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陆地环境.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76981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陆地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四陆地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四陆地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四陆地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四陆地环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陆地环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陆地环境一、 规律和原理1. 地壳物质循环原理(三类岩石相互转化原理)(活动)指出左图中代号各自所代表的含义2. 地壳运动理论板块构造学说a.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相伴发生 垂直运动 水平为主,垂直为辅b.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大洋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带。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张裂生长边界裂谷(东非大

2、裂谷)或海洋(红海、大西洋) 陆陆山系(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相撞消亡边界 陆洋岛弧(亚东)、海岸山脉(北美西);海沟(马里亚纳)3. 地貌的形成原理a.内力作用 地质构造 构造地貌背斜山地(喜山、安山)地 地 褶皱壳 质 向斜谷(盆)地 构造运 构 地堑块状山(华、泰、庐山) 地貌动 造 断层地垒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注意)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外力作用 研究地质构造意义:(找矿、水、工程建设)b.外力作用 外力侵蚀(沉积)地貌风力 侵蚀外力 流水 作用形式 地貌冰川 沉积(举例)4. 水循环原理(陆地水的相互转化规律)(活动)绘制一幅水循环简图(要求:标出水循环的主要环

3、节)(讲述)河流的补给形式备注: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决定水位变化的因素为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互补关系,补给情况则取决于之间的水位高低对比。(河水和地下水之间处地上河外,如黄河下游和长江的荆江河段)5. 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地带性(经度、纬度)(活动)a.绘制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模式图,并说出各自然带中典型的气候、生物和土壤(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 b.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找几处特殊的分布(非地带性),并指出其影响因素(非地带性因素)6. 陆地地域分异

4、规律 赤道 两极: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非洲大陆沿20E)热量(太阳辐射差异)沿海 内陆: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亚欧大陆中纬)水分(海陆位置的差异) 山地垂直: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珠穆朗玛峰南坡)水热(海拔高度的差异)二、地理技能1. 地形有关分析 地势(海拔、起伏)地形特征 特殊性 地形类型、分布地形成因:地质作用(内力板块构造理论、外力) (例题)横断山区特征、成因、影响 自然环境要素(水、气、土、生)地形影响 人类活动(农、交、水利工程、城市区位)2.河流特征的分析 源头、流向、注入 水系特征 流程、流域 地形 支流、分布 特殊性 水量 水位水文特征 冰期 气候、地形、植被 含沙量 开发利

5、用(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与人类的关系 整治(水土流失与泥沙问题、洪涝与凌汛、断流与水污染)(例题)分析“黄河”“长江”“塔里木河”的特征2. 等潜水位线分布图的判读(1)潜水的埋藏深度计算 潜水的埋藏深度计算=等高线数值等潜水位线数值(2)潜水流向和流速的判断 流向:垂直、高 低 流速:密集稀疏(3)河流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取决于河流水位与潜水位间的高低对比情况(见右图)(4)取水点(即水井)位置的选择 地下水埋藏浅 潜水汇集区 潜水水面较大的地点(5)人类活动对潜水的影响地下漏斗区(例题)图1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回答14

6、题。1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A.1.5米 B.2.5米 C.7.5米 D.8.5米2从图1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C.有盐碱化趋势 D.有荒漠化趋势3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45月 B.67月 C.78月 D.121月4. 图中河流与潜水互补关系是 A.河水补给潜水 B.潜水补给河水 C.互不补给 D.不能判断(点拨)(1)“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2)“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潜水(例题分析)(36分)(2008年全国文综)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说明G 河水量丰

7、富的原因。(11分)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解析:(1)做该题最好还是准确判断出区域所在地,便于准确推理后面题目。根据图中经度纬度和河流特点可以得出是非洲刚果盆地和刚果河流域。(2)从水系关系呈现众多支流向中心干流汇入,可以判断四周高,中间低;且图中500m等高线相对较闭合,内部登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而四周较密集,坡度大,符合盆地地形特点。本题较简单,只要稍微熟悉当地气候地形就可以做出。(3)本题难度一般,对当地环境熟悉的话一般能找到2到3点原因。答案:(1)河流流向有地形决定,水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在图中直接看不出流向,但可根据干支流关系(支流要汇入干流)可推断出流向,然后反推地形,另外图中给的500m等高线也可作为判断依据。所以答案可以是:盆地(2):河流流域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控制,全年多雨,降水丰富;位于盆地,形成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3):植被:流域内为热带雨林,植被繁茂,水土流失较轻地形:河流M点以上流经盆地地形区,内部平缓,河流中所带泥沙大部分在盆地内部即沉积,到河口泥沙少;该河流流量大,而河口又位于盆地出口,地势落差较大,流速较急,泥沙容易被冲走而不是沉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