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寿山石中的“马系雕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70205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寿山石中的“马系雕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议寿山石中的“马系雕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议寿山石中的“马系雕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议寿山石中的“马系雕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议寿山石中的“马系雕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议寿山石中的“马系雕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寿山石中的“马系雕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议寿山石中的“马系雕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宝马骏奇出未央,饰金羁,踏春草,游上林。丰腴肥盛,骨 相峥嵘。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文/徐袖海编辑/丁琳馨 1 马形的“立”与“卧” 国人对马的感情深厚,把马看做忠诚、勤勉之代表,成语常 以“马到功成”,“龙马精神”等作为吉语。历朝历代,都有 名画描绘骏马。元赵孟頫作双骏图浴马图、任仁发作 贡马图,明时仇英作藩马图,清代西洋画师中,王致 诚作十骏马图,郎世宁作四骏图郊原牧马卷,均 是将马作为绘制的主题。元 赵孟頫双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 仇英藩马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传统印钮及相关雕刻中,以马为题的作品虽然出现较早, 却始终并非一

2、种强势的主流命题。譬如汉代至东西晋时期的 印钮,龟钮、瓦钮居多,骆驼钮都比较常见,唯马钮之数目 则远逊前三者;后世的民俗雕刻中,与麒麟、狮子相关的作 品,也比马形态题材为多。东晋十六国铜马钮“亲赵侯印”北京故宫博物院 然而不可否认,传统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文人绘画还是器 物雕刻,马之形象仍算常见,虽然更多是和骑手、牧马人等 一起出现,非独立存在,但依旧“曝光率”十足。 寿山石雕刻延续此风,也有不少与马相关的有趣作品。 由于寿山石是一种软性宝石,柔而易攻,故此不易镂刻过度, 以免磕碰之后有所残损。因此绘画里常见的奔马、立马,在 寿山石雕里属少数派,远不如兽钮为多;尤其是进入现代之 后,立马的雕刻

3、多是以硬度较大的石种为材质。 徐悲鸿骋马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有名的“奔马”,多是雕刻总厂用于 出口的“外贸订单”,这种“外贸马”的造型写实,形态颇 类徐悲鸿所绘之奔马。虽然有传统的意味,却更多还是西化 的造型。其材质,多半是坚硬的石种,最常见的即以老岭石雕刻,以 免开裂、折断,这一批奔马,大多雕刻不甚精美,配有底座, 早年是不少福州人作兴摆在家中陈设的物件。如今时代更 迭,大部分人对这种奔马已经只剩下稀薄的回忆了。陈锡铭 八骏图其一载于寿山夜话 六十年代有些大型的旗降石组雕中,亦有出现立马形象,但 非单一主题,而是和人物一起以有故事性的造型一同出现。 并且其雕刻风格也明显受到

4、木雕的影响,依然并非寿山石传 统雕刻工艺所遗留下的风格。近年来,亦有“马奔战鼓”这一类的雕刻,如某年东南夜场, 就曾出现以战马奔跑在一面大鼓上的创新形制。这种战马钮 在寿山石雕中并非孤例,但踏鼓确属少见。雷剑镖 | 猪油白高山石 马钮椭圆章福建东南 2017秋季艺术 品拍卖会 此形“踏鼓”的形象,大约是移用故宫所藏的竹刻鼓式盒之 概念,与战马钮相结合而成,可以说是借古成新的典范。但 这类立马在雕刻时还是尽量将四蹄刻的短而粗壮,以避免损 坏,也未成主流。芙蓉石马钮方章福建东南 2011 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竹雕鼓式人物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 常见的寿山石雕刻中“马”之形象,多是卧马。故宫博物院 中,即

5、有一件淡红色的清代中早期风格的寿山石马钮章料, 从马的眼、耳位置,以及其整体的用刀风格来看,带有清晰 的清中期以前的工艺特征,且马身肥盛,丰腴,线条极有分 寸,没有臃肿之感;马头回望,咬住后足,内侧蹄子微向外 翻,未打马掌,高度写实的细节极大丰富。不但充满了华贵、 富丽气息,也带有浓厚的生趣。寿山石马钮章料北京故宫博 物院 后代寿山石雕刻中,这类“衔足马”钮雕,石友们一定都不 陌生,因为不论是如孙洁鸣、姚仲达等中生代,还是年轻雕 刻师,不少人都刻过这一体卧马,选料也都甚优,可以说是 不负此题。但“衔足马”对于马腿上扬的角度、肌肉牵引时造成的块面 变化,均有较高的要求,如不小心,容易弄巧成拙;故

6、而一 般刻马,常见的做法还是将后腿平置于印台,而非“衔足”。 孙洁鸣作荔枝洞石马钮方章(局部)福建东南 2013 秋季艺 术品拍卖会 将军洞芙蓉石卧马钮圆章(局部)福建东南 2013 秋季艺术 品拍卖会晚清、民国时期,马钮雕刻的风气一度变化,马的躯体塑造 开始变得相对较弱,在印钮中流行一双前腿平行屈起,作站 立状,而后腿与臀部则照旧以卧姿在印台上的款式,是以马 起、卧的过渡动作表现生动之意。寿石工刻 芙蓉石马钮朱文闲章福建东南 2016 秋季艺术品拍 卖会 躯体刻画渐弱,是晚清、民国时代马钮的一种普遍情况,这 大约是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在故宫所藏的晚清文房器物中, 也能感受到马的形象产生了类似的

7、变化,时代使然,亦属正 常。晚清(同治光绪) 黄釉仿竹雕笔筒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一时 期的羊钮,也常有这类的姿态。有些马钮身躯不够丰润,为 保持“身肥腿细”的传统,有时会将前足雕刻极细,强调膝、 蹄之间的折顿,以强化力量性。同时,也有一些印钮中,马的身后会靠一“江崖”(或云山 石、石壁),此举大约是为防止磕损,同时也为保持画面的 平衡,当然,寿山石一贯重视材质,或者也与创作者的惜才 之心有关。旧工?高山石马钮方章 福建东南2014 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当然,马钮中也有与众不同者。如笔者曾在雕刻家江晓先生 处,见一红高山卧马钮,即非常见形制,而是以汉代茂陵前 的神道石马为大型参考。江晓藏 杨玉璇刻 高

8、山石马钮扁章众所周知,茂陵石马的雕刻胜在圆整紧密,块面起伏位置清 晰,此钮亦是如此,可见眼、颊、腿、腹处均有清晰的块面 结构。但鬃毛、尾毛的装饰手法,则是使用明清时代的工艺 风格,眼目阴刻的形态亦属明清风气。对比茂陵石马,可以 发现两者的联系足见寿山石雕刻之风的养分来自方方面面 西汉 茂陵石马咸阳茂陵博物馆这种风格的交融汇聚,与其他同时代以马为题的雕刻作品区 别颇大,虽非仅见,也属稀少,可见寿山石雕刻,在演进过 程中难免受到各类造型风气之影响。2 玉雕带来的深远影响寿山石中马把件的创作上,大大有别于钮雕,大多不做“衔 足”“抬腿”一类肢体与躯干有较大分离的造型,马身元素 全部贴体附生,多以内敛

9、、浑厚的造型示人,以便握玩。如 芙蓉、汶洋这类较温润者,雕卧马把件者,多参考玉雕形态。 汶洋石马到成功把玩件福建东南 2013 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玉雕中的卧马,随着年代区别,各有姿态:汉代玉卧马,体 魄强健,表情丰富生动;唐代玉卧马,体态多健壮、肥硕, 但神态安静,章法严谨。宋、元时期玉料不丰,卧马虽形制 未有大变,但有些工艺难免粗疏。汉代 玉双马摆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唐代 玉卧马北京故宫博物院宋元时代 玉卧马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乾隆中期以后,由于平定了新疆,得到相当丰沛的玉石来 源。当时新疆一年春秋两次,向清廷进贡玉料。因此清代玉 雕技法与表现形式,可说相当成熟。清代卧马的形态大体相类,对于当今的寿山

10、石雕的影响不可 谓不小,大部分如今坊间所雕卧马把件,祖本多从清代玉卧 马来,但时间既久,陈陈相因,难免不循祖本,形态也已渐 变,高下分际颇大。善伯洞石马把玩件福建东南 2012 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有些印钮在造型上,往往亦参考玉雕马之造型结构。如去年 东南上拍的郭祥忍刻双马钮章,其双马的体态、开相,以及 造型结构,即能看到玉雕中双马件的影子。从这一点上来看, 寿山石雕刻和玉雕之关联之紧密,确实到了难以分割的地 步。 郭祥忍?高山太极洞石?双马钮方章 福建东南 2017 春 季艺术品拍卖会 不过,在明清时期寿山石雕刻的传统工艺里,虽然有受到玉 雕语言的影响,但古代寿山石雕刻的高手们,早已经有独立

11、的雕刻语言,并不受限于玉雕领域。如苏州博物馆中的“田黄卧马”件,虽然亦属类玉卧马形态 的作品,但其线条之细腻,块面之清爽,神态之温驯,再至 于躯体肌肉的刻画精准看来,都远胜于明清时期可见的玉卧 马,石雕的柔和曲线,也明显比玉器因砣制而过于板硬的线 条要更有张力。清 田黄卧马(宽 5.5cm )苏州博物馆苏博此田黄卧马的款式,堪称经典:团身回首,头眼向上, 鬃毛、尾毛随体附收,优美已极;雕刻匠人对于肌肉处使用 的挤压式刀法,也是明清时期寿山石雕刻中的经典手法。无 论从技巧、趣味而言,除题材一致外,仍属寿山石独立的语 言范畴。典型的清代寿山石雕刻语言与玉雕线条相比更加柔 和细腻清 乾隆 青玉卧马北

12、京故宫博物院退一步说,就马形题材的雕刻来看,相比硬度偏大的玉石, 温润而易奏刀的寿山石显然更易展现出雕刻者的工艺水准, 其雕刻艺术的尖端成果也更适合被细致的品味与把玩。3与 “马”有关的种种题材晚清民国的旧工印钮中,常见长有翅膀踏浪而行的马钮题 材。这一体印钮,今坊间称为“飞马”钮,实是一种误解。 这种踏浪翼马,一般前、后腿处有飞火纹,蹄子踏入浪中, 作海中奔腾状,乃是古代传统的“海马”形象之变体。 所谓海马,并非现代人所熟知的海马,而是一种祥瑞。元明 瓷器中都有此类饰纹,据说原型为古籍中所记载的“泽马”, 是一种祥瑞之兆,但古籍中所载的“海马”并无翅膀,当是 后期流变而成。明 成化年斗彩海马

13、盖罐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清时代流行的“海兽图”中,往往就有这种海马的形象, 今天如果大家前往北京石雕博物馆中参观,尚能在馆藏清代 的石碑底座上见到这类海兽图。除此之外,苏州博物馆现藏一剔红海马漆盒,亦是以之作为 命题的例子,这一作品中的海马,就没有双翼,依然遵循古 籍中的描述进行创作。清 剔红海马圆盒苏州博物馆海马又有“龙马”之称,清代 宫廷就常有“龙马负书”的玉雕件,完全为马形。今日寿山 石业界中之龙马,则大为不同,形象多类麒麟,只是身无鳞 片而已。这类流变,颇有望文生义之嫌,但在工艺造型方面,这种民 间创造属于常见之事,故笔者认为也不必去深究,了解概念 之后,日常交流时就此随俗,亦无不可。清

14、 墨玉龙马负书摆件北京故宫博物院周宝庭 都成坑石 龙马负图摆件福建东南 2017秋季艺术品 拍卖会龙马在寿山石雕中最为标准的器型,当以南京博物院内的两 件龚氏旧藏为例:两钮所刻海马均四蹄踏浪、腿附火纹,但 一者有翼,一者无翼,相比之下甚为有趣。南京博物院藏两 件寿山石海马钮马腿带火纹,踏浪而行当然,寿山石刻中,亦偶见真正的飞马之题,如前两年笔者 曾在东南秋拍见过一踏云翼马钮。这类钮并非古制,但亦有 渊源:飞马的概念来自西域,汉代即有,当时称为天马,也 就是后世熟悉的大宛良驹。汉 玉天马北京故宫博物院汉代升仙思想流行,认为仙人乘天马可以升九霄,因此汉砖 画、玉雕中,都有天马存在。唐代与西域交通更

15、为频繁,故 此乾陵(武则天与李治墓)神道也有雄壮的翼马石雕。这种 题材,虽然流传已久,但仍属于西方到中国的“舶来品”。 乾陵前的石雕翼马 今人对翼马,有时解释为飞黄腾达(飞黄最初为一良驹之 名),则为一种时下趣味对古典文化的全新释读,与古人的 原意无关。芙蓉石飞马钮椭圆朱文闲章福建东南 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 会除此之外,如“马上封侯”,“辈辈封侯”之类,均属取口彩、 谐音的形制,在玉雕、竹雕、寿山石雕中都属常见。“马上 封侯”为一马、一猴,而“辈辈封侯”则是二马载猴之情状 清代 竹刻马上封侯把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清 辈辈封侯玉把 件北京故宫博物院 寿山石雕刻中,笔者所见“辈辈封侯”或“马上封侯”

16、的马 钮多是小钮。某次聚会,蒙江晓先生示一所藏小钮,即此题 也。虽然此钮极小,但马呈卧姿,背有灵猴抓住马耳,马、 猴神气活现,玩赏之下,也感趣味盎然。 江晓藏马上封侯扁章一枚体量极小,但形制生动灵趣 传统寿山石印章浮雕上以“马”做主角者,以笔者所见,似 乎唯有以赵孟頫洗马图为源流的洗马图饮马图 或滚马图之类的题材。这一类作品,多在竹刻笔筒上出 现,故宫所藏甚多。元 赵孟頫绘 浴马图卷绢本设色 纵 28.5cm 横 154cm 故宫博物院馆藏 去年在外国拍行中,亦曾经出现过以洗马图为题材的芙 蓉石印章,拍出千万级天价的例子。清乾隆 御用芙蓉洞石 四骏图“乾隆御笔”玺 2017 年佳士得香港当然,洗马图 这一题材亦有圆雕作品,今藏苏州博物馆中“清代墨玉洗马 图摆件”即是其一。清 墨玉雕洗马图摆件苏州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