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精调施工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73864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精调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轨道精调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轨道精调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轨道精调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轨道精调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道精调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精调施工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轨道精调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原则本施工方案依据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2009-7-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沪 杭客专公司相关文件要求及相关培训资料内容编制, 本着优先保证轨 道平顺性、并按既有线施工安全进行防护的原则, 确保长轨铺设后轨 道调整工作快速、高效运行。2. 工作流程施工准备-轨道静态状态测量-整理数据-制定调整方案-现场位置确定t调整量标识复核t实施调整t轨道静态状态检查确认。3. 施工准备3.1钢轨精调工装设备准备钢轨精调初步划分9个作业面,平均每3km左右为1个作业面, 每个作业面配置工装设备如下:1)轨检小车1套;2)弦绳2付;3)电子

2、道尺2把(左右线各1把);4)塞尺2把;5)起道器(手摇跨顶、压机)4台;6)丁字扳手45把、M46型扳手10把、扭力扳手5把、机动扳 手二台(长大区段调整时使用);7)撬棍10根;8)钢刷3把(备用);9)石笔5盒;10)交通工具(客货车皮卡车)1辆;11)对讲机4台。(防护用,左右线各2台)3.2人员准备321成立轨道精调工作小组,分为数据采集组(以各工区测量 主管为组长)、内业分析组(以各工区工程部长为组长)和外业轨道 调整组(以各工区总工为组长)。1)数据采集组主要负责对 CP皿点进行清查复核、轨检小车软硬 件操作、掌握正确的数据采集测量要求。2)内业组主要负责轨检小车数据分析软件的操

3、作、以轨道静态几 何状态各项调整指标为依据、决定轨道平顺性最优调整方案,经审核 无误后移交给外业轨道调整组实施。3)外业轨道调整组利用精密电子道尺、扭力扳手、大小撬棍、起 道机等机具设备进行轨道调整。3.2.2劳动力组织每个作业面安排2组人左右线同时进行施工,单组人员配置如下表:序号作业内容工种人数备注1轨道测量及数据整理测工8握供准确的测量数据2调整、方采制定技术员2确定调整数据,扌昱供报表3确定位置、标识测工4含轨道状态检杳、复核4现场指挥领工员1配合技术工作5散工件线路工4含工件回收、整理6实施调整轨向高程线路工4配合回收扣件的清理7现场防护防护员3专职防护8口 1: 26 A4. 调整

4、方法4.1轨距、轨向调整轨距、轨向调整通过更换轨距挡块来实现。 根据设计要求,WJ-8C扣件系统的单股钢轨左右位置调整量为 士 5mm;轨距调整范围为士 10mm。 轨距调节是通过更换不同宽度的轨距挡板,实现士5mm范围内的横向调节,每步调节1.0mm。4.2高低、水平调整高低、水平通过更换轨垫来实现。根据设计要求,WJ-8C扣件系统的高程调范围为+ 26mm-4mm。高度调整方式,通过更换轨下垫板、在轨下垫板与 铁垫板间垫入轨下微调垫板和在铁垫板下弹性垫板与轨道板承轨面 间垫入铁垫板下调高垫板实现钢轨高低位置调整。当调高范围在 -4mm0mm之间时,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轨下轨板实现;当调高范

5、围在+26mm0mm之间时,通过更换轨下垫板、轨下微调垫板和铁 垫板下调高垫板实现。4.3轨道调整的步骤(1 )现场标示现场技术员根据调整报表,准确找出需要调整扣件的位置,按扣 件编号找出位置,再用道尺和弦绳复核,并用石笔标出起点和终点(左 右股分别标注),并在扣件头位置标识出平面的调整量和调整方向, 在钢轨顶面标识出高程或水平的调整量。现场标注方法:用横线加箭头标注出调整地段起始点, 在每个钢 轨的扣件左侧用数字标注出轨距调整量,箭头提示轨距调整的方向; 钢轨高低调整值直接标注于钢轨上,正值表示抬高,负值表示降低。 标示要有专门技术人员复核,字体要规范,不能潦草。(2)调整件摆放根据现场的标

6、示,把调整件准确无误的摆放在承轨台挡肩的两侧。调整件摆放要有专人复核,摆放要整齐,以便于更换。(3)松扣件根据现场的标示,施工人员采用双头螺杆紧固器或扳手逐一将扣 件松开。轨温在设计锁定温度士 20C范围内,可连续松开扣件数量不 大于5处承轨台;轨温超出锁定温度 20C30C时,可松开单个承 轨台扣件进行调整。(4)扣件更换扣件松开后,施工人员把扣件逐一拆开,摆放整齐,螺杆不要直 接放在道床板上,应对螺杆进行保护,以免螺杆造成污染。扣件拆开 以后,把标准件统一放在线间,对承轨台上的杂物进行清理,并避免 杂物进入螺栓孔内;更换轨垫时,先由工人用齿条起道机抬升钢轨, 取出标准件并清理承轨槽;清理完

7、毕后,将调整件逐一安装到位,卸走起道机(5)紧固扣件调整件安装完后,施工人员使用双头螺杆紧固器或扳手按照要求 把扣件锁紧,达到设计标准(160N m)。(6)扣件复查用塞尺进行扣件空隙及更换型号的复查,确保准确。如发现不符 合要求的扣件,首先检查其是否在轨头焊缝处(有的焊缝不平顺),如果不是,用撬杠往缝隙大的方向拨一拨钢轨,如有必要,可以把轨 距挡块换成异型组合;相反,通知铺轨单位对焊缝进行处理。如果轨 底与轨垫间的缝隙不满足要求,也是先检查其是否在钢轨焊缝处,如 果是,就通知铺轨单位对焊缝进行处理,相反,就更换成合适的轨垫。(7)标准件归类把换下来的标准件分类整理,轨距挡块用绑扎带按每串20

8、个穿绑起来,轨垫按每摞20个用封箱胶带或绑扎带捆起来。所有换下来 的标准件分类放在指定的位置,做到工完场清。5. 精调质量控制要点5.1轨检小车测量前,认真核对CP皿坐标、轨道设计线性要素输 入是否正确,确保测量仪器设备校核无误。全站仪设站精度达到要求 方可进行测量。钢轨、扣件干净无污染物,轨与板间无杂物,扣件的 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5.2对测量资料汇总整理并制定调整方案再形成书面文件,同时统计扣件调整种类和数量并提报物资供应计划。根据调整文件报表,现场核对调整位置和调整项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方向偏移调整以 及更换相应种类的调整垫板。5.3扣件更换结束后,按规定扭力(160N m)上紧螺栓,

9、同时检 查轨道调整效果和平顺性是否达到要求。5.4测量一般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严禁在高温、雨天、大雾、 大风等气象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 避免测量误差过大,严禁出现假数 据。5.5测量数据调整前,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调整原则:“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基本轨(参考轨)的确定: 平面位置以高轨(外股)为基准,高低以低轨(内股)为基准,直线 参考前方曲线。优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性,另外一股钢轨通过轨距和 水平向参考轨靠齐。轨距控制在士 1mm以内;水平控制在1mm以内; 轨向和高低控制在2mm以内,连续两个扣件各指标的变化率控制在 0.50.7mm。特殊情况下,对于调整量突然变化较大

10、的地段, 需现场 核对或重新测量后再做调整。5.6轨向及高程调整前,认真核对现场轨道实际情况,找准需调 整扣件的轨道所在位置(结合扣件编号以使该项工作精确、高效),并做出相应的标识,再用弦绳和道尺做必要的复核。 现场按既有线施 工规定做好防护。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性,另外一股钢轨通过轨距和水平向参考轨 靠齐。轨距控制在士 1mm以内;水平控制在1mm以内;轨向和高低 控制在2mm以内,连续两个扣件各指标的变化率控制在 0.50.7mm。 特殊情况下,对于调整量突然变化较大的地段,需现场核对或重新测 量后再做调整。5.6轨向及高程调整前,认真核对现场轨道实际情况,找准需调 整扣件的轨道所在位置(结

11、合扣件编号以使该项工作精确、高效),并做出相应的标识,再用弦绳和道尺做必要的复核。 现场按既有线施 工规定做好防护。5.7轨向及高程调整时,每次拆除扣件不得连续超过 5个(防止 胀轨),平面调整量小于2mm时只需松开弹条螺栓,不必松开铁垫板 锚固螺栓即可;当平面位置偏差在2mm 10mm时必须采取松开铁垫 板锚固螺栓才能实现调整,当平面位置偏差大于10mm时必须重新制 定调整方案,以满足该点要求,有时还需扩大调整范围。按照“先轨 向后轨距、先高程后水平”原则进行调整。调整时必须分工明确,一 组人员调整平面基本轨的轨向,一组人员调高程基本轨的高低。 一组 人用精密电子道尺调整非基本轨的轨距和超高

12、。整个过程应严格控 制,否则将给轨道精调工作带来灾难性后果;调整好后用扭力扳手将 螺栓和弹条螺栓按照规定的扭力拧紧, 再用道尺检查轨距和超高,如 还不满足要求则重新调整,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改进轨道精调工 艺。.8轨向及高程调整结束后,及时核对调整量和垫板规格,确认无 误后再回收调整下来的材料以及工件,打扫干净道床表面。5.9现场技术员应再次用轨检小车复核调整效果,确保轨道精调 的正确无误。5.10轨下微调垫板不得放在轨下垫板上,放入轨下微调垫板厚度 不得大于6mm,总数不得超过两块,在铁垫板下弹性垫板和轨道板 承轨面间垫入铁垫板下调高垫板,应从承轨台侧面成副放入,垫板的 圆弧凸台应安放在轨道板承轨槽底脚的凹槽内。 铁垫板下调高垫板每 副由两片组成,只能单副使用,不能摞叠使用,钢轨相对正常状态的 调高量大于15mm时,应采用S3型螺旋道钉。当调整卸下螺杆道钉 时,避免杂物进入螺栓孔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