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老山界[3].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702235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老山界[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老山界[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老山界[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老山界[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老山界[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老山界[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老山界[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老山界备课人:张文 审阅:七年级语文组 执教人: 时间:一、教学目标:1、学习组织材料的方法。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3、学习红军崇高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2、学习红军崇高精神。三、教学时数:二课时四、教学过程: 课时一(一)温故互查:复习背诵木兰诗(二)新课学习开场白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 “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学生问题:教师问题1、了

2、解老山界:介绍老山界:第一座难走的山,30里高, 陡峭 山高路远。越城岭2、面对如此难走的老山界,红军战士又是怎么翻越的呢?请同学们按照红军战士的行踪。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山腰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登上山顶以后山顶山下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远征难”,翻越老山界的“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学生发言后屏幕核对)4、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明确: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

3、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5、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板书:只等闲 不怕)明确: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生交流、展示1、 各小组四号同学先在组内展示,三号、二号、一号依次修正补充。2、 随机抽查1到2名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教师点拨时间和地点是记叙文的要素,根据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可以有效地梳理文章线索。 (投影展示)总结归纳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

4、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只等闲 不怕”主要内容:翻越老山界顺序: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翻越老山界“难”: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精神品质: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 达标检测1、作者以 和 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远征难”,翻越老山界的“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2、翻越老山界,红军战士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 课时二一、 温故互查:背诵七律-长征二、 新课学习学生问题:教师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乐观的红军战士眼中,老山界上的景色也别具特色。【重点段落】之一

5、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宿山腰的所见所闻 2、“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星星、山峰、四周的山、(身边的战友);高峻奇伟(行军生活艰苦);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比喻。3、作者描写星星,山峰,四围的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了许多 比喻 ,把“星星”比作“宝石”,形象而美丽;把“山峰”比喻成“巨人”,写出山的气势;把“山谷”比喻成“井”,写出红军当时所处环境的特点。 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然景物,而且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

6、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 明确:以声写静的手法,写一个极度疲劳的人冻醒后又欲入睡,在恍惚迷离中听到的难以名状的声音。以四个比喻句,显示出声响的起伏变幻。写出了夜半深山的静谧、红军夜宿的艰苦,又不失乐观的情趣。 5、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如果调换,就不能表现听觉上的矛盾感觉了。 示例:像落花飘零在水面 像狂风掠过松林6、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明确: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

7、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重点段落】之二 满天都是星光,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奇观”指什么? “一步一步”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奇观”指“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2文段在写景时有两个观察点,它们分别是山脚和 山腰 。 景物描写,暗示

8、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 曲折 ;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陡峭 3“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 6.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如“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7、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8、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

9、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学生交流、展示1、各小组四号同学先在组内展示,三号、二号、一号依次修正补充。2、随机抽查1到2名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教师点拨 扣词语: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抓修辞: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找角度:从哪一角度表现的。 析内容:表现了写作对象的什么特点。 悟情感。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归纳 三、达标检测:优美语句填空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的又是 的, 极 的又是极 的,像 ,像 ,像 ,像 。板书设计: 比喻 观察点: 山脚 山腰景物描写: 山路-曲折 山势-陡峭 (衬托) 豪迈、喜悦的心情。老山界远征难 不怕走路难、睡觉难、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