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角和晨昏线.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76093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高度角和晨昏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太阳高度角和晨昏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太阳高度角和晨昏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太阳高度角和晨昏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太阳高度角和晨昏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高度角和晨昏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高度角和晨昏线.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2010年江苏地理)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解析:6月22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当地为2326N;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52左右,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左右,且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2左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丁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乙地接

2、近南回归线,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太阳高度比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说明丁比甲地更接近回归线,纬度比甲地低。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乙丙丁甲。自北向南依次是:甲丙乙丁。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所以四地线速度由大至小为乙丙丁甲。答案:1.B2.D(2011年安徽文综)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34题。3该地可能是()A刚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缘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解析:依图示可知,该地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652,且一定小于9046524308,又依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算出回归线上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4308,故该地肯定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且冬夏太阳均从南方照

3、射故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故只有D项正确。答案:D4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 BC D解析:由图示可看出,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屋檐的遮阳作用日显重要;冬季太阳高度角小,阳光可从屋檐下窗户照进室内,增加冬季室内温度,这种窗户、屋檐的搭配使室内冬暖夏凉,利于减少室内能源的消耗,故、正确,错误。答案:C下图为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数据图表,据此回答56题。5

4、比较图甲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昼长时间最长和最短的两个城市是()A上海和哈尔滨 B成都和西安C西安和北京 D拉萨和哈尔滨解析:用各城市的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即为各城市的白昼长度,可知拉萨白昼最长,哈尔滨白昼最短。答案:D6此日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是在图乙中的()A BC D解析:从图中各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都是北京时间)可以看出,白昼都短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从乙图中可知只有地球在处时北半球白昼长短才符合。答案:C(2011年六安模拟)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地日照间距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据

5、此回答79题。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甲24452.02H乙40281.18H丙35211.41H丁26361.86H7. 在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都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原因是()A冬至日气温低B冬至日降水多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解析: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每年冬至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楼房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因而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答案:D8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四地中,甲地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因而甲地该日的昼长最短。答案:A9位于北纬30的杭州

6、,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楼高均为30米的住宅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n 350.7,tan 451,tan 601.732)()A35米 B40米C45米 D50米解析:冬至日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H90(302326)3634,楼间距H/tan 3634,可以算出楼间距应不小于40米。答案:B(2011年马鞍山调研)右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校所处的纬度为()A66.5NB23.5NC23.5SD66.5S解析:由于该地一年中正午时旗杆影端都不指向南方,即太阳直射点不可能位于该地以北,因此可排除位于南半球的C、D项;、时杆影为零,即发生了

7、直射现象,又可排除A项;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5N。答案:B11旗杆影端位于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A3月21日 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解析:旗杆影端位于位置时,杆影指向北方且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北回归线最远,可能是12月22日。答案:D12旗杆影端位置由变为的过程中()A地球公转线速度逐渐加快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解析:旗杆影端位置由变为的过程,即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在此期间,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A项错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项错误;南极

8、圈内极昼的范围不断缩小,直至发生极夜现象,D项错误。但这一时段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选项B正确。答案:B(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回答1315题。13S地的纬度()A与M地相同 B介于M、N两地之间C高于N地 D低于M地14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AS地的白昼比N地长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15若R点沿直线RS()A上升,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B下降,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上升

9、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解析:第13题,本题考查空间投影,要求较高,地球运动知识考查较深具有较强的区分度。从题目的条件看,R点因纬线m而存在,从题目所给图像看,R点所看到的纬线m是一条直线,故R点在纬线所在的平面上。S是R的地表垂直投影,故纬度与M、N相比,低于M、N,故选项D正确。通过图示可更加清楚:第14题,本题可以主要通过晨昏线来判断季节,因题目条件N地看见太阳正在日落,故N点在昏线上,如图所示,北半球为夏季,此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中海气候正值炎热干燥时期,故火险等级高,B项正确。第15题,本题难度较大,属于空间投影,题目的前提是纬线m、纬度是不变的,晨昏线n是不变的,在此前提下

10、,R点沿直线RS上升或下降,由于纬线m和晨昏线n的确定,R点处看到m、n的两交点距离不变,且由于R点位置变化,看到m、n的形状随之而发生变化,如下图。答案:13.D14.B15.C二、综合题16(2011年合肥模拟)A图为我国某城市(3634N)一小区局部平面图,B图为小区中育才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据此回答(1)(3)题。(1)B图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_。(2)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北京时间12时20分测得旗杆杆影为一日内最短,并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5E,请写出学习小组计算经度的思路。(3)该小

11、区底层住户入住一年后,以采光条件差为由将开发商告上法庭。采光条件差主要发生在_(季节)。为了保证底层有充裕的阳光,楼间距至少应达到多少米?(tan 300.577)_(保留整数)。解析:第(1)题,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正好相反,由图可知F点方位最偏西南,最接近日出段。第(2)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第(3)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楼影达一年中最长;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90()30,由三角函数tan H楼高/楼间距可得。答案:(1)F(2)一日内日影最短时是当地地方时12时;该地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是12时20分,说明该地在北京(120E)以西,经度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20分钟即差5,

12、故当地经度为115E。(3)冬季35米17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_。(2)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点是_,第二天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增大的点是_。(3)该日D点的昼长约为_;B、C两点中,_点先看到日出。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为晨昏圈与北极圈的切点,其地方时为12时,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80W,2326S)。在这一天,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第二天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A、C、D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增大。D点所在纬线与昏线的交点大约在20E经线上,则昼弧为200,所以其昼长约为13小时20分。B比C先自转到晨线位置,所以B点比C点先看到日出。答案:(1)80W,2326S(2)BA、C、D(3)13小时20分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