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723584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实施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乐作文与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子课题“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实施方案河北省怀来县狼山中心校一、课题的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寻找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因而, 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环境,对于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尽快转变、行为的尽快改善、习作教学水平的尽快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尽快进步和发展,实在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在县教研室“快乐作文与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下提出“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的子课题,旨在进一步进行深化研究良好的

2、教学情境对快乐作文的影响,引导广大语文教师根据青少年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开展习作教学活动,深入系统地进行习作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使学生的思维在良好的,有效地课堂环境中得到飞扬,体验习作的快乐,并推动我县“快乐作文”课题研究顺利实施。二、理论依据新大纲、新课标为“情景体验”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

3、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特别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符合文艺的基本原理,符合课程改革的新

4、思想。三、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无话可写。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偏多,有意注意偏少,每天经历的事物虽说很多,但往往是一闪而过,并未去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本来有限的人生经历能提供给他们写作的内容就更加贫乏。二是对写作的目标不大明确。一般的小学生总认为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去写,才能写出价值和趣味等;又总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作文肯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隐隐约约好象非常遥远,甚至于难于登月,因此望而生畏。三是无“欲”而写。小学生做事,都是重在一个“趣”字,有了前面两个“拦路虎”,他们自然觉得写作是一种无趣的事情,从而很不情愿去做,因此其作文总是难免“干巴”,毫无生趣,全不像他们平

5、时游戏娱乐中生动活泼的神情相貌。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学生方面:(一) 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其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们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主题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二) 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在一个自然情景的体验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学生由此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次“主题式

6、作文教学”,许多同学能写三篇以上的习作,从其个人来看,前后作文能没有一篇相同。就全班来说,每一次几十篇作文竟然找不到雷同的痕迹。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教师方面: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以前“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因此,作前教师无须进行详细的写作指导,作后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和同学们一样,是参与者,是听众,是读者。只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于不经意中点拨写作技法,把评改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教师就不会感觉教作文很累。相

7、反,学生们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能使教师们更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作文成为一种快乐。五、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为检测与情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1、整体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探索阶段以调查法为主,对实验班进行全员调查;实施阶段以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将课题研究稳步稳扎的步步推进;结题阶段主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将研究经验形成理论。2、研究过程中的作文教学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实践操作层面逐步感悟,积累经验,总结升华经验,形成系统理论,以点带面,将辐射面逐步扩大由实验班辐射到每一班,由精品课辐射到每一堂课。六、课题研究的措施1、(1

8、)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为主,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2)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各实验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课外阅读总量,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3)让学生写日记作文、书信作文、通讯作文、影视作文,让学生自办手抄报,写观(读书、看影视剧、实地参观等)后记,搞演讲比赛等。注重学生作文后的交流与指导。(4)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2、实验教师必须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1)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

9、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2)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3、要求实验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共同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实验方案。4、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共同审定实验设计,共同研究探索“快乐作文与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定期开展实验公开课、研讨课等活动,集思广益,及时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5、本课题组成员各负其责,在研究工作中互相学习,共同分析、评价,以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七、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课题拟用两年完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10、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3-2012.8)l、问题诊断,需求分析。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涉及的现实调查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恰当的切入角度。2、成立课题组,主持人:徐建刚 成员:狼山中心校语文教研组成员(8人),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撰写实施方案。3、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修订。4、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开展理论学习,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认识“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意义,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机。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实施方案。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2012.9至2014.8)1、制定计划。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以学年为单

11、位制定阶段的研究计划。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围绕“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渠道关注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广泛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爱观察、会思考、勤积累、乐表达的良好习惯,能自主进行写作,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3、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通过实践,进行听课、评课、座谈、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及时分析总结,调整修改方案,形成初步经验。4、阶段性总结,进行中期评估。成果名称及其形式:阶段性计划总结、课例、案例、论文汇总、学生的优秀习作。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9至2014.12)2

12、014年上学期,整理有关研究资料和成果,准备结题鉴定八、预期研究成果1、探索出“快乐作文与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确立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学段、年段的目标,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习作指导的重难点及相应的评价策略。2、学生养成自主作文的习惯,并达到自主作文,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习作尽可能多的得以展示。结题时将部分优秀作文编辑成册。3、实验教师撰写下水文、实验报告和有一定理论水平及实践意义的论文。精选出部分课堂教学设计和优秀课堂教学录像课,力求获奖。4、将个案分析、优秀论文、实验报告辑印成册。争取一部分在各级刊物发表。5、实验成果得到专家认定并得以推广。2012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