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让宝宝乖乖听批评.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73453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招让宝宝乖乖听批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招让宝宝乖乖听批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招让宝宝乖乖听批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招让宝宝乖乖听批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招让宝宝乖乖听批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招让宝宝乖乖听批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招让宝宝乖乖听批评.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方法:6招让宝宝乖乖听批评最流行的教育概念是“赏识教育”,这让多数人都知道对孩子要多称赞,多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家长们却往往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批评,尤其是面对孩子激烈反应的时候。结果是造就了一些说不得、碰不得的孩子。其实如果批评得当,孩子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批评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沟通,做个好妈妈,不只要会鼓励,也要懂得怎么批评小孩。批评=爱心+诚实话比具体方法更重要的可能是我们的心态和一些要了解的原则。圣经上说要“用爱心说诚实话”,这可以作为一个供我们参考的原则。爱心是无庸置疑的,父母当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具体的情境下,我们的某句话是为了自已一时痛快而说,还是真的为

2、了对方的益处而说?批评不是父母泄愤的过程,而是一种教育。当看到孩子的错失,我们要用一颗爱心去体会孩子在此时此刻的状态,体会孩孺要什么样的批评指正,需要什么样的引导,我们就自然能说出对孩子有益的话。诚实话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话是真实的,真诚的,说的时候心与口一致,所说的与事实一致,不夸大也不缩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时我们会为了让孩子害怕,夸大孩子错误的后果,甚至吓唬他,这样总有一天孩子会怀疑我们所说内容的可信度。也有时,我们不忍说得太重,明明孩子的错很严重,我们却轻描淡写,这样就达不到批评的效果。还有时,我们自以为所说的是真实的,但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没有给孩子辩白的机会,这样的批

3、评虽然出于好意,但孩子认为你冤枉了他,他也不会接受。“用爱心说诚实话”的另一翻译是“用爱心持守真理”,所以这里的“真”不仅仅有事情层面的真,还有道理层面的真,也就是我们希望教给孩子的是非对错之理。我们说一个孩子“懂事”,就是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而这种懂事是我们在一件一件事情上培养出来的。这样批评,宝宝才能听进去在对批评有正确的观念和心态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不妨看看具体的应对方法。批评的基础是表扬表扬和批评相反,是认可孩子哪里做对了,做好了。孩子需要我们的表扬来建立自信、自尊,在表扬中感受我们的爱。表扬是我们和孩子关系的主调。由于生存的需要,我们的大脑对负面的信息比较敏感,而对正面的信息

4、则没那么关注。因此要达到平衡,表扬要多于批评,大致的比例至少应该3:1(据说夫妻之间应该达到的是5:1)。另一种以表扬带批评的方式是“汉堡包”式的批评法,先肯定孩子哪里做对了,再指出欠缺或错误之处,最后还是鼓励、支持,这样一个硬邦邦的批评包在两层比较“软”的正面信息之内,比较容易消化,也不太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对事不对人,避免贴标签我们很容易对孩子下断语,“你看看你做的这是什么啊?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可以打小朋友呢?打人的是坏孩子!”在批评时用很多描述人品质的词汇,这就会让孩子把这些负面的词汇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合适的批评方式是对事不对人的,是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行为,解释这样为什么不对。

5、比如同样是孩子没有做好,你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指出他没有听清要求,或者没有付出努力。使用“我信息”批评时,光讲道理是不够的,还要让孩子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当然,这样做首先的基础是我们对孩子有共情,能够体会到孩子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也要让孩子体会我们的情感。使用“我信息”更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而且更少指责的感觉。与其说:“你跑到路上干什么?你想找死啊?”不如说,“你刚才跑到路上的时候,妈妈吓坏了。”妈妈的心情让孩子可以推断出自己行为的危险性。目标是改进在批评的时候心里要清楚,批评的目的是要孩子改进。批评不是为了把孩子说一顿让你出气,也不是为了羞辱孩子。批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然后还要给他如何承

6、担责任以及如何改进的建议。该道歉的,让孩子去道歉,可以弥补的,让他做出弥补的行为,比如故意弄脏地面让他去打扫。有时我们会觉得让孩子付出一些代价不忍心,但其实,改正错误可以让孩子产生责任心,也知道自已改正之后事情就结束了。此外,做家长也要能“放下”,不要把孩子的某件错事老挂在嘴上。对于暂时无法改正的事情,在批评的结尾,要和他讨论今后可以怎样做,比如“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以后怎么做更好。”把目光指向未来而不是过去。一次讲一点人的短时记忆是有容量的,批评时一次要针对一个点,说多了,孩子就什么都不会记得。不仅在对一件事上的批评要节制,在一个时期内也如此。每个阶段重点对付孩子的一个问题,其他的事情抓大放小,

7、不需要面面俱到。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各种行为都要揪出错误来,或者一件错事能够总结出N个错误的原因,也许这些说的都是对的,但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可能什么也解决不了。注意表情、语气、姿势我们知道沟通时多数的信息不是通过言语传递,而是通过非言语的方式传递的。因此,还是需要适当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姿势。比如,对于小小孩要蹲下去说,批评之后最好抱一抱,尤其在孩子觉得很委屈、很有情绪的时候。如果你在批评孩子之前自己情绪不好,先做几个深呼吸再对孩子讲话。这样批评,你会弄巧成拙当我们探讨应该如何批评孩子的时候,一个判断的标准就是这种做法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和“会批评”相对,就有不会批评的案例,反而会弄巧成拙

8、,宝宝听不进去,还会激发逆反心理!频次不对从大的方面来看,以往的父母通常都是批评太多,表扬太少,不能平衡。认为孩子有优点是不用说的,不说又不会跑掉,有错误一定要指出。 70后基本上都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产品,其特点是努力追求成功,完美主义,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内心的自我价值感不稳定。而当这样长大的一代成了父母之后,有的还是延用父母的方式,有的则物极必反,一定要用和父母相反的方法,结果又会对孩子批评太少。这样的孩子通常到了团体中就会被很快识别出来,就是批评不得,一说就受不了,必须哄着。时机不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小孩子一般应该及时批评,因为早上的事情晚上大骂一顿他多半已经忘了,不知道你为什么突然变成这样。大一点的孩子通常会在乎自尊,如果当众批评他,即使你说得很正确,也可能只会激发他的逆反情绪而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方式不对从现场如何实施批评来说,通常唠唠叨叨的批评只会变成一种背景噪音,里面的语义内容都会被忽略不计了;过于生猛的批评让孩子能感受到的只有疾风暴雨的情绪,内容同样都忽略不计了;知识分子的父母则容易大讲道理,讲大道理,超过孩子的理解程度,结果还是让孩子对内容忽略不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