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755671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化学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您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这是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分六部分将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以下分析:一、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条目2: “知道向心加速度;”条目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该条目的要点是在理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概念的基础上,弄清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能分析一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一章抛体运动和本章第一节

2、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之后而编排的,是本章重点也是难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圆周运动实例分析的前提;也为学好万有引力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作准备。 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 或,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或,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为指导思想。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向心力,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向心力的来源。(2) 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运用向心力公式进行计算。(3) 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 加速度。【过程与方法】(1)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向心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控 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魅 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 探究自然界的奥秘。(2) 观赏运动美(通过影片),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的热情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4、,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 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的关系:(2) 难点: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理解公式和。来源: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特点,我分析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三、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研究,对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力概念比较抽象,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为了遵循高一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我采用实验观察,感受向心力;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向心力大小;再由理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推出向心加速度表达式;最后,经实践运用,巩固理解概

5、念。这也是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降低数学推理要求;这样,将知识难点的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曲线运动的一般规律,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懂得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以及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还引入角速度、线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同时已有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经历。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本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

6、学得积极。对于学法指导主要是提供学生观察、思考、体验、探究、及尝试表达的机会。来源: 五、教学设计思想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任务,改变我们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信息,主动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精神。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内容,学生对于向心力一直很难理解,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还外加一个向心力。为了突破重点,难点,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的设计流程为: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进行

7、猜想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六、教学过程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是难点。因此,设计好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关键,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并做了如下设计:教学过程内容设计设计原因及目的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播放两段影片,创设情境:(1)飞车走壁(2)过山车设问:影片(1)(2)中的车做的是什么运动?(圆周运动)大家再注意观察这两个影片中的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为什么飞车和过山车通过圆周最高点时掉不下来呢?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用一段绳子系一个装水的塑料杯子。如果将杯口朝下水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倒出来,有没有办法使杯口朝下但水

8、不流出来呢?请一位同学来演示。设问:杯子做的是圆周运动,到最高点时杯口朝下,水为什么没洒出来呢?我们学完本章后将会知道其中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影片和演示趣味实验,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新课探究(33分钟)新课探来源:究来源:新课探究1、 认识向心力设计一个演示实验:用一个两端都开口的玻璃管,内置两个小球,在红色小球的一端用纸片封闭住玻璃管口,在绿色小球一端没有任何物质挡住玻璃管口。使玻璃管转动,请同学们观察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实验现象:绿色小球

9、飞出玻璃管,红色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请同学们分析原因。分别对静止时的小球和做圆周运动时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总结出向心力的概念: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外力(或外力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称为向心力。通过flash动画为学生直观展示出向心力的方向时刻跟速度方向垂直,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可知向心力只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举例:播放两段视频,让学生分析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是由哪个力来提供向心力的?教师强调:向心力不是物体实际受的新的力,是按物体的具体实际运动效果来命名,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分析一个向心力。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物体所受的一个力或者几个力的合力来提供的。

10、2、 猜想与假设:定性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探究实验,给每桌同学准备如下装置:(1) (2 ) (3 )实验装置介绍:(1)和(2)中小球质量一样但绳长不一样;(2)和(3)中绳长一样但小球质量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此时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哪个力来提供?(绳子拉力)绳子拉力大小可以通过与绳子连在一起的橡皮筋的伸长量来判断。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验并根据实验进行猜想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可能有:质量、物体运动的快慢、半径等。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些?(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下面我们就选其中的“角速度”作为代表研究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对

11、向心力大小的影响。3、 探究向心力(F)与质量(m)、角速度()、半径(r)之间的定量关系。由于学生之前已有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经历,所以学生很快可以得出应如何进行控制变量:(1)、r不变,研究F与m关系 (2) m、不变,研究F与r关系 (3) m、r不变,研究F与关系实验装置:向心力演示器 教师介绍“向心力演示器”的构造,然后将全班同学分为三大组,每组同学分别负责研究一个问题,每组先通过讨论制定实验方案,然后教师评析方案,接着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第一组:(1)、r不变,研究F与m关系:用质量比为2:1的钢球和铝球,使它们运动的半径r和相同,观察得到露出的红白相间方格数比值为2:1

12、,即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也为2:1,因此F与m成正比。 第二组:(2) m、不变,研究F与r关系:当m、相同时,半径比为2:1,向心力的比值也为2:1,因此F与r成正比。第三组:(3) m、r不变,研究F与关系:当m、r相同,比值为2:1,向心力的比值为4;1,因此F与成正比。 精确的研究表明向心力大小的公式: 要求学生结合上式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再推导向心力的另一表达式:4、向心加速度 引导学生分析:根据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可知: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F的作用下必然要产生一个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这个加速度的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始终指向圆心,所以称为向心加速度。 向心

13、加速度的作用效果与向心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启发学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的公式推导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或强调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使用范围:不仅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而且适用于一般的曲线运动。总结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在不断变化的变速运动。5、学有所得 开放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设置了课前引入部分的几个问题和生活中有关向心力的问题给学生讨论:(1)飞车和过山车通过圆周最高点时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来提供的?(2)装有水的杯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到最高点时杯口朝下,水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来提供?(3)假设你坐在一辆车上,周围没有其他乘客,也不靠在车厢上,当车

14、子转弯时,你的向心力是从哪里来的?由于向心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我设计了一个既简单又能说明问题的实验。通过对静止时的小球和做圆周运动时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一个力来提供向心力。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入了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接受。通过真实情景加深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的理解。在 高 中学物理教材中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较少。这种先行理论后行验证的传统做法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采用了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这一部分我采用分组实验和讨论法。让学生亲自体验,通过实验探究来猜想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和得出它们的定量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分工合作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合作的意识。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亲身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已知的基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