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7720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 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2、,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教学媒体 投影设备、教学课本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投影片(画面):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烟滚滚”,以渲染气氛。问: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新课讲授:1.实验探究:人工造“雪”(1)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要强调两点:一是要缓慢加热;二是要学生注意观察瓶底有无液态物质出现。(2)组织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

3、的结果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固态的樟脑丸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丸蒸气;:气态的樟脑丸蒸气要冷却后方可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丸粉。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42填空。此时教师板书: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2)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图2-36、2-37实例。并在(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3“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及

4、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升华凝华熔化。三.课堂小结:由学生叙述本节所学的基础知识。四.当堂巩固:(投影)1.分析教室玻璃内表面“窗花”形成的原因。2.在低于0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为什么?五.布置作业: 1白炽灯泡通常做成“梨形”。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灯泡做成梨形有什么道理? 2雾凇是一种冰雪美景,吉林市的雾凇更是特别,它与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长江三峡齐名,被称为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查找资料,找出“雾凇美景为何吉林独俏”的原因。3导学评价P32 T3、4、6观赏投影的画面并认真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渴望知道分组实验:(1)按课本图235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

5、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枯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2)停止加热,使其冷却。仔细观察锥形瓶内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甲:给固态樟脑丸粉末加热时,瓶内有白色蒸气但没有液态物质出现;学生乙:停止加热冷却时,也没有出现液态物质。在瓶的内壁及枯树枝上出现类似“雪”状的白色物质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独立完成课本P42填空举例:如:(1)天气寒冷时,教室玻璃内表面出现的“窗花”; (2)霜的形成;(3)放在衣橱中的卫生球越来越小;全班交流各组的解释和看法(把答案写在纸上)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认真阅读并

6、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其中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一生叙述本节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放入一根细的枯树枝可以使实验效果更显著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考查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及对所学的知识能否灵活运用:把物理知识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各种不同答案由教师归纳出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加深印象,巩固新知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2.4升华和凝华 一.实验探究-人工造“雪” 二.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7、。凝华时要放热。 三.人工降雨: 升华凝华熔化。2.5水 循 环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2)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2)通过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的渗透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3)通过设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2)使学生自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8、对水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教学策略: 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时要紧紧抓住物态变化的特征。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科学推断出物质的三态变化所遵循的规律。突破策略:通过对水的三态发生变化时总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从而推断出一般规律。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设备、放像设备、水循环的示意图(学生准备)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新课引入:我们地球上源源不断的水

9、流从哪里来?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这段录像,也许你会恍然大悟!播放水循环的录像二 课堂教学:(一)认识水的循环 1.投影水循环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认真阅读对话框中的内容,完成对话框中的空格部分。 2.请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2)水在物态发生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如何?指导学生回顾、总结前几节探究活动和所学的内容思考、回答,并完成P44图2-40的填空。 3.指导学生根据水的三态发生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思考、讨论、分析其能量变化:吸热的物体(如水)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如水)能量减少教师总结归纳出物质的三态变化所遵循的科学规律:物态发生变化时

10、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即物态发生变化时,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4.水的三态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进行设想:若水的三态变化停止,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模样?(二)水资源1 水资源的作用投影四幅画面:a.被华夏民族称为母亲河的黄河的源头;b.美丽宏伟的长江三峡工程;c.中外文明的新疆风景天山天池;d.吸引众多游人观光的龙羊峡水电站。问:从我们看到的投影画面和你们日常生活观察,水有哪些作用呢? 2 珍贵的水资源(1)水资源的现状让学生分组汇报课前搜集的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在全班交流。指导学生阅读P51信息库:淡水资源。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 (2)水资源的破坏与污染

11、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带来严重后果指导学生观察P46图2-45、2-46,阅读文字说明。了解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的后果。让学生汇报各组搜集的信息:水资源的污染指导学生观察P47图2-47、2-48,初步认识到水的污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分组汇报课前查阅的资料:3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1)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我们学校及周围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看到这种现象你是怎样想的?你又是怎样做的呢?(2)为了号召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我们国家及联合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把课前查找的资料说给其他同学听听: (3)作为21实际的小主人,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三.课堂小结:(略)四.当堂巩固:(投影)水在

12、自然界中往复循环,可以说并不减少,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用水呢?如果有同学以此为依据而浪费水,请你予以反驳。五课外作业:1.请同学们以“节约用水,保护人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2.节约用水已经是深入人心的观念,许多产品都有专门的“节水型”,调查一下你的周围有哪些?认真观看录像,在轻音乐的伴奏下仿佛自己亲临其境,被陶醉了!观察水循环示意图仔细阅读有关叙述,独立完成填空思考问题举手回答回顾所学的知识完成有关填空分组讨论试图总结规律认真听讲理解其中的含义 积极参与,大胆设想:认真观察投影的画面积极举手回答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水的作用汇报各组搜集到的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和数据阅读信息库,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及可供人

13、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仔细看图分组汇报搜集的信息:a: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近几年来一直在下沉,平均一年达十分之一英寸的速度。b:古老的圣马可教堂前的广场,多次被海潮浸入,海水曾冲上教堂口处的台阶。认真看图,初步认识到水污染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a:水资源的污染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不幸,据有关报道云南滇池曾爆发蓝藻。b:水资源的污染生灵涂炭:鱼类大量死亡,鸟类无处栖息,农作物无法生长,渔民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等等。积极举手回答:学生:?!学生甲:我国设计了节水标志,拿出事先画好的图交给老师投影并把其中各部分的含义介绍给其他同学听。学生乙:1993年1月18日第二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学生丙:从199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3月22日至3月28日定为“中国水周”。同学们踊跃发言学生甲:针对学校存在浪费水的现象,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注意节约用水。学生乙:社会上也有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应该以中学生的身份联合向全社会发出倡议,让全社会的人们都注意节约用水。根据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作出回答构思课外深入居民区进行调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宏伟背景中,以此引入新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识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