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备课中的分层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75530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备课中的分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备课中的分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备课中的分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备课中的分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备课中的分层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一个班里的学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是我工作不断努力的方向。针对这个题目,我认为分层目标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会起巨大作用。分层教学,就是指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

2、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一、 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层次,可把学生的自愿和教师的分组结合起来,以使学生能接受为原则。这种分法每学期调整一次,分层推进缩小A、B、C组间的差距,最终实现A组逐步解体,B组、C组不断壮大的目的。二、 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目标层次化是教师备课应以教学大

3、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考虑学生实际和分层施教的需要,对教材内容的难度作一定的调整,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即:让学困生有内容可学;中等的学生学得充实;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补充进来,或者把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发散开来,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三、课堂教学分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

4、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课堂提问也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四、 练习分层。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A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是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

5、目。五、 指导分层。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阶段,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分层地进行指导。具体做法是:对能力强的学生“学”重于“教”,以“放”为主,“放”中有“扶”。“扶”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习中与引导深入探究上。课堂上应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获得新知,培养学习能力。这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学困生学习。对学困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扶”为主,“扶”是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使学生在老师辅导下学习并掌握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对于学困生应以模仿性的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教材中判断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找出一些规律,并要求他们在听

6、课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做习题,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对于优秀生则应以创造性的学习为主,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加深和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六、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老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如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优等生来讲,应给予适当点拨,做到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学困生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给予引导,力争解答较为完善,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