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湘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766604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湘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果肉可以吃。仕:做官。强:硬要。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食:_ 非: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席上食菱,并壳入口。_(2)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多项选择

2、)A.北方人不适合吃菱角。B.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闹笑话。C.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2. 课外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2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

3、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3. 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矛与盾)注释鬻(y):卖。陷:刺,刺破。1成语_出自这个寓言故事。2用自己的话写写文中加横线这句话的意思。_3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如:_、_。寓言,往往假托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矛与盾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4“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也都是我国的灿烂文化。请你分别写出一个成语。神话故事:_历史故事:_4.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

4、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田里的禾苗长得不快,便动手把它们拔高了一些。他疲劳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累极了,我帮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赶快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都已经枯萎了。世上不想帮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有的人认为不能见到效益干脆不做,这好比种田而不锄草的人;而有的就像这种拔苗助长的人。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揠苗( ) 闵其苗( ) 耘苗者( ) 苗则槁矣( )2解释下列字词。揠:闵

5、:槁:寡:3看到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宋人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_4第2自然段讲了对想帮禾苗生长持两种态度的人?他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_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5. 阅读理解。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负:用背驮东西。况(hung)然:形容钟声。遽(j):立刻。恶:害怕,悖(bi):荒谬。1下面这句应该怎么读,请你用“/”划出节奏来。恐 人 闻 之 而 夺 己 也,遽 掩 其 耳。

6、2联系上下文理解。(1)“以锤毁之”中的“之”是指:_。(2)“恶人闻之”中的“之”是指:_。(3)“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这句话的意思是:_。3本文的寓意是:_。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扬州清明(节选)张岱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注释展墓:扫墓。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饮胙(zu):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时用的肉。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城中男女毕出 毕:_(2)席地饮胙 席地:_2说说文中

7、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_3张岱的这篇文章反映了明清之际扬州人扫墓的哪些习惯?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清明当日,要拜扫先人的坟墓。B.一日可以扫多处坟墓,不辞往复。C.祭祀先人,须备肴核纸钱。D.祭祀完毕,祭品要留给先人享用,扫墓的人不能食用。7.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诸儿竞走取之(_)人问之(_)取之,信然(_)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

8、出了他的聪慧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3翻译句子:(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A.信服B.征服C.服从5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8. 阅读短文。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未穷青之技_ (2)自谓尽之 _(3)秦青弗止_(4)薛谭乃谢求反_2翻译句子。(1)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_(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_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_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

9、处?如果有,是什么?_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注释)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D.解元尽处是孙山(尽头)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 )A.乡人子;B.孙山。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A.满腹经纶B.能说会道C.自私自利D.不通人情4这个故事可以

10、用一个成语形容,它是( )A.任人唯贤B.同舟共济C.名落孙山D.功成名就10. 文言文阅读。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注释)曩:从前。履:鞋。志:标志。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及午_至薄暮_是汝家_何不入_2翻译句子。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_愚者审视之,乃悟。_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

11、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及(_)访(_)咸(_)置(_)即(_)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有若成人之智(_)若出其中(_)中有楼若者(_)未若柳絮因风起(_)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欲知其斤重(_)必细察其纹理(_)人皆吊之,其父曰(_)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楼渐低,可见其顶(_)其恕乎(_)4翻译下列句子:太祖大悦,即施行焉。_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_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