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76226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运动觉、视觉、语言知觉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启示或寄托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则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进而对音乐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创造与表现的活动。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一阐述强调了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时,对于作品的选材、指导策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无序 因为教学难度、教师自身素养、幼儿表达表

2、现、课程呈现结果等因素,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还未系统纳入、融合到音乐课程中,相关课程安排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的思考与计划,对积累形成的教育方法、经验也未作深入、系统的整理与总结。音乐教育中幼儿歌唱教学和律动舞蹈教学比较注重,音乐欣赏的活动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很小。同时,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等,使活动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2、活动目标偏离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陶冶情操,获得审美情趣。然而,目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往往忽视音乐教育本身的审美特点,忽略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目标的确定过于偏重

3、技能的获得,只注重表现、创作,轻视感受、欣赏,偏重单一的模仿;忽视了音乐欣赏活动本身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使得音乐教育课程产生了结构上的缺陷。 3、教学策略缺乏 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缺乏,或为指导过多的“全面引领型”,教师采用的基本是填鸭式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指导语过多、控制过多,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幼儿则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行动,基本没有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或为缺乏目的的“放任自流型”,与“全面引领型”相反,教师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所有的一切都听凭幼儿自由发挥,教师没有必要的梳理、提升。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指导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避免教师过多

4、的主导和限制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应避免幼儿被动地模仿教师进行学习的现象,要注重挖掘音乐欣赏活动的核心教育价值。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在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1、选材音乐欣赏的基石 好的选材是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石,能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共鸣。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应考虑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如:音乐的形式特点是否鲜明突出、结构是否完整、长度是否适宜、可参与性是否充分等。总之,在选材的时候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点等,并提出适宜的

5、教学目标。 2、倾听音乐欣赏的起点 音乐欣赏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活动,听是欣赏的基础。幼儿良好的倾听态度、能力直接影响活动开展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播放音乐时能耐心的倾听,不交头接耳,同伴讲述时能用心倾听,感受理解音乐,并能向同伴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3、感受音乐欣赏的支架 幼儿园音乐欣赏是幼儿通过倾听感受,去理解和表现音乐,而表现的前提是幼儿对音乐的充分感受。幼儿对音乐的感受需要借助老师为其搭建的学习支架,通过这些辅助的手段,在自己的脑海中,逐步建立起对音乐的感知并能形成一定的表象,最后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呈现。 一是立足原有经验。为使幼儿在教学过程中

6、更好的理解作品,我们需要将作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挂钩,并能根据作品的需要及时丰富幼儿的原有经验。在作品与幼儿经验之间寻找到结合的切入点,让幼儿的感受具体、形象。 如螃蟹上山活动中,教师事先与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并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模仿,表现小螃蟹的不同生活情节。在活动时,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就使得幼儿的学习重点十分突出,将注意力集中于对音乐的听辨与理解上,避免了因学习难点过多而造成幼儿注意分配的不足,提高学习质量。 二是立足多种形式。虽然,音乐欣赏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但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具体形象的内容更适合他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音乐的特

7、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在幼儿原有经验和音乐作品之间搭设学习的支架,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建议采用的方法有: (1)图谱音乐结构的支架 图谱是音乐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音画沟通,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特点的理解。图谱的特点:直观、形象、简洁、变化与乐曲结构匹配。 如,在赶花会的欣赏中,在音乐的引子处,标示出鸭子睡觉、起床、整理的动作,在A段音乐处标示出合拍的鸭子走路的动作;在B段音乐处标示出每一乐句做一次花开的动作,并能在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上做一个花朵的造

8、型。简洁明了的图谱能有效的帮助幼儿感知音乐,并能加以表现。 (2)故事音乐情感的支架 根据音乐特点教师可选择幼儿熟悉的和自编的故事,帮助幼儿在音乐和故事情节、角色间建立一定联系,实现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故事特点:情节与音乐特点相融,角色与音乐节奏相对应,便于幼儿感受和了解。 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根据音乐的特点,编撰了狮王巡视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回忆列队欢迎、狮王巡视的画面。激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并让幼儿简单的模仿。整个故事简单明了,突出的情节与音乐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启发下幼儿很快听辨出音乐的变化与不同。再通过幼儿集体听音乐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幼儿下一阶段的自主表现积累相

9、关经验。 (3)表演音乐表现的支架 动作表演:音乐欣赏不仅是听觉活动,肢体动作的配合对于幼儿感受作品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对音乐形象的关注与感受。 如,在啄木鸟中,让幼儿用“啄木鸟抚摸树干啄木鸟捉虫树叶重新长出来”的动作进行表演;在单簧管波尔卡中用剁陷、煮饺子、放水等动作帮助幼儿对欢快、流畅乐段交替变化特征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举一反 三,赋予音乐多种情节。 歌唱表演:演唱也是一种表现音乐欣赏感受的途径,对于一些适合幼儿演唱的歌曲欣赏,可以尝试让幼儿通过演唱的方式进行呈现。 如,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一首音域较窄的歌曲,在幼儿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

10、以考虑让幼儿通过演唱的方式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去。 打击乐表演:打击乐演奏也是再现幼儿音乐欣赏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幼儿对音乐结构、节奏的感知。 如,瑶族舞曲是一首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乐曲,而且其变化比较适合幼儿采用打击乐的形式进行呈现,我们就尝试让幼儿根据节奏谱进行演奏,效果也非常好。 在幼儿感受表现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1)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对欣赏活动的表现兴趣。 (2)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表现方式,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如:用于动作表演的道具、利用绘画方式表现的彩笔和画板、乐器、录音机等。 (3)为幼儿铺垫表现的基础,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架,如:谈话、动作示范、图谱等。 (4)利用同伴资源,提升表现经验。 4、评价音乐欣赏的句点 评价是对幼儿感知、表现的一种评议,可以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建议采用的方式有:教师评议、同伴评议、自我评议。给予幼儿评议、引导幼儿评议,能使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认可与表扬中感受音乐欣赏,表演的乐趣,体验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带来的愉悦与成功,激发幼儿继续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与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