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73152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一、课文悟读1?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读文章的起始句“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会让人产生一种猜想:托尔斯泰墓一定壮观、堂皇、巍峨。但是初读完毕,便发现这个猜想错了!托尔斯泰墓“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无名墓冢,却何以能禁锢住任何一种欣赏的闲情,并使人怀着敬畏之情没有别的,能激烈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恰是托翁墓的朴素,那逼人的朴素!这时,我才认识到:朴素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但是,再次品读课文时,就会发现

2、作者在描述托翁墓的外在特征时,还着意于对托翁自身的描述和抒情。如介绍墓地上大树的来历时提及到晚年饱经忧患的老人想起童年关于幸福的许诺;第2段中作者在描写了托翁墓“三个没有后说,“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仔细咀嚼思考这忧虑与幸福、有名与无名以及简陋与完美、朴素与动人的辩证关系,认识就会得以升华:托翁墓那具有震撼人心力量的朴素美,其实质是托尔斯泰人格的力量,这就是作者认为托翁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之所在。2?冬天之美景物描写充斥浓厚的主观情感,以抒情笔调描绘乡村的绮丽风光,是乔治桑“田园小说的特征之一。?冬天之美这篇散

3、文中也体现了作家的这种格调,文中乡村的冬天,都“着上我之色彩。写冬季来自阳光的生机,与前面“明朗的阳光相照应,再加上渲染,冬天的阳光便是“一年之中最灿烂、最辉煌的,以至夕阳像是“披上闪烁发光的紫红色长袍;写麦田、苔藓、常春藤和各种花儿、鸟儿,用词都是亮丽的,喻体都是宝贵的,色调都是和煦的。这样充斥勃勃生机缤纷迷人的乡村冬季图,融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朴实、安祥、富有亲情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因如此文章结尾写道:“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汇集一堂,“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盛。它与开头所写巴黎富翁的生活形成强烈对照。至此,作者态度已非常明确:厌恶虚荣和“奢侈挥霍的所

4、谓大都市生活,向往朴实而又和谐自然的田园生活;远离虚荣与名利的追逐,真正感受生命的乐趣。这是作者赞美乡村冬天之美的真意所在。二、亮点探究1?世文的第1段用了较多的文字转述托翁孙女和我谈话的内容。怎样理解这些内容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探究学习:作用有二:一是承前交代托翁墓处在“远离尘嚣的林阴之中的缘由,强调这是托尔斯泰生前的愿望,不是后人所为。二是通过“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忽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这些语句,暗示后文所写人们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其本质就是托翁朴素而伟大的人格震憾着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

5、的感情。人们对朴素的托翁墓的敬意,就是对托翁一颗广博浩瀚,大彻大悟的朴实思想境界的敬仰。2?世文第2段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一句话。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探究学习:托尔斯泰一生都处在思想的矛盾和变化之中,尤其是晚年他更加同情劳动人民,疏远贵族阶级,表现出了同本阶级决裂的意向,提出贵族“平民化思想。他努力从事体力劳动,生活简朴。据托尔斯泰夫人日记中记载,托尔斯泰曾说:“要知道,我住的宽敞的房间,享用的丰富的饮食,这些都是人为的可怕现象,都是为这些现象作辩护人们对我说,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为了我能生活得安静,尽可能方便舒适

6、我知道,我不能不知道,我和我的家庭过的这种富裕生活是靠这一切来保障的,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不愿意这样,我再不能容忍下去了!所以,最后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因与家里人在放弃贵族特权上的矛盾越来越锋利,于1910年11月秘密离家出走,病逝于一个火车站上。弄清这个背景,我们就会领悟“被自己声名所累不仅仅指托尔斯泰受作家声名所累,还指他受贵族声名所累;他愿意像流浪汉和无名士兵等平民一样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这正是托尔斯泰的伟大所在。3?世文第2段“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句中对墓地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探究学习:结合高低文语境,景物描

7、写的作用有三: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对墓地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与王维的“鸟鸣山更幽是一样的以动衬静。用描写自然的景物表现墓地没有人为的装饰,更显出托翁墓的朴素。动态的景物描写,使幽静肃穆的气氛里增添了一点生气和和煦的情调。4?冬文第1段写巴黎富人的冬季生活和大都市臭气熏天的冬天,其用意是什么探究学习:从内容上看,将巴黎富人悖谬的生活与乡下极具高兴情趣的生活对照,将臭气熏天和冻结着烂泥的大都市与阳光灿烂生机盎然的乡村的冬天对照,突出乡村冬天之美。从阅读心理上看,作者首先吐露出对城市冬天的厌恶之情,形成感情的倾向性,将读者阅读的注意力往重心方向移动,产生一种阅读的驱动力,从而进一步阅

8、读下文描写乡村冬天之美的内容。5?冬文第2段,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乡村冬天景物之美的探究学习: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墨:一是从客观事物的声(“但有多少喧闹而美丽的鸟儿路过这儿)、色(麦田、苔藓、花儿)、光(阳光)诸方面显示乡村冬天的明丽。二是在事物的动态和静态,以及动静结合的描写中,不仅展示它们外在的形态美,而且显示它们内在的盎然生机,激发了人们的向往之情。三是从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来反射外物,以奥妙的感受传情达意,感染读者。这三方面有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集中反映乡村冬天之美。6试析?冬最后几句(“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极大的乐事吗)的叙述作用。探究学习:这是由写景转向写入的重要一笔,是揭示文章精髓、点化

9、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如果只有冬日自然景物的描绘,固然也可令人赏心悦目,但终究是囿于静物的范畴,短少人的感情的交融;一旦写了人,情况就大不同,让物“着上我之色彩,物就活了,从而产生了积极的艺术效果。作者正是出于如此考虑,结尾处的一笔如暖流贯通全篇,顿生活跃之情。同时这一笔与第1段第3句(“大自然在冬天)相呼应,并同第1段巴黎富翁们的生活形成对照,叙述了作者厌恶虚荣和奢侈的都市生活而向往质朴和谐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态度,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三、选题设计1茨威格和他的文学创作。研究办法:(1)查阅相关资料,如关于茨威格的生平,创作介绍,茨威格的代表作品。(2)据相关资料,作一些摘录,制作研究卡片。(3)有选

10、择地阅读茨威格的代表作,如可读他的小说?象棋的故事或传记文学?三位大师,作好读书笔记。(4)写出研究性的小论文,论题可定小一些,如“茨威格传记文学的人物性格或“茨威格小说的心理描写等。参读书目:(1)周红兴主编?外国散文名篇选读,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2)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局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匡兴主编?外国文学,中央播送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乔治桑与冰心之比拟。研究办法:(1)乔治桑与冰心皆为女作家,其作品有相似处也有不同处,可采用比拟的办法作研究。(2)选读乔治桑的作品与冰心的作品,确定比拟范围和比拟点。(3)写出研究论文。参读书目:(1)?中国现代文学史。(2)?冰心传略。(3)乔治桑的?安吉堡的磨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