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学数据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774650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学数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学数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学数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学数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学数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学数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学数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学数据GBT 18153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724批准 20001201实施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欧洲标准EN 563:1994机械安全 可接触表面温度 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的工效学数据。 本标准与EN 563主要有以下五点不同: 将引用标准的导语按GBT 111993进行了修改; 将引用的三项欧洲标准改为相应的国家标准; 在引用标准中取消了在EN 563:1994正文中未出现的prEN 614; 原标准EN 563:1994提示的附录A是EN 563的科学背景,提示的附录F是参考

2、文献,均与实施本标准无关,予以删除; 依据标准范围的限定,删除了烧伤风险以外的疼痛方面文字。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与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铭续、李 勤、石俊伟、马贤志、逄征虎。EN前言 本欧洲标准由秘书处设在DIN的CENTC 122人类工效学技术委员会制定。 本欧洲标准是依据欧共体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对CEN的委托制定的,并保证欧共体指令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是机械安全标准系列中的B1类标准

3、,这意味着,在确定系列中的C类标准的要求时应该使用它;此外,本标准在相应的C类标准不存在时,应当对设计和结构规范的确定产生影响。尽管本标准是专为机械安全所写,本B1类标准可以用于其它合适的应用领域。 标明“标准的”附录是标准正文的一部分,标明“提示的”附录,仅仅给出信息。在本标准中,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 本欧洲标准或是以相同文本出版或是签署赞同而赋予国家标准的资格,至迟应在1994年12月完成,取消与之矛盾的国家标准不迟于1994年12月。 根据CENCENELEC内部法规,下述国家必须执行本欧洲标准: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

4、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0 引言 运行时是热的、可接触到的机械表面是烧伤风险源,接触该热表面,可以是有意识的,例如操纵机器手柄;也可能是机器附近的人员无意识发生的。在GBT 15706中规定了机械安全设计通用指南,考虑到了防止伤害,包括防止热伤害在内的措施。 为了评价热表面引起的烧伤风险,知道皮肤同热表面接触时导致烧伤的因素和影响是必要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表面温度: 构成表面的材料; 皮肤同表面接触的时间。 还可能有其他较为次要的因素。在本标准中规定了皮肤同热表面接触时评价烧伤风险的数据,如果在其它标准或规则中有必要规定热表面温度限值

5、,也可以使用这些数据。 本标准中规定的数据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并且反映了接触热表面时人类皮肤的特性。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类工效学数据及其在确定热表面温度限值和评价烧伤风险时的应用。 在GBT 15706的适用范围内,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的热表面,在正常使用期间该表面是能接触的或是可能触摸到的。 本标准规定了涉及有关情况的数据,在该情况下,裸露皮肤和热表面间的接触会烧伤或是可能引起烧伤。这些数据可供烧伤风险评价。 本标准还提供了用于确定防止皮肤烧伤的热表面温度限值的数据,该数据也可以用于专业机械标准的制定,其中要求把温度限值作为风险评价结果。 本标准的数据适用于相对人体皮肤有较高热容量的物体表

6、面。 本标准不适用于大面积皮肤(大约占全身皮肤的10或更多)和热表面接触的情况。 本标准也不适用于头部10以上皮肤的接触,或导致面部重要部位烧伤的接触。 注1:有时,对个体而言与热表面接触的结果可能更为严重,例如: a)由导气管节流阀产生的烧伤; b)大面积烧伤(全身皮肤10以上)可能因体液损失而损伤循环系统, c)头部或全身大比例的受热,即使在没有烧伤的情况下,可能引起不能接受的热紧张。 本标准适用于成年人的健康皮肤。 本标准未提供防止疼痛的数据。 注2:当皮肤同热表面接触时,如果未超过本标准规定的烧伤阈值,通常是没有烧伤风险,但是,可能出现疼痛,如果还需要防止疼痛,表面温度值应该取自合适的

7、其他来源。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570611995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 GBT 1570621995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 GBT 168561997 机械安全 风险评价的原则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表面温度 surface temperature(Ts) 以摄氏度为单位测量的表面温度。32 接触时间 contact period(t) 从与表

8、面发生接触到与表面脱离的持续时间。33 热惯性 thermal inertia 材料的密度、热传导率和特定热容量乘积。34 材料表面特性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surface 材料物理化学成分和表面的特征(光滑、平坦)及形状。35 烧伤的分度 burn classification 根据烧伤深度分为三度: a)表皮烧伤 superficial partial thickness burn 是最表层的烧伤,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以至棘细胞层完全被破坏,但是生发层健在; b)深层烧伤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 皮肤的基本部分和所有的

9、腺坏死,仅有毛囊深处或汗腺残存; c)全层烧伤 who1e thickness burn 皮肤全层已经破坏,皮肤附件全部坏死。36 烧伤阈 burn threshold 在规定的接触时间内,以皮肤与热表面接触无烧伤和引起表层部分烧伤间的温度界限定义的表面温度。4 烧伤阈41 通则 本章给出了烧伤阈的表面温度数据。通过将测量得到的表面温度值与42中规定数据进行比较,可以作出烧伤风险的评价(见GBT 16856)。42中规定的烧伤阈也能用于防止烧伤和确定机器表面温度限值,应用举例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 注:烧伤的发生与皮肤温度和皮肤温度升高的时间有关。但是,用简单方法测量皮肤与机器热表面接触时的

10、皮肤温度不现实,因而在本标准中,不是规定皮肤的温度值,而是规定同皮肤接触导致烧伤的机器热表面温度(烧伤阈),以便用相应测量设备测量。 皮肤同热表面接触时,导致烧伤的表面温度与组成表面的材料有关、与皮肤同表面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如图1所示。图1显示出几类材料的这一关系,每类材料有类似的热传导性能,因而也有类似的烧伤阈。图1 皮肤接触热表面时烧伤阈和接触时间关系示意图 烧伤阈曲线上的点表明,当皮肤同热表面接触时,对应某一具体的接触时间,有一个介于不使皮肤伤害和发生表皮烧伤之间的表面温度。通常,曲线以下的表面温度值不导致烧伤,曲线以上的表面温度值将导致皮肤的烧伤。 图1只是示意性的、不能精确显示烧伤

11、阈数据,精确的烧伤阈值须从图2至图6和表1取得。 对于短时间接触,烧伤阈不能从图1至图6曲线取得,但是能从分布导出,这是考虑到如下事实:对于短时间接触,介于无烧伤和烧伤发生瞬间的温度分界的知识不完整。烧伤阈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接触处的皮肤厚度、皮肤表面的湿度(出汗)、皮肤的沾染物(例如:润滑油脂)、接触力、划为一类材料的热传导特性间的差别和烧伤阈值科学测定的不确定性。然而,这些影响比起不同材料类别的热传导特性影响要小。 对于较长时间接触,其不确定性小于较短时间接触,因而,规定了较长时间接触烧伤阈精确值。 对于长时间接触,各类材料之间在烧伤阈数据方面的差别不存在。42烧伤阈数据421 接触时间小

12、于1 s的烧伤阈 目前尚无接触时间小于1 s的烧伤可靠数据,图2至图6的曲线不能提供接触时间小于1s的烧伤阈。 注:在532中规定了关于很短接触时间的标准应用。422 接触时间在1 s和10s之间的烧伤阈4221 通则 在短时间(1 s10s)接触条件下,不是以数据规定烧伤阈分布,而是以曲线反映烧伤阈分布与接触时间的关系。热传导率特性相同的材料烧伤阈合并显示在一个范围。4222 无涂敷层金属 图2是无涂敷层金属光滑表面的烧伤阈,粗糙金属表面的烧伤阈值可能高于光滑表面,但是不超过所示烧伤阈分布上限2。4223 有涂敷层金属 图3a和图2b给出金属涂敷层的效果数值,该值是在无涂敷层金属烧伤阈之上的

13、温度增量,欲得到有涂敷层金属的烧伤阈,必须把图3a或图3b中的温度增量Ts和图2中的无涂敷金属的烧伤阈Ts相加。图2 皮肤接触裸露(无涂敷层)金属热光滑表面时烧伤阈分布图3a 金属涂敷50pm、100pm和150m厚度虫胶后,烧伤阈分布在图2基础上的增量图3b 金属涂敷耐纶11型聚酰胺纤维(厚度400m)、粉末(60m和90m)和搪瓷(160m)后,烧伤阈分布在图2基础上的增量4224 陶瓷、玻璃和石材 图4给出陶瓷、陶质玻璃、玻璃、瓷料和石材(大理石和混凝土)烧伤阈分布。 大理石和混凝土的烧伤阈在该分布下限附近,玻璃的烧伤阈在该分布上限附近。图4 皮肤接触陶瓷、玻璃和石材热光滑表面时的烧伤阈

14、分布4225 塑料 图5给出塑料(尼龙、有机玻璃、聚四氟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烧伤阈分布。 注:塑料有很不相同的热导率等级,是由化学成分决定的。图5给出大多数固体塑料烧伤阈分布,然而,那些与4225中给出的材料热传导特性显著不同的塑料不能使用图5的烧伤阈。图5 皮肤接触塑料热光滑表面时的烧伤阈分布4226 木材 图6给出木材烧伤阈分布。 低湿度的软木,适用分布上限的数值;高含水的硬木,适用分布下限的数值。423 接触时间大于或等于1 min的烧伤阈 表1是与表面保持接触时间大于或等于1 min的烧伤阈。表1 与表面保持接触时间大于或等于1 min的烧伤阈接触时间材料烧伤阈值,1 min10 min8h或更长无涂敷金属51涂敷金属陶瓷、玻璃和石材塑料木材注:接触时间1 min的51数值也适用于本表未给出的高热导率其它材料。 43对于接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