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自学能1.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76469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学能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学能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学能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学能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学能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培养小学生自学能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我们现在的“教”学生,是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学会自学,而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自学的兴趣: 兴趣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遇到某些问题时,可作适当提示引导后,鼓励学生自行解答,然后发表自

2、己的见解。二、教学生自学的方法(一)思维的方法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有了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惑而无所得。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等于没有读书。哲学家哥德也曾风趣地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后的话。”“纸背后的话”就是指思维,指要思要想,要多思多想。这些至理名言都深刻地揭示了思维与学习的辩正关系。(二)掌

3、握知识的方法1、循序渐进与跳跃前进的方法 如认字读书,总不能把该认的字都认识后才开始读书,而是在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即可较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再扩大识字量,并进一步扩大阅读量。这样既循序渐进,又跳跃前进,先循序渐进,再跳跃前进,才能既打好基础,又提高学习效率。2、新旧联系,温故知新的方法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是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的。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建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通过这种多向性的思维,学生就会对“名”有更全面、更透切的理解。3、抓住知识点围绕其规律性

4、进行学习的方法 语文教材尽管篇目繁多,但只要理清文体,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例如记叙文的学习,围绕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进行,掌握其中心思想、叙述顺序、表达方式等。说明文的学习,则要掌握主要特点、种类和说明的方法,把握说明的对象的特征和弄清说明的顺序。议论文的学习,围绕其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进行,掌握其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找出论点,把握论据。应用文的学习,则要牢记其写作格式,把握写作要领,如“黑板报稿”一要通俗化、口语化;二要注意短小活泼;三要形式多样。当然,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是记叙文,所以,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会学生通过

5、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分析来理解文章内容,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四、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一)专心学习、善疑善问的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就说明了专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习更应该是如此,不仅要学得专心、投入、深入,而且要善疑善问才会学有所获。一般来说,畏难、浅尝辄止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通病。所以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克服这种毛病,而克服这些毛病就得使学生养成抓住问题不放,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习惯。(二)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有了它,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古人说:“凡事预则

6、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学习好,除了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外,还要制定一个周密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动。(三)练后反思、有错必改的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位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练习,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在其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做完题目就认为是大功告成,没有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缺少反思和改错这一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经过复查,如做对了,应反思:是怎样做出来的?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等等。如果错解了,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等等,力争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总之,正如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其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