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72045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纲要中指出“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的 内在需要,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在发展可能性,给予儿童自我发 展的机会”,又指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开展活 动”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通过利用幼儿园场地、器材,形成 各个活动区域,让幼儿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能充分地自由活动, 幼儿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在独 立或合作运动中提高自主运动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基本动作,运 动能力,个性等在不同水平上均得到发展。它是幼儿园体育活动 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 一种补充。它与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相比较,有着形式多样,

2、内 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自主性,启发性等特点。一、设置划分活动区域,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 我们根据发展幼儿的基本运动,对活动区域进行了划分,设 置了钻爬区、跑跳区、平衡区、攀爬区、投掷区、等。又根据幼 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增加了球类区、车类区。在设置区域时, 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 动量较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也有练习综合身体素质 的区域,并在各区域上都设置了明显的标志。在幼儿活动过程中, 各区域活动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不断适 应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根据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特点进 行了分组,每组有23名教师负责一个区域,我负责

3、园内的平衡区。1. 首先,提供丰富性的游戏材料。我们在区域内尽可能地提 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和玩具,以供幼儿选择和使用。 如“ “平衡区”则提供平衡木、竹梯、小高跷、梅花桩等发展 平衡动作的材料。并根据游戏情节,提供多种辅助材料,促进幼 儿动作技能的发展。如:救助伤员的担架、运粮的小推车、各种 海底小动物、小竹竿等,发展幼儿平衡的动作技能。2. 其次,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在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活动材料 的投放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尽可能地满 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有助于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运动兴趣、能力都 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由易到难提供不同的材料, 满足不同层次幼儿

4、的需要。如“平衡区”中,我为幼儿创设了接 触面较宽的平衡板,也有较小的梅花桩;有高度较低的平衡木桥, 也有拱形桥,还有平衡板和轮胎组合的斜桥等。这些不同功能的 材料,为不同的动作发展水平、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充分 选择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3. 再次,体现材料的趣味性。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 来自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而材料是引导幼儿直接兴趣的重要因 素,因此应设计投放一些情境性、趣味性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幼 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情境性游戏要源于不同年龄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平衡区,教 师为幼儿创设抓螃蟹、钓小鱼、推铁环、救伤员、运粮、营救小 动物的游戏,调动了不同年龄班幼

5、儿活动的主动性。如:在平衡 区,我们设计了“捉鱼”的游戏情节,孩子们拎着“小桶”,走 过“小路”(平衡板、梅花桩),遇到“大风”(迷迷转),走过“小 桥”(拱形桥、小高跷),来到池塘边捉鱼,并引导孩子在平衡板 中站稳后在捉鱼,老师还会用情景的语言与幼儿交流,“捉了几 条鱼,是什么样的鱼?”孩子在有趣的情节中,不仅获得了平衡 技能的发展,还巩固了对颜色、大小的认识。当幼儿兴趣不高时, 随时增加游戏情景,不断激发幼儿参加与活动的兴趣,达到锻炼 的目的。二、建立良好的区域性活动常规 建立良好的活动区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 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由于活动区打 破了年龄班

6、的界限,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活动区教师之间 都不熟悉,这便给各区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活动 中常规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鉴于各班的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同,活动前我们通过研究与 讨论,制定了平衡区活动的目标及注意事项,帮助幼儿在自由、 宽松、有序的环境中活动。以不同颜色的坎肩区分每个年龄班的幼儿,同时还制定了平 衡区活动的常规,主要包括:1、进区后看清活动区的标志,因为平衡区中又有不同的小 区域的划分。2、每个小区域的人数不同,根据游戏的材料进入3、玩具材料合理利用,有序摆放。4、设计皮筋帮助幼儿记录活动情况。在活动中教师们还帮 助幼儿建立了取放玩具的常规,换区活动的常规。进区时要求幼 儿

7、向指导教师问好,出区时主动道别。指导老师看了幼儿的坎肩 颜色提醒幼儿练习不同的动作要领。活动结束后,孩子根据自己 的游戏情况,向指导老师索取皮筋,记录自己的游戏情况。5、不同的年龄班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好游戏统计。让孩 子如:大班孩子每人一个记录本,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活 动的完成情况记录下来,中班幼儿老师将各种活动的过程画好 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在原始图中运 用对勾的形式做 好记录。6、活动后组织幼儿做好谈话活动,让孩子讲述今天活动中 掌握的新本领及结识的新伙伴、遇到了什么困难等。为老师对孩 子在活动中的引导指明了方向。三、教师在平衡区中的指导策略区域性自由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

8、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 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 我们首先依据各活动区教育功能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实际 发展水平,结合教育总目标,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其次, 我们充分体现了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在月、周的游戏 目标中逐步提高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切实的针对性。1、在设置区域面积大小时,我们根据整体平衡区的场地大小恰 当安排,每个小区域安排一位教师负责该区域的活动,以便较容 易地实施管理和指导。2、各小区域有明显的标志和确定的活动范围,而且各小区域之 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使区域的分布更为明显,这样有利于幼 儿选择区域,也有利于幼儿在换区域活动时作适当的

9、身体调整。3、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树立榜样的作用每个孩子都具有一定的潜能,为了使每个幼儿在原来的基础 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应注重幼儿的个体 差异,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针对性的引导。 例如: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幼儿,我往往采用鼓励性、启发性的 方式,引导他们去尝试新的游戏材料,提高平衡能力。而总有一 些孩子胆小内向,不愿参与活动。这时,我就让能力强的孩子和 能力弱的孩子结伴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很快能作出反应,而 能力弱的在一边看后,也会模仿。如:在平衡区,胆小的孩子一 直只会在平坦的平衡木上走,对于胆小的孩子就鼓励他试试,当 孩子走上梯子不敢往前走,请走过的孩

10、子说“不要怕,把手伸开。” 还可以请能力强的孩子带着他们一起过。正是因为同伴的榜样作 用,使得胆小的孩子勇敢自信了。4、游戏过程中关注幼儿的运动量,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孩子的自我调控活动的能力发展不均衡,有的孩子运动 很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有的孩子满场地跑,玩得满头大汗。 因此我们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加强幼儿 的护理,帮助他们学习自我保护。如:在开展活动前,我们先准 备一只衣物箱,一盒纸巾,一块毛巾。活动中发现幼儿活动量过 大,及时为他们减衣服,放入衣物箱,并用毛巾及时擦干汗水, 提醒他们休息或玩活动量小的游戏。天冷了,孩子容易感冒,鼻 子下常常会出现“长龙”

11、,需要我们随时带好纸巾,及时擦去鼻 涕。久而久之,孩子们学会自己脱衣服、自己取纸巾擦汗、擦鼻 涕了。有一次,好玩的文良和凯逸只在平衡板上晃来晃去,我以 为他们不愿意玩了,然而他们告诉我:“老师,我们出汗了,要 休息一会,不然会生病的。”我很欣慰,孩子懂得自我保护了。5、给予孩子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幼儿在平衡区活动时,我认真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注意他们活动时的安全,特别是对年龄偏小、能力较弱的幼儿, 我就给予他们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同时,我对本区域中容易出现 问题的活动环境或活动材料也有清楚的认识,活动中一方面要及 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另一方面也要随时对幼儿加以保护。如幼 儿在活动区中走长梯子

12、救助小动物的活动时,由于大班的幼儿上 下肢比较协调,平衡能力相对较强,在梯子上走得相对自如,速 度较快,而年龄小的孩子走梯子时相对速度慢,后面快的幼儿就 容易出现动作连续快而追到前面的幼儿的身后,发生推撞的现 象。这时老师的帮助非常的必要,我就及时提醒幼儿,一要注意 控制自己的动作不要走得太快碰倒前面的小朋友,二要帮助小弟 弟、小妹妹们活动,采取一帮一的活动方式,有利地避免了摔伤、 碰倒幼儿的现象,幼儿的身心也及时地得到了保护。同时对动作 发展好的幼儿提出更高的动作标准,如:孩子头一顶一本书走过 平衡木的练习。6、加强有目的地指导和引导我在平衡区指导时,十分注意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 尽可能地

13、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需要,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过 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引导。平 衡的动作比较单调,我就尽力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让幼儿根据 不同的信号进行平衡的练习。如:单脚站立。 双脚尖站立,顶 物走,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表现某种韵律,按节拍或音乐行 走。蒙眼走,倒走,拿着横杆在平衡木上走动等多种练习的形式。在平衡动作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的姿势不正确, 我就用让幼儿看一定标志物的方法,用以纠正低头的姿势,用要 求幼儿始终保持距离、迈开大步的方法来纠正由于幼儿前后距离 太小,逐步使幼儿能自然、协调、平稳、精神地进行平衡动作的 练习。幼儿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大、

14、中班的幼儿,他们一玩起来 就忘记了疲劳,我这时认真地观察,注意掌握好幼儿练习时间和 活动量。7、以音乐调控幼儿的运动量。区域的划分使得幼儿在锻炼中选择的自主性较大,幼儿年龄 小,主动调控运动量的能力还不够,需成人提醒。为此,我们采 用以音乐调控运动量的策略,帮助幼儿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活动。 例如,在 30 分钟锻炼中,15 分钟之后播放一次幼儿喜爱的乐曲, 幼儿在音乐的提示下交换场地、器械,调整自己的运动量,使锻 炼趋于更加合理和有效。30 分钟后播放另一首轻快乐曲提醒幼 儿放松、结束活动,及时收拾整理运动器械。四、我们的收获1这种自主的活动形式,尊重了幼儿活动的意愿,注意个 性差异,使幼儿在不

15、同水平上得到提高,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加 体育活动的兴趣。2 活动的开展,让老师的更多精力关注在孩子如何玩上, 老师组织活动的时间比原来大大减少,指导幼儿的时间增加了, 幼儿的实际运动密度增加了,使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能 力等方面均得到了切实地提高和发展3 老师在指导方法上,逐渐地改变了单一和死板的方法, 随机指导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4老师在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理 解,寻找到相应的指导方法。5孩子们在体能上得到发展以外,更促进了孩子的个体社 会化。如在“大带小”的活动中,培养了大班孩子的责任意识、 竞争意识,小班孩子也能大胆地参与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 的交往能力。总之,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平衡区的创设与指导上,我们取得的收获是初浅的,在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深化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