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内的心理健康疗法.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72377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分钟内的心理健康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分钟内的心理健康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分钟内的心理健康疗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分钟内的心理健康疗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分钟内的心理健康疗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分钟内的心理健康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分钟内的心理健康疗法.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分钟内的心理健康疗法同领风骚 各放异彩 鲁迅与郁达夫小说艺术之比较于 红内容摘要:鲁迅郁达夫同为我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一个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一个开浪漫主义小说先河,他们的小说创作在20年代的中国小说花园里异彩纷呈,创造了新颖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新形式,得到了众多读者的热烈欢迎,他们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反映了时代的深刻主题,塑造了一系列小说人物,尽管风格不同,表达方法不同,但是反映社会反映现实的本质是相同的,本文从两人的艺术风格、人物形象、艺术创新等方面阐述了他们的相同与不同,着重说明他们在艺术方面的独特贡献。关键词: 鲁迅郁达夫小说 创作风格 人物形象 小说新形式

2、说起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鲁迅,虽说他只写下了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子,不过二十余篇,但篇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的尝试和探索,几乎每一篇都有突破,各种现代小说体式大多可在它的作品中找到雏形,并且还为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因此,说他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现实主义的基础当之无愧。可是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无法回避另一个伟大的名字,他就是郁达夫。他的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他用自己富于才情的笔,倾诉了五四时期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心声,创造了清新自然率真抒情的现代小说形式。如

3、果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开山,那么郁达夫就是开了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抒情小说的伟大开拓者。 虽说两位大师的创作风格不同,关注社会的深度广度不同,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他们的创作从不同方面相辅相成地反映了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面貌,比较二人的小说创作,可以加深我们对两位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小说大师的认识和理解,也能更好地把握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小说创作和研究。一 鲁迅和郁达夫都曾到日本留学,都有过改科从文的经历,但是二人从事小说创作的初衷却有所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鲁迅弃医从文是缘于他有一次在课堂

4、上看记录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看到中国人被日本人屠杀时的麻木表情:“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于是“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着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他领悟到中国社会的病症,精神委顿更甚于肉体的痛苦,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鲁迅开始写小说时目的十分明确,是要用笔做刀枪,去改造社会,医治麻木愚昧的灵魂,改变人们的精神。基于这样目的性很强的现实需要,他写的小说始终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再加上他个人的因素,就奠定了他

5、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 而郁达夫则完全是受到五四精神的感召,几个在日本志同道合的青年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办起来文学社团创造社,五四反帝反封建,批判传统的旧文化,呼唤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唤醒了郁达夫文学创作的激情,与鲁迅关注现实不同的是他更关注内心感受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抒情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与鲁迅关注现实相比,他的小说反映社会生活面要窄一些,也没有鲁迅揭示的深刻,但是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批读者,“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象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郭沫若语) 他的小说与鲁迅的小说在当时各领千秋,相互辉映,共同丰富了20年代的中国小说。 鲁迅的小说

6、,大体写了两类人,一类是农民,一类是知识分子。我们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阶层,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不仅物质生活贫穷,肉体上受到痛苦,而且精神上受到戕害,鲁迅对他们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论是闰土、七斤、阿Q或是祥林嫂,爱姑作者都给予了无限同情。 与农民的落后、保守、愚昧形成对比的是另一类人物知识分子系列,他们当中有现实社会中最先觉醒的人,如,狂人、魏连殳、吕韦富、子君、涓生等,也有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一些旧知识分子,如,孔乙己,陈士诚等。鲁迅深入挖掘了这些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表现了

7、他们的与生俱来的弱点和先驱者的孤独感,概括总结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走过的心路历程,深刻体现了小说的现实深刻性。 郁达夫也关注知识分子,由于郁达夫的小说写的是他自己,所以,他作品中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命运,与鲁迅冷静解剖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不同。郁达夫作品中的知识分子一方面表现有较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较强烈的反抗精神。作品给人们描绘的完全是一幅阴郁的图画,破败的社会、灰色的人生,人们在绝望中挣扎、呼喊、沉沦,这固然太消极,缺少给人积极的鼓励,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作品中的主人公强烈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生和爱的权利。这是对旧的社会秩序,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一种反抗和控

8、诉,特别是,由于作品中的知识分子主人公社会地位、经济状况都十分接近下层劳动人民,因而他们的控诉和反抗也就表现出相当的普遍性。十分可贵的是郁达夫不仅写了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之间相通的利害关系,他还更直接地表现了对于城市劳动人民所受剥削压迫的同情。这和鲁迅十分关注农民既不相同却又相通。春风沉醉的晚上、薄祭奠在这两部作品里,作者都不是以一般的人道主义来同情劳动人民,而是用平等以至于尊重的眼光来写他们,写出劳动人民的真诚纯朴和正直光明的高贵品质,从而表现出作者革命的民主主义的思想高度。二鲁迅在他的呐喊、彷徨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如阿Q、祥林嫂、闰土、狂人、孔乙己、子君、涓生-一个个都是栩栩如生的

9、不朽的文学典型,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小说人物画廊。而郁达夫的小说对典型人物的塑造显然不如鲁迅,他不重视人物的塑造,但是,他的人物有自己的特点,它塑造了一系列“零余者”形象,不管他叫什么名字,但他的性格、经历大多相似,读者可把他们当作一个人,这些人物虽不像鲁迅笔下的人物刻画得细致具体,但却不失为栩栩如生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与鲁迅的那些人物一起,在中国小说画廊中交相辉映、熠熠生辉。鲁迅与郁达夫都十分关注知识分子,都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鲁迅塑造的是“觉醒的人”系列,郁达夫塑造的是“零余者”系列,他们都是首先觉醒的人。鲁迅塑造这类人是在实践他的创作主张“说到为什么作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

10、,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着人生。-意思是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南腔北调集)惊醒昏睡着人们起来抗争,去砸碎“铁屋子”,这个任务由谁来完成呢?应该是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在酒楼上吕韦甫先前是那样一个敏捷精悍的人,曾和“我”同去城隍庙里拔神像的胡子,和别人议论“改革中国的方法”竟至于“打起来”,现在却行动迟缓,神情颓唐,一幅潦倒相。吕韦甫的颓废消沉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中的英雄摆脱不了孤独者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象一只蝇子飞了一圈,又回来停在原地,在颓废消沉中消磨生命。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一个刚强的人,对人生有无数的幻想,可一旦看穿了,其行为比谁都彻底。伤逝中的

11、子君和涓生是勇敢冲出旧家庭的五四时期的青年男女,眼光局限于小家庭的安宁和幸福,既无力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也失去了附丽,只能回到旧家庭中去。鲁迅对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作了深刻的挖掘,揭示了时代的主题。郁达夫笔下的知识分子大多是些“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的“零余者”,他们生活窘迫,精神苦闷,遭受社会的压迫而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差不多有着共同的特征:忧郁伤感,愤世嫉俗,又神经脆弱,身份都是一介书生,政治上不得志,经济上受压迫,生活上遭冷遇,是被挤出正常生活轨道的“多余人”面临着“生的苦闷”。这些“零余者”大多是体弱多病的,沉沦中的“他”就患有抑郁症,南迁、胃病的主人公也是

12、身体有病,春风沉醉的晚上里的“我”患有严重的失眠症,他们不仅身体有病,心理也有病,主要表现是性变态,处在“性的苦闷”中。与其说是由于性欲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变态,不如说是由于现实的压迫才去寻求变态的性的满足。这些多愁善感的“零余者”,即使哀怨忧郁的弱者,又是独善其身宁死不屈的强者。他们宁可贫困而死,抑郁而死,悲愤而死,也不向黑暗的社会与罪恶势力低头。沉沦里的“他”,始终与周围的环境相对抗,当他在孤独与忧郁中走完自己年轻的生命历程时,他勇敢地走向大海,以死来跟那个社会抗争。正是这种大胆的反抗情绪,得到了当时不满旧现实而具有反叛性格的青年的狂热爱戴,沉沦一书一出版就销了两万余册。又如他的茑萝行、血泪的

13、主人公穿的是香港布洋服,很多青年也模仿着穿上这种衣服,他们觉得郁达夫说出了他们心中的话,表达了他们内心迫切的要求。 不论是“觉醒者”还是“零余者”都是五四时期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鲁迅和郁达夫用他们的文学之笔为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增添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三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中,鲁迅和郁达夫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首先是题材的变革。我国传统小说脱胎于史传和话本,因而追求传奇性和故事性,“无巧不成书”是它的特点,故事讲究有头有尾,结局圆满。小说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极少有普通平凡的角色,形式上常常是章回体。2

14、0世纪初期的一些小说家也试图在寻找和创造适应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小说新形式,朝通俗化迈进了一步,但仍跳不出旧小说的模式。鲁迅、郁达夫博采西方小说艺术之长,以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创建了20世纪小说的民族新形式。鲁迅的呐喊彷徨中,大多数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普通的人,是人们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平凡不过的生活,如果不是从文学变迁的角度,这一点可能并没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取材普通人和日常生活的作品,我们现在见多了。鲁迅借鉴西方现代小说体式,用现实主义手法,对传统写法自觉地大胆突破,改变了国人的阅读习惯。郁达夫作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15、,他的小说取材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而且基本上写的是一类人。相对于鲁迅,他的反映生活的面要窄许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也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小说中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他根本不是给你讲故事,而是讲述作者的心路历程,把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内心世界、他的苦闷、他的失意、他的种种烦恼展现给你。如果仅仅是取材的现实与平凡,没有较强的艺术魅力,那也不足以说是对传统的突破完成小说到现代的转型。鲁迅善于从平凡中发现深刻,他从大家熟悉的司空见惯的意境麻木的生活中,获取新的体验和感悟。比如,他借“狂人”的眼发现几千年来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历史,竟然到处写满了“吃人”,再如,象涓生、子君这样冲破家庭的束缚争取

16、个人自由婚姻自主的行为,在五四时期大有人在,是时兴而合理的行为,受到五四革命家的赞赏,可是鲁迅却怀疑其现实的可行性,并看到浪漫背后的社会悲剧。鲁迅就是这样,题材平凡,挖掘很深,并总是有独特的令人震惊的发现。郁达夫的小说主要取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是从自己生活特定的角度找出了社会的某些方面,他的小说是那个时代一部分爱国、正直、善良有穷困的知识分子具有社会性的心灵颤动的纪录。他善于从一时一事的自我感受铺衍生发,看上去好像是生活记录,没有任何艺术加工,实际上由于作者的感情是和生活本身密切相连,因而人物故事就在作家笔下自然流淌,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浪漫主义作品最能吸引人和打动人的并不在人物和事件的具体描写,而是作品中传达出作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