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斌教学随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745537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佳斌教学随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沈佳斌教学随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沈佳斌教学随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沈佳斌教学随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沈佳斌教学随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佳斌教学随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随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吉林市第二十五中学 沈佳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反之亦然。我们不难发现,课余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语文,语文课上能够认真听课、认真思考问题的以属凤毛麟角。这就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尽可能地利用课堂这块阵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导他们在课后也自觉地学习语文。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教与学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我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对于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

2、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让学生去“说”说什么呢,当然不是漫无边际,游离于课本和他们的实际生活去谈,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找准切入点。现在的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大都和初中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如果找准了课文的切入点,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如上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我对小兄弟喜爱风筝的行为进行了精神虐杀,我们在阅读中对小兄弟予以极大的同情,你在童年时(或者现在)或许也喜爱某样游戏,你有过小兄弟这样的经历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说到动情处,有的无可奈何,有的义愤填膺,有的一脸悲伤,表情不一而足。通过这一问,学生们既叙说了自己的经历,锻

3、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有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们体会到语文并非远离我们,也并不是那么难学,增强了对语文的亲近感,兴趣也就随之提高了。二、让学生去“演”教材上不乏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段落句子(特别是记叙文)。以前上课对于这些段落句子总是一读了事,然后任由学生凭空体会语言的精彩之处,或者干脆由老师讲解,令学生深感乏味的同时也造成了他们思想的懒惰。现在我对这些段落、句子适当采用“演”的方式来处理,让学生们根据课文的内容、情节扮演其中的角色,在线课文的情境。例如风筝这一课,课后练习题三,我请全体学生动起来,试演一下小兄弟的这种表情和这几个动作。一声令下,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在认真表演,有的学生

4、则在旁予以指正:“眼睛不能动,才是呆看”,“嘴巴没有张开”,“你不是惊呼,而是在欢呼”,“你是在跳跃,但不是高兴的的跳跃”这样的声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不用老师分析与讲解,学生们在表演中就体会到了这些词之妙,体味到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以及“我”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的残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到了语文知识,产生了成就感,也增强了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三、让学生去“争”这里的“争”是争论的意思。苏东坡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西方俗语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大多如此,你站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当然也就大相径庭。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强调所谓的标准答

5、案。这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诸如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人物的特定场合的心理状态、联系读者的实际谈体会等等这些问题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非得学生作统一回答,那只能是使学生的思想变得僵化、不懂变通。因此,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并且鼓励他们表达出来。比如我在上完风筝一课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到:文中的“我”认为放风筝是没有出息的儿童玩的游戏,那么“我”认为什么才是有出息的行为呢?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叫其他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们很快的出这个结论:只有认真读书才是有出息的行为。接着我进一步的引导:既然认真读书才是有出息的行为,那么我不给小兄弟放风筝,应该是为小兄弟好呀,为什么又说这是对小兄弟的一种精神虐杀呢,这一问,很快引起学生们的争论,争论的结果依然是见仁见智。课堂上的争论,有利于学生们理清自己各自的思路,培养各自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争论,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碰撞,会生发许多连老师也想不到的火花。这些都是学生们积极思考的结晶,他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如果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总之,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要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表达、去表演、去争辩。只有让学生身体和思维充分的动起来,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才能随之高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