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读书笔记:旧雨边城,粉墨湘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74524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读书笔记:旧雨边城,粉墨湘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读书笔记:旧雨边城,粉墨湘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读书笔记:旧雨边城,粉墨湘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读书笔记:旧雨边城,粉墨湘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旧雨边城,粉墨湘西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二读书笔记的旧雨边城,粉墨湘西,欢迎阅读。“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沾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这便是小说边城里最初吸引我的一段话。沈从文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再细细品味,游子洒过热泪的乡土,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这小小的边城,被他细细勾勒描画。随着故事的展开,我的目光热切地向往且追寻着平凡而充实的湘西生活:河街繁华祥和的码头市井,湘西淳朴厚道,

2、善良笃信的世道民风。被遗弃的原始民风,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钢铁股的城市森林之后,从这本书里渐渐找回。就像一个少年一样,他一边成长,一边行走在消逝中。如今他把快乐纯真的童年时光再一次回味,总能找到他泪如雨下的感动。小说里的主人公翠翠,是善良热情的湘西风情的缩影。她虽然从来没有接受到母爱,在爷爷的艰难抚养下成长。但是她仍充满了生机活力,对天地万物都富有同情心和爱心,从来没有伤害,用一双好奇天真的温润眼睛,看着这个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湘西民族的兴衰;但也正因为她的天真和不谙世事,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和天保、傩送两兄弟的关系,最后错过了一段美好姻缘,间接送掉了天保和爷爷的性命,傩送也因为愧疚而去了

3、外面的世界。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总会为翠翠的无知而惋惜,更气结傩送的固执,明明趁此可以在一起照顾伤心欲绝的翠翠,他竟要离开!如果翠翠勇敢一点,傩送早一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点积极争取,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然而不管重来多少遍,还是这样的结局。因为这是边城,不是宫心计或金枝玉孽,钩心斗角和趁火打劫会歪曲这篇小说的有关美好人性的主题。边城的最后,翠翠在杨马兵等人述说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个晚上,可是那如歌的岁月还是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到了冬天,那个圮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恫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看到这段话时,不知为何,心弦被轻轻拨起,有种撕扯酸涩的情绪。沈从文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无限的牵挂期盼。这不过是翠翠孤寂中的自我安慰罢了。然而人一生里总是在马不停蹄地错过和遗憾,失去后才想起那些曾经给予过感动的画面和人。边城以等待做结局,没有让翠翠走向必然。沈从文让翠翠的等待留在纸上,几十几十年的等下去,希望等到翠翠好的出路。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翠翠所象征的本土文化,到了今天,真的得到好的出路了吗?或许,得到了拯救;或许,只留下了残迹而已。或许这就是旧雨边城,粉墨湘西的精彩入胜之处吧!茶恫的那条碧溪,依傍着白塔,依旧在诉说着湘西民族娓娓动听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