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72529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心得体会日前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并规划部署未来5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以及要落实的7项重点任务这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国的校企合作在科技研发、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技术咨询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过,在多年的合作中,由于政策背景、金融财政、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出一些痛点堵点就合作动力而言,高校和企业都存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的情况高校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和评价体系,面对

2、企业、行业、产业的研发需求和人才需求,存在着体制机制转变能力不强、制度激励缺乏、利益驱动不足等现实因素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存在着单方面投入高、见效慢、收益少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还面临着合作地位不平等、与高校的衔接机制不畅通等问题就合作模式而言,不少合作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融合程度尚浅、合作层次不高等问题,且在规划设计、技术委托、实习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尚未实现更为紧密的高精尖技术共研、创新平台共建、专利共享、师资人才共用等领域合作就人才应用而言,企业渴望拥有更多的人才,但又面临找不到、招不到、留不住的困境,人才的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拥有强大的师资

3、力量与人才储备,但未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充分释放和高效运用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实现共赢与创新,还需抓住“牛鼻子”,多措并举要注重协调发展,推动高校和企业相向而行要强化政府部门的牵头引领作用,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开展项目扶持等措施提高高校和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要积极推动地方主体行业产业与当地高校共建创新联合体,整合创新平台,实现关键技术攻关和共性技术研发;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吸引高校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对于高精尖项目,政府要提供包括资金配套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措施,提升技术攻关效率要注重人才应用,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双重人才优势要遴选一批高校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的

4、科研技术导师,利用研究专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项目发展;要择优派驻一批博士生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帮助企业对接高校创新资源;鼓励高校邀请企业骨干担任学校实践导师和创业导师,鼓励企业以资金投入、平台搭建、项目指导等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技术应用,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高校往往存储着大量的专利技术,要组织高校和专家教授主动参与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开放专利许可,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要探索分阶段许可等多种定价模式,降低企业技术获取成本;要建立专利展示专区,集中发布开放许可专利信息,为企业精准匹配需求专利这次集聚三部门力量推出“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

5、动,重在补短板,发挥政策助推作用从三部门的构成来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调动高校和企业双方主管部门的参与度,利用各自职能和资源优势,推动校企双向发力,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优势和企业产业化创新优势;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突显知识产权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打破产学研过程中的机制性障碍,探索更多新模式和新机制,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与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作为一场从观念到体系的变革突破,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校企积极性和各方面优势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和产业化落地载体,推动二者加强协同创新,要聚焦企业创新需求,支持创新创业发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为此,应从三

6、方面力促校企深度融合激发精准协同创新活力加快构建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校基于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不同层次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创新对接合作方式,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建立完善校企对接常态化机制,降低对接成本,提升对接效率,促进协同创新瞄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有力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知识产权是高校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创新与市场、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纽带应加

7、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促进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推进实施一批高校专利开放许可项目,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从“1”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有效经济产出;强化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提升法治化水平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态,应做好顶层设计并制订实施路径,采取有效的人才奖励机制,为产教融合搭建快车道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将企业与社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人才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促进产教融合进入良性循环要强化市场主体地位,重点破解人才培养瓶颈,使产教融合真正渗透到人才发展的全周期,努力培

8、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教科信厅函2022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高校科学技术“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推动高校与企业强化创新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9、、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共同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简称“千校万企”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高校有组织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最大程度发2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从

10、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有力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二、主要目标利用5年时间,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共性问题,新增布局30个左右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和100个左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推动建设一批校企创新联合体,开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联合部署一批协同攻关任务,支持高校和企业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根据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实现与高校精准对接,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合作,突破一大批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强化企业需求牵引和市场化导向的知识产权布局,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高

11、质量发展三、重点任务(一)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通过企业出题、协同答题的技术攻关模式,提升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效率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将财政奖补3资金用于开展校企创新合作(二)推动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和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探索专利所有权共享、收益权让渡等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共享共用指导做好创新联合体的知识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工作,鼓励参照使用产学研合作

12、协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制定指引(试行),防范知识产权纠纷风险对于协同承担攻关任务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创新联合体,支持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三)优化整合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布局,强化顶层设计,以重大攻关任务为牵引,优化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布局,为关键领域发展提供支撑组织开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突破以及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吸纳龙头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作为参与共建单位,通过调整、充实、整合等方式,推动工程中心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切实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

13、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四)探索选聘一批专家教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导师实施“校企双聘”制度,遴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导师,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技术咨询指导等4支持,促进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实现带去一批技术、推动一批项目、解决一批难题(五)择优派驻一批博士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组建“蓝火博士生工作团”,根据地方及企业技术需求,每年组织在校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等深入企业,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同时担任企业的高校联络员,作为企业联系高校的桥梁和纽带,帮助企业对接高校创新资源(六)推进实施一批高校专利开放许可项目组织高校积极参与专利

14、转化专项计划,筛选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参与专利开放许可,鼓励探索分阶段许可等多种定价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成本组织专场对接活动和线上专区,集中发布开放许可专利信息,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七)培育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利用原创技术创办中小企业,引导高校专家团队、大学科技园、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对其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校孵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四、组织实施(一)建立协同机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沟通协调,构建完善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

15、对5接机制,及时总结推广校企合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大力营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环境和氛围各地教育、工业和信息化、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联合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具体举措,定期分类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加强对协同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加大激励引导发挥好评价评估指挥棒作用,把高校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以及校企协同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作为评价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优化评价评估体系和办法,激励高校为企业服务将开展校企合作对接服务情况作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的重要参考,促进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支持高校完善科研评价,培养专业化服务队伍,推动高校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三)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各类技术转移中心、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加强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提供服务,探索构建高校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库和企业需求库,创新对接合作方式,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建立完善校企对接常态化机制,降低对接成本,提升对接效率,促进协同创新教育部办公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