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过关练习六.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7274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过关练习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过关练习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过关练习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过关练习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过关练习六.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过关练习六 姓名 学号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23分)中华经典诗文是个广mo( )、深su( )、绚( )丽多彩的世界。这里,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 ( A娴静空远 B闲淡宁静 ),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恢弘壮阔。她如甘霖滋润着荒芜的心田, (仿句)。我们走进这个世界,能to y( )( )高尚的情操,诗化多彩的生活。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写在文中的括号内。(12分)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前面的横线上,只填序号。(5分)3根据文中的划线句,在文中的横线上仿写一句。(6分)二、语段修改。(20分)大作家赵树理的儿子曾因经济困难去信向父亲要钱,赵树理的

2、回信仅写一个“0”字,与此同时,他却将自己的一大笔稿费捐给了一个剧团。做儿子的从这件事悟出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终于靠自己渡过了难关。A从这件事,不仅引起了思考:究竟什么是无价的?我们这些孩子究竟该从父母身上索取些什么?是万贯家财,还是自力更生精神?俗话说得好:B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力更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C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障。D从父母那儿索取钱物,到头来,既没有自力更生的本事,有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哪怕得到的是万贯家财,也要用完的一天,那时又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呢?只要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自力更生的精神,就能切实生活的本事。4作文第一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修改。(4分)把

3、 改为 ;把 改为 。5小华同学在作文评改课上针对该作文提出了三个问题及修改意见:(16分,题4分,题8分)划线句A中的三个问句之间的层次不够清晰,应该整合为: 。划线句B引用的谚语不能证明作文观点,应该换掉: 。划线句C可以改得更精炼明确些: ;划线句D语序有些混乱,应该调换: 三、阅读唐代刘慎虚的古诗阙题,完成67题。(12分)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每:每当6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4分)7诗人善于从感

4、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21分)景清倜傥,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旦即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注】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举为领乡荐。祭酒:又称国子监祭酒,封建时代县里管理教育的官员。业书:学习、自修的书。 辄卷:全书。8. 解释加点的字。(9分) 固请( ) 亦未假书于汝( ) 即以书还生( )9.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5、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 10. 从文中你能看出景清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五、阅读舒乙的水渠,回答1116题。(24分)我对这位传奇英雄的认识,有一个突变。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条小渠,就完全变了。仿佛为了寻找盖文学馆新馆舍所用国产装饰石料,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新疆,一直走到最西边,到了伊宁,到了边境。我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曾被充军新疆,一直发配到伊犁,是真正的受罚。多少年过去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给他在老的伊犁将军府附近盖了一座纪念馆。我们决定抽空去看看。在去纪念馆的路上,在路旁我看见了一条很长很规矩的小河,大概有5米宽,河水流得很冲,岸两旁有高大的树。开车的司机说

6、:它是渠,是人工开挖的,叫“皇渠”,是林则徐大人当年留下来的,为的是把天山上的雪水引下来,灌溉土地,变荒地为良田。这渠一直沿用至今,差不多已有160年的历史了。这个小故事极感人。它一下子,把这位举世闻名的英雄老人拉得很近很近了。对他,不是一般的崇敬了。复杂了,真的,复杂得多了。该怎么说呢?往大里说,牵扯到人该怎么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甚至,整个儿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都可以由这个故事中派出一些认真的思考来;往具体里说呢,想想看,那是怎样的逆境啊:硝烟弥漫之后,戴罪受刑,充军万里,背井离乡,凄凉之至;却依然是一副大将风度,在别人的监控之下,指挥黎民百姓和部队官兵屯垦,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终

7、日挖渠引水不止。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潇洒!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一个树在你我面前的,伟大的,不说教的,默默地,摸得着看得见的,平凡的,可以效仿的楷模。距离历史的,地理的,心理的,各式各样的距离,都拉得很近了,闭上眼就能看见。他是真真的一个榜样。让人能懂得,在逆境中该怎样保持人的尊严和本色。总之,这条小渠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令我激动不已。它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感动。以前,在福州我参观过位于老街上的林则徐祠堂;在福州郊区我还在雨中凭吊过林则徐墓,印象中它极大,石头上长满了青苔,特别有历史沧桑感;在广州我看过虎门焚烟的遗址;我还在不同的场合欣赏过林则徐不少的书法条幅。所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8、。林则徐的一生与其说是官运亨通,不如说是充满了大起大落。他多次受罚,比如连降四级,连降五级,竟有许多次。最大的处罚是发配新疆。然而他的态度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一个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的处世哲学便是如此鲜亮简明,有那小渠可以作证。新疆土地极肥沃,天生一块大宝地。风和日丽,日照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要有水,种什么长什么,而且硕大,丰产。林则徐抓住这个要害,挖渠引水,做了表率。而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偏偏是个犯人身份,而且年老体弱,精神上又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

9、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象征。这个风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这个风格是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为那遥远的小渠而骄傲,它不是什么“皇渠”,它是地道的“人”渠。一个姓林名则徐的神人,用这小渠,在天地之间,龙飞凤舞地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什么时候再去看看那小渠,用清澈冰凉的渠水洗洗脸,当作接受一次沁人心脾的人生洗礼吧。11文中加点的“这个风格”含义是指: (4分)12文中第一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中有何作用?(4分) 13请阐明“突变”的具体内涵。(4分) 1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中划水

10、浪线的句子该如何理解?(4分) 16对本文评析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本文开头提到的“传奇英雄”指的是侠肝义胆、武功过人、铁骨柔肠的英雄好汉。B“我”原先对林则徐知之不详,见了这条渠,才对他尊敬起来。C“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潇洒”中“潇洒”一词的意思是“不拘世俗,风流倜傥”。D林则徐不但富有献身精神,而且具有科学头脑。E这条小渠不仅造福一方,而且可以成为净化人们心灵世界的镜子。F全文感情深挚,气势酣畅,一唱三叹,缠绵悱恻。八年级语文过关练习六参考答案:一、1袤邃 xun陶冶2A 3如花朵点缀了寂寞的生活二、语段修改:4“渡过”应改为“度过”;“不仅”应改为“不禁”5不设统一答案,

11、只要改通顺即可每题2分,共4分。参考示例:这件事也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究竟该从父母身上获取什么?钱财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哪一样更可贵?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句C可改为“是竞争的取胜法宝”;句D可改为:从父母那儿索取钱物,哪怕得到的是万贯家财,也要用完的一天,到头来,既没有自力更生的本事,有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那时又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呢?三、古诗赏读6. 幽7. 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四、古文阅读8. 坚决 向 把9.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10.景清是一位洒脱不羁,勤学强记,肯于帮助朋友的人。(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得6分)五、水渠11 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