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7559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摘要】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2 黄德华主编. 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治经验.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1.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周2个月间的小儿腹泻。作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4年至2006年,门诊就诊患儿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个月2岁(16个月42例,712个月23例,12周岁15例)。初期诊断为消化不良50例、秋季腹泻19例、细菌性肠炎11例。病程2周1个月62例,1个月2月18

2、例。起病初期均用过输液、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止泻、辅助消化药物,到作者处就诊时,急性腹泻、发热、呕吐症状均已缓解,但仍大便稀,水或蛋花状样便,或糊状便,部分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和黏液。每天大便10次以上34例,59次46例,其中大便镜检有脂肪滴27例,有白细胞(015)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初发病、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妈咪爱1g,2次/d;思密达36g/d,分3次服用;大便常规有白细胞者加用痢特灵10mg,分3次服用,连用37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三型治疗。一是脾虚型(共29例),证见泄泻

3、便稀或水谷不化,带有奶块或食物残渣,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大便常规化验无异常或有脂肪滴,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1岁量):炒党参6g、焦冬术6g、茯苓8g、炒淮山药10g、焦扁豆8g、煨诃子6g、石榴皮6g、炒米仁10g、清炙甘草3g,夹有积滞(证见大便臭秽、口臭纳呆、舌苔厚腻)加焦山楂、焦六神曲、炒麦芽,如兼风寒(证见便稀多沫、鼻塞流涕、轻咳)加霍香、紫苏、炮姜,如见舌红苔少或无苔兼脾阴虚者加乌梅、五味子。二是脾肾不足型(共5例),证见泄泻便稀、食入即泻、完谷不化、面白肢冷、形瘦畏寒、舌质淡、苔薄白,大便常规无异常或有脂肪滴,药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1岁量):熟附子(先煎)3g、炮姜2g

4、、五味子6g、炒党参6g、焦冬术6g、炒淮山药10g、补骨脂6g、肉豆蔻6g、煨诃子6g,夹有积滞或风寒加减同脾虚型加减,如用药后大便次数减少、完谷不化和面白肢冷等症状好转,去熟附片、炮姜,加茯苓、炒米仁。三是脾虚湿热不清型(共6例),证见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状,部分夹有黏液或有腹痛或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舌淡红、苔薄黄或薄腻,药用参苓白术散合葛根芩连汤加减(1岁量):炒党参6g、焦冬术6g、茯苓8g、炒淮山药10g、炒黄芩6g、川连炭3g、煨葛根6g、仙鹤草8g、马鞭草8g、石榴皮6g、清炙甘草3g,夹有风寒或食积加减同脾虚型加减,如见神疲纳呆、口不渴、舌苔白腻,为湿盛,可加焦苍术、制半夏、福

5、泽泻,如大便黏液、苔腻等症状好转、大便常规白细胞消失,去黄芩、黄连、葛根,加用炒米仁、炒扁豆。三型均以15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1.3 疗效标准治愈:大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未愈: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症状加重。2 结果 治疗组治愈29例(治愈率72.5%),好转8例(好转率20%),未愈3例(未愈率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18例(治愈率45.0%),好转11例(好转率27.5%),未愈11例(未愈率27.5%),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6、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3 讨论 婴幼儿迁延性腹泻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体质因素,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够成熟,消化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多,胃肠道负担重,同时,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够成熟,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较差;二是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病原菌繁殖;三是部分细菌抗药性增强,对抗生素不敏感。 小儿迁延性腹泻西医通常用促进肠道菌群恢复的药物、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和敏感抗生素。婴幼儿迁延性腹泻中医属“久泻”范畴,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由于小儿运化功能不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却较成人迫切,故易为

7、饮食所伤、为风寒所侵、为湿邪所困、为暑热所中,导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司,功能紊乱不易恢复而致久泻。临诊时,婴幼儿迁延性腹泻虽以脾虚为主,但常兼风寒、食滞、湿热,在健脾止泻的基础上,相应地要兼顾疏风散寒、消食导滞、清化湿热。在脾虚久泻的基础上,往往可致脾肾阳虚,或者久泻伤阴,导致脾气脾阴二虚,此时就要采取温补脾肾和益气养阴之法,同时久泻不愈不论是否夹有风寒湿热,只要里急后重滞泻症状不明显,都可使用石榴皮、乌梅、诃子等酸涩收敛药,往往可以增强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这些中药中有一部分也具有抗菌、抑菌作用。总之,谨守病机、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比单纯使用西药疗效为优。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