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716241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袁灶初中九年级集体备课袁灶初中九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选练一、【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答:(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答: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

2、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答: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答: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

4、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注】每:常常。信然:确实这样。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 凡:总共。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2分) A臣本布衣 B先帝不以臣卑鄙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C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D 还于旧都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先

5、主曰:“君与俱来。”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3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三、【甲】鱼,我所欲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

6、: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注释】予:给,送。子:你,代词。履:鞋子。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 ) (3)何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这个比喻来阐述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_,其次论证了_,然后论证了_,最后强调了_的中心论点。(4分)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

7、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四、【甲】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臣本布衣,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节选)1、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

8、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3、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4、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直挂云帆济沧海 奉命于危难之间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五、【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

9、岂可不企慕及之?【注释】表:指上表建议。廖立、李严:蜀汉之臣。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志虑忠纯: (2)悉以咨之: (3)严闻亮卒: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C.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D.发病而死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之为政开

10、诚心布公道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六、【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弛然而卧 (2)苛政猛于虎(3)故为之

11、说 (4)但惜夏日长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君将哀而生之乎?(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乎?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乡 邻 之 生 日 蹙4阅读上面诗文材料,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种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刈麦者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遇。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中“是农桑”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C“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写出了一个古代贪官的形象。D蒋氏自陈心曲的核心内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5比较捕蛇者说和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相同之处。七、【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

12、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节选)1、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知其/如此B咨/臣以当/世之事 C今齐/地方/千里D前人/之/述备矣2、乙文提到令“臣”感激的两件往事是_和_(用四字词语概括),并在乙文中用 波浪线画出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表达的志趣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