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雅韵》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772851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白雅韵》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蓝白雅韵》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蓝白雅韵》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蓝白雅韵》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蓝白雅韵》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白雅韵》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蓝白雅韵教案南通蓝印花布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戴荣花一、教材简析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印染工艺品之一。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就在我们南通,南通被誉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至今,是以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的民间工艺,它在色彩、纹样、寓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纯洁素朴、格调高雅,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和文化内涵。近些年来,蓝印花布与现代时尚生活结合起来,使得这一古老的手工印染艺术散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以,这一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蓝印花布源远流长的制作工艺、艺术特色,更能弘扬传统的民间艺术,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意义深远。二、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欣赏蓝印花布,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并简单尝试蓝印花布花版的镂刻,仿做蓝印花布的工艺品。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感受、分析讨论、比较探究、体验制作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蓝印花布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南通的传统民间艺术,唤起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内涵。2.教学难点: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并能尝试蓝印花布的花版制作。四、教学设计与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导入一组蓝印花布题材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欣赏。出示课题欣赏这组绘画,识别出南通的

3、民间印染工艺品蓝印花布。在一组雅致的绘画作品中,引导学生走进清新雅致的蓝白世界 寻 蓝 白 之 源蓝色的秘密。蓝印花布的传说。猜测蓝色的奥秘,了解蓝印花布的古老传说。用蓝色的奥秘以及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中来。介绍蓝印花布的历史。了解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 探 蓝 白 工 艺走进南通本地的蓝印花布手工作坊(通州二甲曹裕兴蓝染坊),带领学生去探访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介绍,总结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刻版、刮浆、染色、刮白。 了解南通本土的蓝印花布手工作坊,了解其源远流长的制作工艺,激发学生了解热爱南通的民间艺术。 品 蓝 白 雅 韵色彩美:(对比赏析)蓝印

4、花布有哪两种颜色?颜色表现上又有哪两种形式?蓝白色彩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回答:蓝底白花、白底蓝花。这一环节试图从蓝印花布的色彩美、纹样美、寓意美、形式美、点线美方面,让学生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和其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品蓝白雅韵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纹样美1、点线之美。(1)、出示一组蓝印花布和剪纸图片。(2)、出示不同种类的点。(3)、蓝印花布点线美欣赏。2、形式之美。出示一块蓝印花布图案。蓝印花布纹样是由哪些图案的形式组成的?1、区别剪纸和蓝印花布的图案,认识蓝印花布的纹样是由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点线组成的。2、学生认识回答:单独纹样、二方连续、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寓意美1、蓝印花布的

5、图案有哪些表现内容?2、下列事物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吉祥寓意?3、那么,这些蓝印花布的花纹图案上你能联想到什么?教师总结:蓝印花布的寓意美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1、学生总结回答: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等。2、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回答。3、学生集体讨论、回答:金玉满堂、连年有余、龙凤呈祥等等。 追 蓝 白 时 尚 展示一组蓝印花布的应用图片(从乡野间的蓝印花布,到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再到时尚T台的蓝印花布),及视频资料。学生欣赏感叹蓝印花布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蓝印花布,发掘蓝印花布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以及进一步感受蓝印花布作为民间美术“真善美”的艺术特色。 感 蓝 白 乡 情 提供花版图案,让学生进行蓝印花布的花版镂刻,仿做蓝印花布的杯垫和T恤。 学生体验制作。既能让学生体验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感受蓝印花的乡土情怀;又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把蓝印花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美化生活。 展示肯定优秀作品 学生交流作品。课堂小结 在学生动手感受的基础上对蓝印花布的审美及文化传承做一个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的蓝印花布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