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766075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一、兴趣引路,使学生喜欢阅读课。爱迪生有这样一句名言:“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经过10年时间的训练,都可以有天才般的表现。”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必须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使他们真正喜欢阅读课。所谓兴趣引路,就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就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言语的、图片的或音乐的、表演的等多种手段,营造生动形象、富于启发性的阅读教学氛围,从一开始就

2、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启发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的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

3、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三、引导实践,让学生变成阅读者。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难以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占用了学生阅读实践的时空,学生不是真正的“阅读者”,而是“听讲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特别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加强阅读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谓引导阅读实践,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作为阅读教学最重要、最

4、经常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真正达到“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效果。四、组织探索,促学生增强创新性。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兴趣引路、引导实践、指点迷津,还要组织探究、鼓励创新,使阅读课能够充分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六、激励学生广泛阅读。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