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构建探析.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727605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构建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构建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构建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构建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构建探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构建探析-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沈小泉(邮编 226534)【内容摘要】 “探究性教学”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在“合作和反思”中提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构建的角度探讨以“情景创设-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关键词】:创设情景、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教学环境地理教学是地理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其中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和营造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知识,通过组内合

2、作交流与学后反思去领悟知识,进而提高能力,同时教师在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呢?笔者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情景创设-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在探索中做法和体会:一、以创设活动情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学的主线,更是教学的归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气氛”,它是伴随学生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

3、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导向,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的教学中,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分别展示“从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到黑龙江”和“从北京向西一直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思考:(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形成自然景观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外出旅游亲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来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在空间分布上是有差异的,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4、规律”的欲望。二、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能水平设计探究活动方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动单是学生课堂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在设计学生活动方案时,要尽可能对接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关注学生的真切需要和思维发展的可能。以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的教学中,在引入新课后,以课堂导学活动单让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其中“攀登珠峰”活动是这样设计的:阅读材料和图,思考:材料 奥运官网5月8日讯:北京时间9时11分,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突击队员在珠峰顶峰成功点燃火种灯,并点燃祥云火炬。著名女登山家吉吉成为珠峰火炬

5、第一棒。“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分布图”(图略)1你将从南坡还是北坡登山,为什么?登山过程中,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如何变化的?自 然景观又是如何变化的?导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南北坡降水量有何差异?原因?3山地雪线南北坡有何差异,为什么?4为什么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在学生活动之前,老师要将本堂课出现的新的知识、新的概念要作必要的知识铺垫。比如本节课中“雪线概念及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等知识点。三、由“教”为中心转化为“学”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生成知识和能力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也是新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探究性教学模式力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

6、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性课堂中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自主探究,即是学生根据“活动单”确定的活动方案进行自主探究; 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探险非洲;活动二:横穿亚欧大陆;活动三:攀登珠峰。二是小组合作交流,即小组合作解决自主探究中没能弄懂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老师的适时的点拨可以使小组合作交流引向深入。三是展示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四是点评提升,即通过师生、生生互评能够让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

7、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步与发展。四、注重学生的纠错反思环节,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为了避免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的状况。每堂课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消化巩固知识要点,促进知识的内化;课后要引导学生适时反思所学知识。实施纠错反思的途径很多,其中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可当堂检测或课后可留一些与本节知识相关题目让学生解决,促进能力的提升。如在学完“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后,可布置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根据珠峰的自然环境特点,你准备在哪个季节登山? 在登山过程中如何保护美丽的神山?2、在湿润地区和较为干旱地区分别选择什么植被栽种比较合适?3、在草

8、原地区选择什么植被栽种比较合适?4、综合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在安排生产生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结论,进而懂得人类活动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适合的活动方式,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和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以“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为主线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发展而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自主发展,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在“合作和反思”中提高,实现了课堂效率最高化,效果最优化。参考文献: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军 著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张德伟 何晓芳主编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北京出版社第 2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