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71281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李翠翠摘 要 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关键词 纳兰性德 情词 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一、 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他们各具特

3、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一)怀春少女形象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如南乡子这首词: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喒苹花绿满塘。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而后将女主人公“刺绣女儿”推出,“刺绣女儿楼上立”,此时少女心中满怀无限的柔情,独立

4、高楼颙望晴空之中飘荡着的长长的游丝。通过这一情态的刻画,透漏了她春日迟迟、春怀寂寂的形貌。下片又以景起,进一步描绘她的孤寂。晚风停止了吹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败落的花瓣被风吹到了绣床边,池塘中的水鸟、鱼儿正吞食吮吸着满塘绿色的浮萍。而后又用小心“休堕玉钗”的细节和怕“惊比翼”的心理,反衬出她的怀春之情。前后两片都是前景后情的结构,但各有侧重。将少女怀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少女怀春的情感翻进入深,使一个鲜活灵动、美妙传神的怀春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纳兰还有诸多词作描写怀春的少女,如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少女在春雨停歇之后无心于自己的妆容打扮,凝视楼阁、走出闺阁、看“梁燕自双

5、归,长条脉脉垂”,不禁生出怀春伤春的意绪。而“独自立瑶阶”一“独”字将怀春少女的孤寂之情点染而出,而“透寒金缕鞋”一“透”字则使一个心绪凝重、久思而难以释怀的怀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生查子(东风不解愁)中则塑造了一个月夜怀春的少女形象。词中通过少女一系列的行动来展示她怀春伤春的意绪。词中先写少女在伤怀之时偏偏春风吹来,轻拂她的罗裙,她不禁怨起东风的不解人意,而后又在灯前顾影自怜自伤,最后立于樱树之下独自感怀。尤以结语“小立樱桃下”使女子怀春伤感的形貌风神清晰可见,使人顿生爱怜。(二)闺中思妇形象“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多情之人难以摆脱离别给人所带来的愁苦。纳兰性德笔下的闺中妇人更是难逃离别这一

6、难关。妇人独守闺房的苦楚,企盼游子归来的急切心情,对行人绵延不绝的思念都渗透在词的字里行间。如浣溪沙中:睡起惺忪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更兼何事耐寻思。这首伤感之作,写思妇思念游子的幽独孤凄的苦况。上片写思妇的形貌。思妇早晨刚刚睡醒有些轻松之意便勉强支撑起自己虚弱的身体,当撩开床帏下床的时候乌黑发亮的秀发便覆盖下来,而忽然感到周身不适,这都是因为过度的相思之愁令身体受到损伤。此三句中“睡起惺忪强自支”将思妇的憔悴容颜表露无遗,而“夜来愁损小腰肢”将思妇的无限愁思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了。词的下片刻画了思妇在闺阁中独守的心理。远方游子归来的行迹迟迟没有

7、音讯,思妇只能空自伫立远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思妇由于思念而暗自数着相会的时日,但心思太乱,故而数了又数,还是数不清。这一个细节的捕捉和描画,便将她思念过度而致痴迷的情态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光是这一种相思就愁煞了思妇,所以思妇再没有心思耐性去思索其他的事情。一个饱受相思之苦,幽独孤凄的思妇就这样产生在读者面前,惹人怜爱。又如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对闺中思妇的刻画犹如微型小说中的主人公。其中有环境氛围的渲染,落红满地,麝烟缭绕,小楼笼罩在夕阳的残辉之中,这一切无不给人以凄迷之感。接下来是心理的刻画,思妇只因相思之情而愁情无限,容颜憔悴、形销骨立,“有谁知”一个反问将思妇忧愁哀伤却无人知晓的悲

8、惨境遇表露无遗。最后是动作的描绘,无聊之余思妇教鹦鹉念游子远行之前所作的诗篇。这一举动使思妇的无形的无限思念之情顿时可感可知,极具蕴致。尤一“闲”字,看似思妇闲暇无聊、平心静气,内心实则千头万绪、愁肠百结,将思妇的千回万转的思念之情表露无遗。而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则通过今昔对比,将相思苦恋的思妇刻画得尤为动人。尤其是上片追忆往日恋情时“手挼裙带那时情”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当时思妇相恋的幸福状貌,从而更加衬托了思妇今日的“年来憔悴与愁并”的愁苦憔悴的容颜。而浣溪沙(十二红帘窣地深)、踏莎行(春水鸭头)等等词作中分别呈现出情态各异的思妇的形象。(三)亡妻形象纳兰性德身为贵介公子,又是多愁多感之人,

9、但他对爱情的态度是严肃而真挚的,就其个人的婚恋来说,他早年娶卢氏为妻,与她伉俪情笃、相濡以沫。好景不长,卢氏离他而去,自此悼亡的诗篇在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的伤痛中应运而生。叶舒崇在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中说自纳兰妻卢氏去世之后纳兰作词则“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也无论是诗人身在家园塞上、醒里梦里,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挽唱,始终没有停止他对妻子的思念哀悼。如青衫湿悼亡: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

10、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这首悼亡词写了妻子的贤惠,又写了词人对妻子的情真意切。词一起径直抒情,先从词人所著妻子生前缝制的“青衫”落笔,衣服已经被眼泪湿遍,虽不能安慰词人,可词人却不能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写出了妻子在病中深夜之中仍不停地为词人裁剪衣服,既显示她是一位贤良的主妇,更透出剪作时的一片深情。接着寓抒情于叙事中,妻子“生来、小胆怯空房”,如今却独自在幽泉之下受尽凄凉。这是生者代死者设想,愈觉情深,并且希望妻子的魂魄能够识路与自己梦中相见,寻找往日的欢乐。下阙赋悼亡,在蔓草斜阳之中更加愁绪满怀,忍受着失

11、去妻子的痛苦,妻子长眠,自己泪如泉涌也无法将她滴醒,只有和泪、椒浆祭奠爱妻。至此,笔锋一转,由方才的绮怀幽思含泪祭奠,而设想对方对自己的关怀。妻子在幽泉之下“还为我神伤”、并劝阻词人“再休耽、怨粉愁香”,从侧面写出了亡妻生前对词人的体贴与关心。最后生出奇思妙想,料想获得重新团聚,自然只是美丽幻想,而那时更禁不住柔肠寸断了。此篇写出了妻子生前的温柔贤惠以及对自己的体贴入微,由此更加凸现了词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而鹊桥仙七夕中纳兰于爱妻亡故后的七夕节表达了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伤感。词作之中“忆素手为予缝绽”词人回忆了亡妻生前亲手为自己缝制罗衣的情景,凸显了妻子的勤劳贤淑,以及对自己的一片深情。而于中

12、好是纳兰于亡妇生辰的前一天所做,全词虽没有直接描绘亡妻的形貌,但却写了亡妻的一系列遗物,让我们从中可以窥测到亡妻的音容笑貌。词中“忽傍犀奁见翠翘”提及了亡妻生前梳妆打扮所用的妆奁翠翘,我们的头脑中不禁会浮现出美人在镜前梳妆打扮的优雅与精心。而“尘满疏帘素带飘”则写亡妻生前整理使用的尘帘飘带现在却布满了灰尘,我们不禁会想象出纳兰妻辛勤劳作的场景,真是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楚与无奈。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等词作一一塑造了令人无限感伤的亡妻的形象。纳兰词作中的悼亡词是其情词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两者均以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而著称。但二者所流露出来的感情还是有差别的。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13、多抒发妻子去世给自己所带来的悲伤痛苦,以及自己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情。纳兰的其它情词则抒少女怀春之意、思妇想念游子、征夫思念妻子、宫女幽怨之情。纳兰的悼亡词与其它情词相比来说,感情更为深沉、真挚,更能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情感慨叹,让读者的心灵受到更大的震颤与感动。(四)孤寂征人形象 征人远离家乡,被迫与妻子分离,与家人在一起的欢乐祥和早已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只是凄苦孤寂,而在萧瑟的秋季对妻子的思念则更能撩起征人的一片愁思与无奈。如菩萨蛮这首词: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鬓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这一首征人在外思念妻子的伤离之作,上片起二句说月夜

14、之下思念起妻子,想象妻子端坐在晶莹玲珑的水晶帘之中,“云鬓香雾”道出了妻子的美丽,但是这一切距离自己却是如此遥远,不胜伤感。接二句转进一层说西边的天际月儿已经上了梧桐的树梢,夜已深沉,只身在外,无人关心冷暖,好不凄凉。下片承前意脉,西风阵阵,纬络声声,让人难以入眠。“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把征人对欢乐不再,忧愁伤人的难以面对并承受的心理波澜与无限感伤刻画殆尽。钱仲联在清词三百首云“短幅而语多曲折,能透过一层写”。的确如钱仲联所说,词作通过征人遇物感伤、临秋落泪来挖掘征人内心的无限孤寂,来表现征人对妻子的无限怀念之情。如此一个孤苦寂寞、多情多感的征人形象不禁让人感慨不已。又如菩萨蛮(梦回酒醒三

15、通鼓)刻画了月夜征人怀念妻子的凄清孤苦的形象。征人月夜梦回酒醒,只因伤痛之怀难耐,以至于听到杜鹃悲啼之声而清泪涟涟。这里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征人的伤情之思与怀人之情。而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中更是将一痴情征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夜雨芭蕉、声声传情的氛围之中,心中充满离愁之苦的征人不禁展开妻子往日寄来的书笺细细品味,词人用这一细小的情节,便活脱脱地勾画出征人相思的深切凄绝。更为动人之处还在于征人“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缃帙乱”“一半模糊”道出了征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悲恸喷薄而出,可见征人重看书笺时间之长及对伊人想念之切。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虞美人

16、(春情只到梨花薄)等词作中塑造了不同的征人形象却传达出同样的相思之情。(五)感伤宫女形象在纳兰性德的情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主人公形象,那就是深宫之中的女子,在深宫大院中得不到帝王宠幸的宫女只能任时间剥夺掉自己的青春容颜,任岁月吞噬掉最初的憧憬,独自咀嚼感伤的果子,真是不堪凄凉。如昭君怨中: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寞锁朱门,梦承恩。这首小词委婉缠绵,宫女的感伤深挚动人。深深的宫院内,在大好的春光里宫女却“薄暮瑶阶伫立”,听其他宫院的管弦音乐之声,这一细节将宫女的孤寂点染出来。又是梨花将要凋谢的时节,在夜里却还感受到丝丝寒意。帝王终究是没有驾临宫女的宫院,依稀在梦里看到了君王的大驾光临。全词短小精悍,却将宫女苦等、久等君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