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94].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771406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核舟记[9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1 核舟记[9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1 核舟记[9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核舟记[9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核舟记[94].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核舟记【预习提示】自主阅读,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积累有关“想象”的名言;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相关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学目标】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品味、积累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理解各具鲜明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3.掌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评价任务】1.诵读课文,能概括故事情节,培养语感。2.品读课文中描写性语句,理解各具鲜明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3.合作探究,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顺序。

2、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读文本(导入新课)学习任务:欣赏图片,谈感想。投影展示:核舟图片(学生谈感想)教师指导: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曾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一个著名的掌故“大苏泛赤壁”。板书课题:核舟记。展示学习目标。二、展示预习成果

3、,梳理基础知识(预习检测)学习任务:结合“预习提示”,梳理基础知识。1.生字词。2.作家作品。3.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想象”的名言佳句。三、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1.本文属于什么文体?与记叙文有何区别?明确:本文属于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实用文体。主要用来帮助人们完整地了解、认识事物的形势、性质、成因、功能、构造、关系或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性,其特点为:内容的知识性,材料的科学性,语言的通俗性,表达方式的解说性,结构的条理性,功能的实用性。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具体而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基本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2.梳理结构。

4、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王叔远的雕刻技艺,交代核舟和王叔远的关系及其雕刻的主题,给读者一个总体印象。第二部分(25):写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景。第三部分(6):总计核舟上的人、物的项目和数目,赞叹核舟的艺术技巧。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部分为分说,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四、研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展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5、。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2)辨明说明顺序。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再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学生齐读第25段。(3)探究思考。提问: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的,而是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了来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写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

6、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5.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表明是“泛舟”呢?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读课文,思考。点拨: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桨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教师总结:

7、我们学习核舟记,能如此具体而细致地感受一件主题鲜明的艺术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远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另一方面是借助作者的细致观察。看来,写好说明文的前提和关键是细致观察、精心构思。五、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1.揣摩下列语句:(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学生齐读这四句话。教师示范分析第(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

8、不羁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学生选例,师生一起评点:如第(1)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再如第(3)(4)句描写,细致入微,神韵毕具,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2.教师总结: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又大胆想象,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平实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给人以想象的。六、布置作业学习任务:综合实践,巩固练习。1.请根据你的积累,联系本课所学,写一个你熟悉的工艺品,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合理的顺序来说明。2.完成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