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690263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1、 专门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认为:“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谈谈你对“李约瑟问题”的理解。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

2、兴起。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导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2、结合科学史案例,试比较归纳、演绎与类比这三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具体特殊的事物、现象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叫归纳推理。例如,伽利略从观察教堂吊灯受到启发,进而作单摆实验。他用线、麻绳、铁链及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发现在具有共同振动周期的所有单摆中,尽管物质材料、形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条件,就是摆长相同。所以摆长相同是单摆振动周期相同的原因。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结论和个别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近代科学

3、家笛卡儿、伽利略、牛顿等人,在科学研究中创造了数学演绎方法。这种方法将自然科学中的概念、命题等形式化,符号化,再利用数学的推导规则进行各种演绎推理,以获得新知识。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思维方法,在逻辑学上叫类比推理。德布罗意将光的运动与物质(粒子)的运动类比费尔玛原理(最短光程原理)与莫泊丢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数学形式的酷似,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导出物质波的假说,这又导致德布罗意关系式的产生。3、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论述现代技术创新的特征与趋势。一、把技术创新建立在牢固的科学理论基础上,是当地技术创新最显著的特点和趋势。二

4、、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二次创新。三、把其他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借鉴、移植到我们所从事的技术领域,也是当代技术创新的一大特点和趋势。四、综合就是创造,是当代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五、把技术创新建立在信息化、数字化和计算机的基础上,是现代技术创新最新的特点和趋势。六、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卖得出去”进行技术创新。七、技术创新的模式趋于向系统网络模式的方向发展。八、技术创新的周期明显缩短。九、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且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十、现代高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与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撑。十一、技术创新与自然生态相适调的问题应该从未进入过

5、技术创造的目标体系。4、 试论述跨国公司海外研究开发的主要特征及实现形式。(一)在海外建立中央研发机构,负责协调全球范围内的研发活动。(二)在海外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从事研发活动。(三)在海外生产机构中建立研发部门,进行技术开发等工作。(四)通过兼并与收购,获得所需要的研发设施和研发人员。(五)在海外建立情报站,获得公司所需的技术和市场信息。5、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最普遍、最本质问题的理论概括,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观点和看法。纵观人类思想史,“自然”的观念始终是被人们反思的课题。由于人类自然观的变迁是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发生的,哲学、宗教特别是科学对自然观念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在不同

6、的历史时期,人类自然观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试论述自然观的历史变迁及其变迁的自然科学基础。一、神话与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原始社会科学技术萌芽1、自然界与超自然界之间存在着二域世界2、自然界中存在秩序,这种秩序是超自然界的“实体”干预的结果3、人能够凭借精神力量去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二、古代朴素自然观奴隶社会的科学技术1、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其运动变化规律2、万物归于本原三、神学自然观中世纪1、上帝创造说2、地球中心说3、第一推动说4、神学目的论5、灵魂不死原罪说 四、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前期自然科学1、机械论2、外因论3、量变论4、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5、机械绝对论6、机械原子论五、辩证

7、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后期的1、物质观2、运动观3、时空观4、规律观6、生态中心论把人类道德关怀和权利主体的范围从所有存在物扩展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生态中心论认为,生态伦理学必须把道德客体的范围扩展至生态系统。自然过程以及其他自然存在物。生态中心主义虽然也属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或自然中心主义,但与以往的生态伦理观不同,生态中心论更加关注生态共同体而非有机个体,是一种整体主义的而非个体主义的伦理学。试结合现代生态哲学,谈谈生态危机的表征形式、形成根源及应对策略。生态危机表现: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根源:科学技术严重地打乱了,甚至可以说正在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系

8、统,其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有着源源不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能够引起另一个要素的变化,由于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及自组织调节作用,使系统稳定在一定的状态下,维持了自然平衡。但是,当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的扰动被放大以后,原有的调节机制就不能再维持其自然平衡的稳定状态了。 应对策略:1)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2)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3)政府加大生态保护投入。7、杨振宁指出,所有研究生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通常是做论文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在做论文之前,是学习已知的东西。学习如何解答书上讲的、老师讲的那些已经被咀嚼过的、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在做论文的时候,是要

9、寻求未知的东西,需要自己发现和提出那些尚无标准答案,甚至尚不知是否有答案的问题。结合杨振宁的观点,试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意义、原则与步骤。选择问题大致遵循的基本原则:(1)主动性原则:对科学问题的选择应该主动进行。这一方面有助于锻炼科学鉴别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一种负责精神。(2)新颖性原则:选题的新颖性原则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研究,它包括绝对新颖性和相对新颖性。(3)适合性原则:科学问题的选择应该适合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合自己的口味和风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研究问题的动力,也更容易使问题获得解决。适合性原则还包括选题要适合当时的理论状况和实验条件。(4)开放性原则。(5)合伦理性与合道德

10、性原则。(6)合法性原则8、 试比较第一次、第二次与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特点:近代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上历史舞台,争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变革。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率先在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开创了科学社会化的发展道路。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变革。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率先在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开创了科学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特点:这次科学革命是自然科学的全面变革。这次科学革命同第一次技术革命相交织而同步进行。这次科学

11、革命席卷欧洲大陆,扩大了科学的社会影响。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点:这次科学革命主要是一场划时代的物理学革命,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三次理论大综合,建立起崭新的科学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这场科学革命使人类认识伸向微观和宇观两极,是科学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揭示出对物质和宇宙的认识是不可穷尽的。这场科学革命对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迭次发生与紧密结合,导致国家规模的大科学工程产生。9、 试比较第一次、第二次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征。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的特点:这次技术革命形成了以纺织技术为先导、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导的技术体系;这次技术革命是以第一次科学革命中的牛顿

12、力学为基础的;这次技术革命直接导致产业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由经验、规则性技术向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性技术转变。形成以电工技术为主导的各种技术全面变革的新技术体系。产生了“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风格的集成式转化型人才。这是一次席卷欧洲和北美大陆、震撼世界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这次技术革命进一步形成了基于理论先导的科学性技术。这次技术革命形成了以传输技术为先导、以控制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技术体系,揭开了崭新的原子能时代、计算机时代和空间时代的序幕。10、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逻辑实证主义,从培根的归纳主义原则出发,认为科学知识来自于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命题的意义和真理性取决于它的证实

13、。科学通过理论知识的“归并”而发展,不断用更加全面的理论代替原来的理论。因此,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是一种渐进积累,纲、连续而没有中断的过程。一个理论被越来越多的经验所证实,它就越普遍,其解释力和预见力就越强,它所包括的非错误成份也就越少。波普尔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渐进积累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一切被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理论其实都是可错的,应能满足可反驳性这种否定性要求。理论的实质就是猜测,它之所以被提出来,在认识上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把它们证伪I否证),否证对科学决不是灾难而是进步的表现。一种理论被否证得越早,科学革命越频繁,科学发展就越迅速。人们越是追求可证伪度高的理论,也就

14、是越来越提高理论的信息量,因而也就越来越接近“真理”。依据对科学理论及其发展逻辑的这种理解,波普尔提出了他的科学发展四阶段模式:“P1TTEEP2”。这里P1表示提出的问题,TT表示针对问题的试探性理论即“猜想”或“假说”,EE表示对试探性理论的批判性检验,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P2则表示提出新的更深刻的问题。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科学的发展。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不是一系列愈来愈好的演绎系统的递升,“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从问题到愈来愈深刻的问题。”这是一幅不断革命的科学发展图景。试比较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与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区别。二者的共同点

15、1 二者都反对传统的科学发展的直线累积性 直线累积模式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件件的经验证实的科学事实的堆积(科学知识是由有限的特殊陈述经归纳推理而得的普遍陈述证伪模式认为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普遍陈述(以为其中的从有限到无限的鸿沟是无法填平的我们不能因为以前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推得太阳明天必然从东方升起(也不能由以前见到的天鹅都是白的断定下一只天鹅也是白的(科学是经证伪而发展的科学革命模式认为(科学史上科学发展的真实状况不是科学事实的堆积,而是由新范式不断战胜旧范式的科学革命推动的。二者都强调非理性因素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累积观认为(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理性因素在科学发展中起证伪模式认为(科

16、学家在面对科学问题而提出试探性理论时(要大胆猜测(这时灵感#顿悟#直觉起主要作用 科学革命模式认为( 非理性的随意性因素往往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决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科学家以前的生活或研究经验(科学家的个人性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的偶然事件等等3 二者都强调科学发展中的革命性特征 传统累积观认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新事实的发现或者证实了某一理论(或者启发了某一新理论(新理论是基于某些事实在旧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并等待新事实的证实(新理论是对旧理论的发展和提高(科学发展是逐步进行的 证伪模式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证伪(不断反驳(不断突变(不断革命的过程科学革命论模式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新范式不断战胜旧范式的革命过程此外(波普尔虽反对逻辑经验主义(但他基本上仍是一个逻辑主义者(他力图用证伪的逻辑取代证实的逻辑正是这种证伪逻辑真正引入了科学变化的因素所有的科学理论都难逃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