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689359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环境保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 年级 2012级 姓名 XXXXXX 摘要 环境污染是指生态的结构和机能受到外来有害物质的影响或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环境正常的生态平衡。在人类的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生活废弃物,工业生产形成的三废及农业上使用的肥料、农药的残留物等。环境污染对认出健康、工业、农业、水产业等都有很大危害,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了严重危害,所以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环境保护除了自然环境外,就是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微生物不但可以处理污染物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所以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其重要作用。环境保护涉及的方面很广,主要目的是消除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微生物在这两

2、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微生物;环境保护.一、 微生物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水源的污染是危害最大、最广的环境污染。污水的种类很多,包括生活污水、农牧业污水、工业有机废水和有毒污水等。这些污水必须先经处理,除去其杂质与污染物,待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排入自然水体或直接供给生产和生活重复使用。1.活性污泥法 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形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有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构成的,它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这就是“活性污泥”。 基本工艺流程图如下:空气出水进水二次沉淀池 曝气池回流活性污泥剩余污泥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实质上市自然界水体自净的

3、人工模拟,是对水体自净 能力的强化。因此,活性污泥法不仅要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更要为它们设置能够高效发挥其吸附、吸收和氧化污染物能力的场所。A 活性污泥的组成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生物群体。综合而言,活性污泥由4部分物质所组成:1) 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体;2)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3) 原污水挟入的不能为微生物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4) 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B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好养细菌为主,同时也生活着真菌、放线菌、酶母菌以及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这些微生物群体在活性污泥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稳

4、定的微小生态系统。2.生物膜法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是与活性污泥并列的以后总污水好氧处理技术,其实质是使细菌和真菌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涂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污泥生物膜。该法是以生物膜为净化的生物处理法。生物膜是扶着在载体表面,以菌胶团为主体所形成的黏膜状物。生物膜的功能与活性污泥法中活性污泥相同,奇微生物的组成也类似。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附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与氧化分解作用。右图为附着在生物滤池涂料上的生物膜的结构。A.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包括好养、厌氧及兼氧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主要是

5、纤毛虫)和微型后生动物,其中藻类和微型后生动物比活性污泥中多。在生物膜中出现的后生动物有轮虫类、线虫类、昆虫类、腹足类、寡毛类等。生物膜上出现的飘体虫属、仙女虫属、吻盲虫属等刮毛种类,在每毫克干生物膜中有时可达到1000个以上。B.生物膜的主要特征1 生物多样性高。能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生物膜处理法的各种工艺,都具有适于微生物生长栖息。2 食物链长。在生物膜上生长繁育的生物中,营养性动物的种类所占比例较大,微型动物的存活率高。3 具有较强的脱氮能力。4 优势菌群随水处理程度呈现规律性分布。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比较项 目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运行技术要求高,需连续监视低,不需连续监视废水性质对

6、毒物冲击,负荷变化和废水种类敏感,有污泥膨胀问题抗冲击负荷和有毒物质,适于多种污水,无膨胀问题出水水质悬浮固体低悬浮固体较高二次污泥体积大,含水量高,难于脱水,稳定性能低体积小,含水低,高度稳定耐久性不耐久,维护要求低不耐久,维护要求高C.生物膜法的种类1)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分普通生物滤池和高负荷生物滤池。2) 塔式生物滤池。内部通风好,水流紊动剧烈,水力冲刷较强。3) 生物转盘。转盘浸入水中吸附有机物获得营养,转盘离开水面后获得氧气。4) 生物接触氧化。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药靠机械充氧获得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二微生物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国体废物是指人们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污染物质。处

7、理的方法有焚烧、填埋、综合利用、生物法等。其中生物法主要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制作有机肥料和沼气,可分为好氧性堆肥和厌氧发酵法两大类。1. 堆肥堆肥法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的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可以分为好养堆肥(高温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A. 好氧堆肥好氧堆肥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是有机废物达到稳定化、转变为有利于作物吸收生长的有机物的方法。堆肥的微生物学过程: (1)发热阶段:堆肥初期,主要由中温好氧的细菌和真菌,利用堆肥中容易分解的有机物,如淀粉、糖类等迅速增殖,释放出热量,是堆肥温度不断升高。

8、 (2)高温阶段:堆肥的温度上升到以上,是进入了高温阶段。 (3)高温和腐热保肥接阶段:当高温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易于分解货较易分解的有机物(包括纤维素等)已大部分分解。 B.厌氧堆肥法厌氧堆肥法是指在不通气的条件下,将有有机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人畜粪便、植物秸秆、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等)进行厌氧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使固体废弃物无害化的过程。堆肥方式与好氧堆肥法相同,但堆内不设通气系统,堆温低,腐热及无害化所需时间较长。厌氧堆肥要求封堆后一个月左右翻堆一次,以利于微生物活动使堆料腐热。2. 卫生填埋卫生填埋主要又分为厌氧、好氧、半好氧三种。目前,厌氧填埋因操作简单,施工费用低,同时还可以回收甲

9、烷气体,而被广泛采用。好氧和半好氧填埋分解速度快、垃圾稳定化时间短。A. 填埋坑中微生物的活动过程(1)好氧分解阶段:随着垃圾填埋,垃圾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也同时被埋入其中,因此开始阶段,垃圾只是好氧分解,此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垃圾分解速度,可以由几天到几个月,好氧分解将填埋层中的氧耗尽以后便进入第二阶段。(2)厌氧分解不产生甲烷阶段:在此阶段,微生物利用硝酸根作为氧源,产生硫化物、氨气和二氧化碳,硫酸盐还原菌和反消化细菌的繁殖速度大于甲烷菌。当还原状态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产甲烷,还原状态的建立于环境因素有关,潮湿而温暖的填埋坑迅速完成这一阶段而进入下一阶段。(3)厌氧分解产甲烷阶段:在这

10、一阶段,甲烷气的产量逐渐增加,当坑内温度达到左右时,便进入稳定阶段。(4)稳定产气阶段:此阶段稳定的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B.填埋厂气体利用垃圾填埋以后,由于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产生甲烷、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氦气等气体,统称填埋气。填埋场气体经过处理以后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 3.厌氧发酵 通过厌氧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将垃圾中大部分课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分解,转化为能源产品沼气的过程,称为厌氧发酵或厌氧消化。它是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展望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提高微生物降解能力,扩大其应用范围,分离、重建高效、广谱降解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微生物对污染

11、物的适应及其降解遗传学机制,微生物净化的高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成果从实验室研究向工程应用的转移,以及高效、准确评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尚需加大投入和作进一步研究。我国的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重点加强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期取得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杨汝得.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潘春梅,张晓静.微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3林海.微生物应用技术M.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2011,2.4徐亚同,谢冰.废水生物处理的运

12、行与管理(第2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5池振明.现代微生物生态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刘爱民.微生物资源与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6.7洪坚平,来航线.应用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9.8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安鑫龙,周启星,邢光敏,20069沈萍,卫杨保,王静怡等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9629710柳耀建,林影,吴晓英极端微生物的研究概况J工业微生物,2010,30(3):535511李安明,赵海一株极端嗜热木聚糖分解细菌的分离及特性J中国科学(C辑),2008,28(2):9

13、710112辛明秀,周培瑾低温微生物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8,(5):40040313李雅琴嗜酸菌及其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25(3):17017214 全学军,林治华,周跃钢.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17(1):8.15 Winter P C et al.Instant Notes in Gentetics B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 initedM.2009,9-2516 18 MichelLJ.Macaskie L E.et al.Cadmium accumulation by im-mobilized cells of a citrobacter spusing various phosphate donors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J. 2006; 28 (9): 1358-1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