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化肥——讲义.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77350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化肥——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盐、化肥——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盐、化肥——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盐、化肥——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盐、化肥——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化肥——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化肥——讲义.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 化肥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常见的盐1.氯化钠食盐(NaCI)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用途:(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NaCl溶液) Na+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

2、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备注: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2. 碳酸钠纯碱、苏打(Na2CO3)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3.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4. 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CaCO3)白色固体,不溶于水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例如华表、柱子等;可用做补钙剂备注: 1)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

3、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2)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A干冰、冰 B石灰石、大理石 C纯碱、小苏打 D生石灰、消石灰2.家庭装修需要各种材料。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大理石 B沙子 C铝合金窗户 D塑料水管3.有4种不纯Na2CO3样品分别含有下列杂质,且杂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若取等质量的4 种样品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耗盐

4、酸最多的是ANaHCO3 BCaCO3 CK2CO3 DMgCO34.天原化工厂是氯碱工业的现代化工厂。原料食盐用水溶解得饱和食盐水,在电解前要除去杂质(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所加入的试剂有氯化钡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下列各组中,加入次序正确的是A. B. C. D. 5.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A物质的俗名B物质的分类氢氧化钠的俗名-纯碱碳酸钙的俗名-大理石CH3COOH-酸NH3H2O-碱C物质的物理性质D物质的鉴别干冰能升华氧化钙加水放热化纤与纯羊毛面料-燃烧硬水和软水-手模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

5、、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练习:1.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均由Na、H、O、S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它们可发生如下反应:甲Ba(NO3)2盐盐;乙NaOH盐水;丙HCl盐水;丁CaO(或CO2) 碱(或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可能是Na2SO4,乙一定是H2SO4 B. 乙可能是H2SO4,丙一

6、定是NaOHC. 甲可能是Na2SO4,丙一定是NaOH D. 乙可能是H2SO4,丁一定是水2.已知AX代表八种初中常见物质, 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D和F为氧化物,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的酸,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若AX中,共有3种单质,2种氧化物,且反应类型不同,F是由3种元素的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的含量约为36.8%,则F的化学式为 ,3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 三化学肥料植物的生长需要很多元素,但对于氮、磷、钾的需求最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

7、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a、 常用氮肥:a) 氨水(NH3H2O)、尿素(CO(NH2)2)、b) 铵盐NH4HCO3、(NH4)2SO4、NH4Clc) 硝酸盐NaNO3 、NH4NO3b、 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NaOH=NaNO3+NH3+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a)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 b)K2SO4、KCl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

8、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磷酸铵(NH4H2PO4、(NH4)2HPO4的混合物)5.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O、NH3、H2S、SO2 (3)引起水体污染: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6.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练习: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

9、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B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C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D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2.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归纳错误的一组是A生活常识B健康问题用纯碱除油污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用亚硝酸钠做调味品缺钙会导致甲状腺疾病C安全问题D农业生产煤气泄露时要严禁火种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用波尔多液杀菌合理使用化肥可促进作物生长3.现有NaCl、KNO3、NH4Cl、(NH4)2CO3、CO(NH2)2(尿素)五种物质。回答

10、下列问题。(1)按物质分类,其中属于盐类的是(填序号) 。(2)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高新技术,常用复合肥料配制营养液。上述五种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填序号)_。(3)若测得某样含氮量为32.8%,则上述五种物质的组合正确的是(填序号) 。A B C D(4)小明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0g,主要操作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A称量2.5 g的氯化钠固体 B称量5.0 g的氯化钠固体C将固体和水混合后,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D装瓶贴标签E用100 mL量筒量取50.0 mL的水,注入烧杯内 F用50 mL量筒量取45.0 mL的水,注入烧杯内G用50 mL量筒量取47.

11、5 mL的水,注入烧杯内课后练习:1.上图所示碳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中,依次发生的反应类型是A.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澄清的石灰水、稀硫酸和食盐水三种物质区分开,这种试剂是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BaCl2溶液 D. 氯化钠溶液3.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B用稀盐酸除去氧化铁中的碳酸钙C用浓硫酸吸收氧气中的二氧化碳D用适量稀硫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碳酸钠4.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

12、上的物质是A. Cu B. Cu和Zn C. Cu和Mg D. Zn、Mg和Cu5.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可能是酸和碱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各取10 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 g6.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安全常识B区分常见物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预防煤气中毒确保烟道畅通O2和CO2用澄清石灰水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并闻气味食盐和纯碱观察颜色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日常生活经验N2性质稳定作保护气H2具有可燃性作气体燃料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食品干燥剂浓硫酸使篝火更旺把木柴架空制作疏松的蛋糕加入纯碱7.现有失去标签的自重物质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CaCl2、AgNO3、Na2CO3溶液和盐酸。为了确定四种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实验顺序实验内容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