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小猴子下山15.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770819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 小猴子下山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8 小猴子下山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8 小猴子下山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8 小猴子下山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8 小猴子下山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 小猴子下山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 小猴子下山15.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_小猴子下山_设 计 者_徐霞_ 单 位_乌拉特中旗乌加河学校_ 授课年级_一年级_ 章节名称小猴子下山学 时第一课时课标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二、阅读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

2、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有。教学重点1、本节课认识“猴”和“掰”等8个表示动作的字,会写12个字。2、积累又( )又( )的词语。3、理解“掰、扛”等8个动词的意思。4、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教学难点1、 认识“猴”和“掰”等8个表示动作的字,会写12个字。2、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学情分析我班一共有17人,女生只有5人,住校生有11人,由于是乡村的孩子,见得少,书看得

3、也少,思维较局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八、九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教学目标1、 本节课认识“猴”和“掰”等8个表示动作的字,会写12个字。2、积累又( )又( )的词语。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

4、”等8个动词的意思。4、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5、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1、 熟读课文。2、 识记生字。教学策略由于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因此我采用激发兴趣导入,对于动词的理解,我则让他们在说的基础上做动作。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一、激发兴

5、趣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趣的故事,故事里有什么呢?我从抽屉里找找吧,这里藏着他们的名字呢!出示词卡认读:兔子 玉米 桃子 西瓜2、除了这些,故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呢!看老师板书(小猴子),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那这个故事的名字到底是什么呢?仔细看。3、齐读课题。1、认读:兔子 玉米 桃子 西瓜2、交流识记“猴”字的方法。3、齐读课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一(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二、初读课文,检查生词1、想读这个故事吗?赶快打开书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字音要读准,标清自然段的序号。2、检查生词。3、小猴子下山后,去了哪些地方呢?再读课文,用“”划出他去了哪里

6、,用波浪线划出看见了什么。4、生汇报并把词条贴到黑板上。1、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字音要读准,标清自然段的序号。2、开火车读词语。3、再读课文,用“”划出他去了哪里,用波浪线划出看见了什么。4、生汇报。从开始培养学生带着任务去读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环节二三、围绕“所见”,积累词语1、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的( )贴在黑板上;桃子( ),西瓜( ),兔子( )2、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觉到这些是好东西吗?指名读,齐读。3、出示图片引导说句子。苹果又()又()彩笔又()又()( )又()又( )4、这些好东

7、西光是看看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尝尝的话,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呢?选一种说一说。1、通过朗读让大家感觉到这些是好东西。2、出示图片引导说句子。苹果又()又(),彩笔又()又()。3、用又()又()说出表示西瓜、玉米、桃子味道的词语。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应重视词和句的训练。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环节三(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四、围绕“所做”,体会动词1、学习第一自然段 哇!这一路上有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紧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观察图。2、指名读。3、汇报。4、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呢?理解

8、又重又大的东西一般用“扛”,做扛的动作,点明是形声字。分析“掰”字形字义,并记忆。5、指导朗读。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的心情非常高兴。读出这种感觉。6、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一只小兔子,那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自读2-4自然段,用三角标出写小猴子动作的词。7、边汇报边认读“扔、摘、捧、抱、追”,做动作,交流记字方法。区分“奶扔、摘滴、捧棒”,并指导朗读,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字卡,逐字贴黑板上)8、出示根据课文内容编成的儿歌,再次认读要求记忆的字。看,这几个动词藏进了儿歌里,他们想邀请大家一起来念一念呢!1、观察图。指名读。2、汇报。3、交流记字方法,做动作。4、

9、多种方式感情朗读。5、自读2-4自然段,用三角标出写小猴子动作的词。6、交流汇报记字方法。7、读儿歌。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由于课文第二、三、四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环节四(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五、朗读课文,回归整体,明白道理1、刚才我们读了故事,认

10、识了词语,还念了儿歌,现在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读读课文,好吗?(第一自然段已经读了,现在自由读24自然段。)2、出示图片,瞧,此时小猴子的心情怎样?指名读出这种感觉。3、那么多东西,就因为小猴子看到一样丢一样,结果一无所有(板书),为了让他吸取教训,现在请你来劝劝它。4、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5、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1、 自由读24自然段。2、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失望的感觉

11、。3、 劝猴子。4、 联系实际谈感受。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环节五六、指导书写“块”1、观察生字结构、占格,指名说。2、师示范在田字格内书写,并强调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一笔和第五笔横基本压住横中线。3、书空并口头组词。4、描红并练写一个,提醒写字姿势。5、大屏展示并评价。6、再用心写一个。七、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词语,念了儿歌,学了生字,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下节课

12、我们看着插图比赛讲故事。1、 观察生字结构、占格,指名说。2、 书空并口头组词。3、 描红并练写一个。4、 评价。5、 再用心写一个。从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为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打基础。 达标检测 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能说出又( )又( )的词语,特别是引导他们用又( )又( )说玉米、桃子、西瓜的味道时,孩子们表现非常棒。劝猴子时,孩子们虽然不会总结但能从课文内容出发,表现不错。练习书写,大部分孩子能做到规范,个别写得很美观。最值得表扬的是交流记字法时,孩子们能想到用形近字换偏旁,还能联系到形声字的构字法。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玉米 又大又多 掰 扛 扔 块(石块)桃树 又大又红 摘 捧 扔 一无所有 西瓜 又大又圆 摘 抱 扔 要有始有终小兔子 蹦蹦跳跳 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