中的谦辞敬语。教学重点:通过抓住描写方丈语言、神态、动作的关键词,了解他以貌取人、为人势利的丑态。教学难点:体会苏轼巧用对联的智慧,了解对联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故事有了一个初步了解,那么苏轼为什么要题联呢?他与方丈交谈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引导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思考:方丈在与苏轼交谈的过程中,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两次

2、)分别是怎样的?(1)指名读课文第34自然段。方丈对苏轼有什么看法?(见他一副寻常书生打扮,不像富贵人家。)方丈对苏轼态度如何?(怠慢)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上下打量、皱了皱眉,抬手说:“坐”,对小和尚哼了一句:“茶”。从语言、动作、神态体现方丈以貌取人。)苏轼对方丈的行为态度有什么反应?(心生不悦,站着和他攀谈,说明了苏轼接收到方丈冷漠的待客之道,即使心里不开心,还是礼貌地与他交流)(2)指名读课文第56自然段。方丈对苏轼有什么看法?(认为他谈吐不凡、知识渊博)方丈对苏轼态度如何?(讨好)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堆出一副笑脸,客气地说:“居士,请坐!”又吩咐小和尚说:“敬茶!”,“笑脸”与

3、敬语再次说明了方丈虚伪)苏轼对方丈的行为态度有什么反应?(还是不坐)(3)指名读课文第79自然段。方丈对苏轼有什么看法?(必非等闲之辈)方丈对苏轼态度如何?(恭敬)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大吃一惊,连忙双手合十,躬身行礼,说:“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请上坐!”一边命小和尚:“快,敬香茶!”,请苏轼留下墨宝。神态、动作表现出方丈礼亏而懊悔的情绪,为自己以貌取人的态度感到惭愧)苏轼对方丈的行为态度有什么反应?(见方丈这副模样,话不投机,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坐了片刻”说明时间短,体现苏轼对方丈以貌取人,曲意逢迎的态度表示看不起) 2.引导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方丈请苏轼留

4、下墨宝,苏轼有什么反应?(淡然一笑,信笔在备好的纸上写下了一联。)(2)“方丈见了,顿时面红耳赤,羞愧不已”,方丈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苏轼写的对联讽刺了方丈态度的不同变化,方丈看了因此感到羞愧)(3)苏轼“大笑而去”,方丈“羞愧不已”,苏轼离开以后,方丈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说一说。3.文中出现了许多人们正在交谈时常用到的一些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在文中找一找并画出来,并试着用这些词语说话。三、拓展延伸对联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古代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精彩的对联。请你课外搜集一些精彩的对联在全班分享交流,还可以说说其中包含的有趣的故事。板书设计:14 灵隐题联书生打扮 谈吐不凡 名满天下坐 请坐 请上坐茶 香茶 敬香茶寒暄 客气 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