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采矿学知识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72982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采矿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采矿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采矿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采矿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采矿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采矿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采矿学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煤层的倾角是煤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两面交。按倾角分:近水平煤层8 ;缓倾斜煤层 8-25;中斜煤层 25-45;急倾斜煤层45。2煤层厚度是煤层顶底板之间的法线距离。按煤厚分:厚煤层1.3m;中厚煤层1.3-3.5m; 厚煤层3.5m。3 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洞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4 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5 矿区:同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6 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7 矿田:划归为一个露天矿开采的那部分煤田。 8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是设计中规定的矿井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数量。9 核定生产能力:有些生产矿

2、井通过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原来的生产能力得到改变,因而要 对生产矿井各生产系统的能力重新核定,核定后的综合生产能力称为核定生产能力。 10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不同,我国煤矿划分为大、中、小三种井型。大型矿井: 1.2、1.5、1.8、2.4、3.0、4.0、5.0、6.0Mt/a 及以上;中型矿井: 0.45、0.6、0.9Mt/a;小型矿井: 0.3Mt/a 及以下。其中: 3.0Mt/a 及其以上的矿井又称特大型矿井。 11矿井生产系统:是由完成特定功能的设施、设备、构筑物、线路和井巷的总称。组成:由矿井的运煤、通风、运料、排矸、排水、动力供应、通讯、监测等子系统组成。12 P14 矿井生产

3、系统图。井巷开掘顺序;生产系统。矿井巷道开掘原则:尽量平行作业, 尽快沟通风路。13 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如井筒、水平大巷、井底车场。14 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几个区段服务的运输、通风等巷道。如采区上下、采区或带区 车场、变电所、煤仓等。15 回采巷道:直接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如区段运 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和开切眼。16采场:用于大量直接采取煤炭的场所。 17回采工作面:在采场中进行回采的煤壁。18 回采工作:落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五个回采工序)。 19回采工艺:在采煤工作面中,按顺序完成各项回采工序的方法及配合关系。

4、20采煤方法:是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21釆空区处理:a自然垮落法;b充填法(水沙充填、矸石充填、膏体充填)c刀柱式(煤 柱支撑); d 缓慢下沉法。22壁式体系釆煤方法的一般特点:A 釆煤工作面较长,通常在 80-250m;B 随着釆煤工作面推进,顶板暴露面积增大,矿山压力显现较为强烈;C 釆煤工作面可分别用爆破、滚筒式釆煤机或刨煤机破煤、装煤,一般用与釆煤工作面平行 铺设的刮板输送机运煤,用支架支护工作空间,用垮落法或填充法处理釆空区; D 在釆煤工作面两端,一般至少各有一条回釆巷道与之相连,以形成生产系统。 23柱式体系釆煤法以间隔开掘煤房釆煤和留设煤柱为

5、主要标志。一般特点:A在煤层内布置一系列宽为5-7m的煤房,采煤房时形成窄工作面,一般成组向前推进。煤 房之间留设煤柱,煤柱宽数米至20-30m不等,每隔一定距离用联络巷贯通,构成生产系统, 并形成条状或块状煤柱,用于支撑顶板。B 釆煤房时矿山压力显现较为和缓,可以用锚杆支护工作空间、支护较简单。C 高度机械化的柱式体系釆煤法目前多用连续釆煤机及配套设备,且在一组煤房内交替作 业;D 釆掘合一,掘进准备也是釆煤过程,回收煤房间煤柱时,也使用同一种类型的釆煤配套设 备。24 “一炮三检制”是: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要认真检查爆破地点附近的瓦斯,瓦斯超过 1%,不准爆破。25 爆破釆煤工艺(炮釆)

6、:是用爆破的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和单体支柱支护顶板的 釆煤工艺。特点:爆破落煤,爆破及人工装煤,机械运煤。26 炮釆工艺过程:包括钻眼、爆破落煤和装煤、人工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推移输送机、 支护、回柱放顶等主要工序。27 普通机械化釆煤工艺(普釆):用机械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单体支柱支护顶板 的釆煤工艺。特点:用釆煤机或刨煤机完成落煤和装煤工序,支护处理釆空区工序与炮釆相同,仍需要人 工来完成。分类(按采煤方法):单一长壁普通机械化采煤(适用薄及中厚煤层)和分层长壁普通机械 化采煤(适用于厚煤层分层开采)。28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综采):是用机械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和自移

7、式液压支架 支护顶板的采煤工艺。工作面主要设备:采煤机、自移式液压支架、可弯曲刮板输送机。29 综采与普采的区别:工作面支护采用了自移式液压支架,这种工艺方式使采煤过程中破 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等主要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面单产及安全性。30 采场的支护方式:A 及时支护:先移架,后移输送机(移距为截深)B 滞后支护:先移输送机,后移架。31普釆支护形式:a正悬臂齐梁直线式、b正倒悬臂错梁直线柱、c正悬臂错梁三角柱(已 淘汰)32端头支护:工作面与回风平巷的交会处称为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或端部,此处控顶面积大, 设备和人员集中,是工作面的安全出口。端头支

8、护要求:a有足够的支护强度、b有足够的跨度、c要保证机头机尾快速移置。32端头支护形式:a铰接支柱加铰接顶梁支护、b长梁加单体支柱组成的迈步抬棚,称为四 对八梁、 c 基本支架加走向迈步抬棚、 d 十字铰接顶梁。除机头、机尾处支护外,在工作面 端部原平巷内可用顺向托梁加单体支柱或“十”字铰接顶梁加单体支柱支护。 33进刀:滚筒釆煤机每割一刀煤之前,必须使其滚筒进入煤体,达到额定截深。 34进刀方式的实质是釆煤机运行与推移输送机的配合关系。35进到方式:A 直接推入法进刀。B 端部斜切进刀:分割三角煤进刀和留三角煤进刀两种方式。a单滚筒采煤机端部斜切进刀、b双滚筒采煤机端部斜切进刀。(p34、3

9、5图)C 中部斜切进刀:特点:釆煤机在工作面中部切入煤壁,刮板输送机的进刀弯曲段在工作面 中部,左半段割煤时,右半段推移输送机;右半段割煤时,左半段推移输送机。a单滚筒采煤机中部斜切进刀、b双滚筒采煤机中部斜切进刀。36 割煤方式:采煤机割煤与其他工序的配合称为采煤机割煤方式。有双向割煤和单向割煤之分。37 双向割煤:A 往返一刀:较厚的中厚煤层单滚筒采煤机普采工作面多采用。用端部斜切进刀,往返分别 割顶煤或割底煤进一刀。B 往返两刀:单滚筒采煤机、双滚筒采煤机均可采用,又称穿梭割煤。在双滚筒采煤机普采 或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工作面一端斜切进刀后,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一次采全 高。38

10、单向割煤(往返一刀):A 单滚筒:在单滚筒采煤机普采工作面,这种割煤方式的工艺过程为:采煤机自工作面下(或 上)切口向上(或下)沿底割煤,随机清理顶煤、挂梁,必要时可打临时支护。B 双滚筒:双滚筒采煤机工作面单向割煤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煤机后追移架,但不移输送机;采煤机在与割煤反方向清扫浮煤后,再追机移输送机,往返一次进一刀煤。39液压支架移架方式: ( p45 )A 单架依次顺序移架方式又称单架连续式。B 分组间隔交错式又称分组交错式。C 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又称成组连续式(最常用)40 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周而复始地完成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工序的过程。41 采煤工作面的作业方

11、式: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42长壁工作面劳动组织形式:分段作业、追机作业、分段追机作业(p65)43区段参数:A 区段走向长度:就是采区的走向长度。区段或采区一翼走向长度即为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B 区段倾斜长度:采煤工作面长度、区段煤柱宽度和区段上下平巷宽度之和。44双巷布置与掘进:(p94)本区段的运输平巷与下区段的轨道平巷同时掘进,两巷间一般留 8-20m 的区段煤柱。采用双巷布置与掘进的方式时,运输平巷按中线或分段按中线掘进,轨道平巷有两种情况, 一是按腰线超前工作面运输平巷掘进;二是按中线或分段按中线掘进,与运输平巷平行布置。 优点:瓦斯含量大,一翼走向较长的采区,

12、采用双巷布置与掘进有利于掘进通风安全;采用 双巷布置与掘进,下区段的轨道平巷受开采影响较小时,上下区段工作面接替容易;生产期 间工作面下方有两条通道与上下山相连,通风、运料和行人均方便。 缺点:由于留设了区段煤柱,双巷布置与掘进降低了采区采出率,本区段工作面开采对下区 段回风平巷有一定的影响;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需增加瓦斯尾巷(在工作面开采前预先抽 放瓦斯或在工作面开采期间排放采空区的瓦斯)。45工作面通风方式与回釆巷道布置:(P102)A U 形通风(我国多用):在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顺序时,这种通风方式具有风流系统简 单,漏风小等优点,但风流线路长,阻力变化大。当釆用前进式回釆顺序时,漏风

13、量较大。 当瓦斯涌出量不太大、工作面通风能满足要求时,采用U形通风巷道布置简单,维护容易。BZ形通风:由于进风流与回风流的方向相同,这也称为顺流通风方式。当采区边界布置有 回风上山时,釆用这种通风方式配合沿空留巷可使区段内的风流线路短而稳定。C Y形通风:当采煤工作面产量大及瓦斯涌出量大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稀释回风流中的瓦 斯。对于综采工作面,上下平巷均进新鲜风流有利于上下平巷安装机电设备,可防止工作面 上偶角积聚瓦斯及保证足够的风量。这种方式也要求设有边界回风上山。D H形通风:与Y形通风的区别是:工作面两侧的区段运输、回风平巷均进风或回风,这 增加了风量,有利于进一步稀释瓦斯。这种方式通风

14、系统较复杂,区段运输平巷、回风平巷 均要先掘后留,掘进工程量较大,故很少采用。E W 通风:当采用双工作面布置时,可用上下平巷同时进风或回风和中间平巷回风或进风 的方式。 W 形有利于满足上下工作面同采,实现集中生产的要求。特点是不用设置第二条 风道;若上下平巷进风,在这些巷道中回撤、安装、维修采煤设备等有良好的作业环境;同 时,易于稀释工作面的瓦斯,使上偶角瓦斯不聚集,且排放炮烟和煤尘速度快。F 三进两回通风:在采高大、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大,产量高的高瓦斯矿井中,回采巷道 可采用多巷布置、三进两回通风。46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原则:A 满足工作面所需风量;B 减少漏风(特别是沿空留巷、沿空掘

15、巷);C 通风线路尽量短,通风阻力尽量小(长度短、弯道少);D 保证最低、最高风速满足安全规程。47分层开采特点:A将近水平、缓倾斜及中斜厚煤层平行煤层层面划分为若干个2-3m,逐层开采。B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在上分层的采空区下开采。C 铺设人工假顶(金属网)或形成再生顶板。48开釆方式:分层分采(P113图)、分层同采(P116图)。49开釆顺序:a下行式(1-2-3)、b煤与瓦斯突出、冲地压影响大的矿井,上行式(3-2-1)50巷道布置特点:a采区下部车场大巷装车地板绕道,中部车场甩车场;b轨道上山高于运 输上山;c三个分层共用两个上山(小联合准备);d区段平巷双巷布置,留有区段煤柱。51分层开釆回釆巷道布置:a倾斜布置(内错式、外错式)、b水平布置、c垂直布置。52分层同采的优缺点(区段集中平巷作用):A 通过增加同采工作面数来增加采区生产能力;B各分层回采巷道超前工作面掘进,随采随废,缩短了维护时间,改善了维护条件;C各分层出煤均利用区段集中运输平巷,占用设备少;有利于假顶防腐。 缺点:岩石工程量大,初期准备时间长,生产系统复杂,单个工作面的能力不能发挥。 53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对于近水平、缓倾斜、中斜厚煤层(适用条件),沿底板布置一个长 壁工作面(采高3-4m)进行回采,再放出顶煤。54按厚煤层赋存条件和釆放次数分类:(P122-123)A 一次采全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