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72529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本题答案源于百度网友解答)(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最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门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

2、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4)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本题源于百度网友解答,书上也有,较长,自行翻阅)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

3、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意义应该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不够彻底,在自然观方面承认唯物主义,但在历史方面承认唯心主义。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1) 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2) 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等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1) 他们

4、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2) 他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上,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3) 他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关系方面互相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

5、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 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有助于指导我们正确分析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2. 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第二,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第三,技术的发

6、展因其生产关系的变革。欧美技术哲学存在工程学和人文主义的两种技术研究路向;日本的技术论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形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对这些观点用该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分析评价。3.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含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

7、一体化特征。4.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的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知识、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 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动力和灵魂。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

8、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技术规范性的辩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2. 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数学方法是所有成熟的数理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数学方法注重抽象、转化为人工模型,抽象其中因果关系的基本方法。数学模型比实物模型更能反映事物内的在属性的抽象关系;数学统计方法对于认识事物总体状况、分布状态及其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数学实验方法丰富了实验的概念,扩展了实验的内容,是一种理想化的数学实践。3. 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

9、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系统方法对于从横断方面抽象认识对象的物质结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重要的作用。复杂性方法是在借鉴传统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以辩证法为理论取向的一种方法。复杂性方法是一种综合的方法,侧重把定向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考结合起来,着重从如下特性考察事物:1、自组织性;2、多样性;3、融贯性;4、整体性。复杂性方法也是集多学科或跨学科的多维融贯的方法。4. 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助现代科学研究,吸取现代科学哲学发展中积极的成

10、分,提出了观察、特别是实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科学发展中,实验相比理论,实验的实践性更强,因而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得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技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运用产生了异化现象。但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当做万恶之源,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渊源。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把对技术的人本主义批判和对生态批判,同时对资本主

11、义制度的社会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不是技术决定论的,也不是社会决定论的。2. 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现阶段,莫顿的科学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试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社,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3.

12、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以人为本,促进民主,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这方面包括:大力发展最贴近百姓生活,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技术民生科学技术;改善科学技术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发挥科学技术在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中的作用等。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也契合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需求和实践取向。4.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1、 要防止科学在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对人文的僭越所造成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2、 必须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

13、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得到广泛提倡的环境科学技术就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努力,是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绿色文化的良性互动产物。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 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按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环境、保障民生安全。”2. 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

14、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涵丰富,涉及科学技术的功能、目标、机制、战略、人才和方针等重大问题,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

15、理论体系。3. 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和人本性等特征,其基本内容是:(1)、科学技术功能观: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经济和社会功能;(2)、科学技术战略观:中国马克思主义将科学技术战略提升至国家层面,予以高度重视;(3)、科学技术人才观:中国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人才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4)、科学技术和谐观:中国马克思主义高度关注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形成科学技术和谐观;(5)、科学技术创新观:科学技术创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容。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瞄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