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732748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锦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盘锦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盘锦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盘锦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盘锦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盘锦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锦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盘锦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辽宁省盘锦市河务管理处 意合冬辽宁省盘锦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意乾着 盘锦市位于渤海之滨,地处辽河、大江河、绕阳河、大凌河最下游,历史上素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涝”之称c全市境内有大中小河流21条,河流总长623km,有河道兑岸险工20余处。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在盘锦市防洪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过1994年和1995年洪水实践看,在盘锦市防汛中比较紧张的主要是河道兑岸险工c如1995年汛期盘锦监狱老铺底护岸冲毁,河水迅速兑岸近80m,河岸距大堤脚最近处已不足5m,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目前,盘锦市河道兑岸较严重的河流主要是辽河与大辽河,辽河116km河段上有河道兑岸险工15处、大

2、辽河96km河段上有河道兑岸险工7处。为此应加强河道险工治理,确保汛期安全渡汛现就河道整治工程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河道规划治理原则 首先应进行全局规划,综合治理,规划中一方面要兼顾上下游及左右岸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分清主次,遵循因势利导、重点整治的原则,顺乎河流的自然演变规律。 二、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形式 (一3河道裁湾工程 河道裁弯是根本改善烷蜒曲折型河势的重要措施。对于河窄水深河段的兑岸险工单纯用护岸工程是无法控制和稳定河势的,特别是弯曲率较大的河段,应首先考虑人工裁弯方案。如辽河的何家裁弯与兰家裁弯,自1987年人工裁弯后,经几年洪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基本稳定了河势c人工裁弯的关键问题

3、是在裁弯前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新河与老河的关系并兼顾上下游河势变化,就会收到明显的防洪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大辽河流人平安河段,河道极度弯曲,河床束窄,水流骤折,渲泄受阻。弯道长20km,呈狭长状,深混偏向右岸,最深处达286m。平安河段受洪水、湖水双向冲刷,每年兑岸20余m,最多达100m。平安护岸工程几经修建,建丁坝最多达16座,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流方向和解决兑岸问题平安农场的大面积高产水田逐年倾于河道之中,1985年实测河岸线较1974年后退平均900M,最大1200m。河环越来越大,且洪水兑岸尚有p8刚逗人之势严重威胁堤防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裁弯治理平安河段应

4、为首选方案,但要遵循因势利导的治河原则,使裁弯新河与其上下游河道平顺衔接,形成顺其自然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论证,对裁弯后的河床演变作出预报,提出相应对策,以最大眼度的发挥裁弯工程的防洪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及早协调,进行裁弯工程规划设计(应包括引河与护岸工程规划设计两部分)并实施G 除平安河流弯道应人工裁弯取直外还应对辽河的育新五连至老铺底河弯、绕阳河胜利塘桥下河流弯道等进行人工裁弯取直进行可行性研究,符合裁弯要求的应及时进行裁弯取直c (二3护岸工程 盘锦市地处辽河三角洲平原最南端,境内21条河流均为淤泥质河床,辽河与大辽河是更为典型的淤泥质床河道。 目前辽河上有

5、河道兑岸险工15处,浑河、大辽河右岸有兑岸险工7处,计有兑岸险工22处。其中已建护岸工程的有l 5处G目前护岸型式主要有平顺护岸和丁坝护岸两种,其结构主要有柴排护岸、软体排护岸、土心丁坝及软柴混合型护岸等型式。 柴排及丁坝护岸结构为我地区运用较早较多的护岸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桃流作用,是一种可用来改变和调整河槽及水流的非连续性护岸形式,柴排护岸于50年代初期引进井推厂使用于大辽河的田庄台护岸及辽河的一统河口下游护岸、陆家护岸及老铺底护岸等工程,实践证明护岸效果较好,不失为淤泥质感潮河段上一种好的护岸工程结构。但柴排护岸造价较高,且施工难度较大。 软体排护岸为肋年代中期引进我地区的一种新型护岸结

6、构,系用聚氯丙烯布及聚氯乙烯绳、混凝土块制成软体排覆盖于岸坡河床上,以防止泥沙流失。该结构工程造价低、施工难度小c大辽河的原南河沿护岸、岗皮岭护岸及辽河的原陆家护岸、原一统河口下游护岸等工程均采用软体排护岸,通过几年运用实践来看护岸效果不佳。岗皮蚜护岸8号至l 3号桩段逐年塌陷,潜水探查护岸底脚几处掏为深境,年年汛前拨款维修;原南河沿护岸、原陆家护岸及辽河一统河口下游护岸等工程,已于1994年与1995年汛期全部水毁。总的看来,近年新建的几处软体排护岸工程,护岸效果都不太理想,分析损坏的主要原因有:水下部施工削坡难于达到设计要求,工程设计抛石量不足,经查设计及有关书籍和资料,散抛压量均为01m

7、3m2,而在受双向水流影响的感潮河段,不能完全起到压载作用,致使软体徘很难与河床边坡贴紧压实;软体徘护底作用差,护岸工程均处于弯道凹岸,历年汛期随着洪水位的不断上涨,一方面环流加强,另一方面水流的抉沙能力也加强,促进了凹岸深槽的冲刷不断加剧,而软体排的薄弱环节边底恰处在掏刷最严重的深槽河底部位,几经掏刷便失去了稳定性而导致破坏;由于资金不足,护岸长度不够,而盘锦地区河流大部分为感潮河流,护岸工程受双向水流冲刷,很容易在护岸工程上下游继续兑岸而炒后路a后导致工程整体冲毁。 目前常采用的护岸型式还有软体排与柴排混合型护岸,此型式是下层为10cm柴排,中层为无纺布,上层为10cm柴排,而后抛石压载。

8、此型式主要用于盘山闸上非感潮河段,具有柴排与软体排的双重特性,且造价较低,与柴排护岸相比工程造价可节省30。 丁坝工程属于进攻(或称主动)型护岸工程,其型式主要有上挑、下挑和正跳三种,结构主要有抛石丁坝、柴排丁坝和土心丁坝等。在感潮河段上因受正反双向交替水流影响,主要采取正挑式丁坝。但不宜采用单一的丁坝护岸型式,因受感潮河段双向水流及横向环流的影响,极易造成水流继续兑岸及掏刷坝跟而水毁,如1994年一统河口下游护岸、老铺底护岸、育新五连护岸等均为单一丁坝护岸型式,结果全部水毁。 鉴于上述护岸结构的运用效果分析与几年防汛工作实践看,为在淤泥质感潮河段建护岸工程应以混合结构形式为佳。即底部采用柴排

9、抛石,中上部采用柴排石笼软体排石笼;平顺护岸配合使用短丁坝和多坡度潜坝。混合型结构的特点是根据水流掏刷部位特征施定护岸结构,护岸一般伸向深涵以下35m、此处环流掏刷力强,选用柴排结构,整体性好,抗掏刷作用强,对岸坡坡度有较强的适应性。中上部位为水位变化区,软体排反滤作用好,能抗御水流的冲刷和渗水的浸蚀,且有较强的抗腐蚀性。部位偏上,人工削坡易于达到设计要求,施工质量便于控制。为保护凹岸,适当改变水流条件,配合修建柴排短丁坝群、潜坝群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抗冲能力极低的淤泥质感潮段河床更是如此。但丁坝不宜过长,因长丁坝特别是在受双向水流作用的感潮河流上修建长丁坝,工程量大,耗资多,守护长度短,却易引起河势的改变而形成新的险工及引起两岸水利纠纷。通过一统河口下游护岸、老铺底护岸、岗皮岭护岸等工程实践证明,修建河道护岸工程,特别是在淤积型感潮河流上*采取平顺护岸配合使用磨盘局及短丁坝群及多坡度潜坝等护岸形式,能确保护岸工程的稳定性,从而起到较好的保滩和造滩作用,保证河势稳定,且综合工程造价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