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669054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文章一共1页 本页是第1页上一页下一页一、教学设计思想:(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认知性学习目标:(1)知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钠跟水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2)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归纳物质的性质。2.技能性学习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初步学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2)完成药品的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3.体验性学习目标:(1)体验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视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2)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今后学习的全过程中,发挥科学思

2、想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内容的选择:1.知识上重点和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2.方法上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重点和难点:培养科学思想方法。(三)、教学过程的安排: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四)、教学方法的选择:探究式学习(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探究实验(六)、课程安排:1课时二、教学的实施:(一)提出问题名人名言投影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贝尔纳复习提问我们学习了化学必修1第一章的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3、,什么是化学科学呢?学生回答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小魔术引课回答的很好!为什么研究物质的性质很重要?我们应怎样研究物质的性质?下面我先给大家变个魔术“吹气生火”。实验过程:取一个带铁圈的铁架台,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取一薄层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平铺在脱脂棉上,用镊子将脱脂棉卷好,用细长的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脱脂棉着火燃烧。是不是我有魔法呢?当然不是,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我吹出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着火燃烧了。人们把过氧化钠的这个性质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制氧气。同样利用溴化银的感光性制成感光胶卷,

4、利用叠氮化钠(NaN3 )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快速分解产生大量氮气的性质制成汽车的安全气囊,利用有关燃料的性质制成火箭推进剂(展示呼吸面具、潜水艇、胶卷、汽车安全气囊、火箭的图片)。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要想科学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第一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投影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二)明确任务:设问其实大家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并不陌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用到了这些方法。我

5、们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认识了哪些物质呢?学生交流我们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认识的物质有: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硫酸、盐酸、氢氧化钠、铁、硫酸铜、氯化钡等。小组讨论现在让我们以大家熟悉的硫酸、氢氧化钠为例,分小组讨论,说说它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组间交流第一组学生: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运用观察法研究硫酸的物理性质;稀硫酸能与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我们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几种酸而总结出酸的通性,这用到了分类法。第二组学生: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

6、,极易溶于水,易潮解,我们运用观察法研究它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能与指示剂作用,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反应,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它的化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几种碱而总结出碱的通性,这用到了分类法。将酸的通性与碱的通性对比,用了比较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回答不全面的,老师再进行补充。)教师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观察法。(三)制定计划: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关于观察法的阐述。讲解观察法的四个步骤:明确观察目的在实验中用感官或仪器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思考和综合。下面我们就以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为

7、例,来具体使用观察法。首先明确观察目的,也就是要知道“我要观察什么?”。观察的目的是: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的相对大小、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观察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四)进行实验:实验指导第二步在实验中用感官来进行观察。请同学们按如下五步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注意:严禁用手触摸钠、严禁任意丢弃、严禁比绿豆粒大、正确观察现象。探究实验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打开瓶塞,闻一闻气味;2、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块绿豆粒大小钠;严禁用手触摸钠3、立即观察新切开的金属钠断面;4、把切下的绿豆大小的钠留在玻璃片上,其他的钠立即

8、放回到试剂瓶中;5、向烧杯中加入约100ml水,滴入3-5滴酚酞溶液,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水中,正确观察现象。(五)收集证据:交流与讨论记录观察结果:1、金属钠的状态固态2、金属钠的密度的相对大小钠煤油3、金属钠硬度的相对大小硬度小,可用小刀切割4、金属钠的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5、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由无色变红。(六)解释与结论:合作释疑1、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别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小,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反应剧烈,生成气体,若收集此气体检验为氢气,生成氢氧化钠。2、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2Na+2H2O=2NaOH+H2(置换反应

9、)3、为什么“严禁比绿豆粒大”?因为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气,若取用的钠过大,会引起燃烧爆炸。4、为什么“严禁用手触摸钠”?因我们手上出汗,水会与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热,腐蚀皮肤。5、为什么“剩余的钠必须立即放回试剂瓶中”?因钠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而变质,所以剩余的钠必须立即放回试剂瓶中。6、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因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沉在煤油底部,煤油将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隔绝开。关于钠与氧气的反应我们下一节课再讨论。7、请用一句话小结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一致。(七)反思与评价反思在观察过程中,你有哪些成功的做法?有哪

10、些优良的表现?有什么不足?交流与讨论学生交流各自的成功做法和不足之处。归纳小结将观察到的有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小结一下。投影一、金属钠的物理性质: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2、硬度小;3、密度小,0.97gcm-3,水 钠煤油;4、熔点低 ,97.81。二、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1、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迁移应用研究钠的性质就是为了能很好的利用,钠的用途有:利用Na、K合金导热性能好,用做原子反应堆导热剂;利用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用于照明;利用钠化学性质很活泼,用于冶炼某些金属(展示相关图片)。拓展延伸根据钠的性质,预测金属钠与硫酸铜水溶液反应

11、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大胆预测学生甲:会置换出红色的金属铜。学生乙:反应很剧烈,生成气体和蓝色沉淀。探究实验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预测: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投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严禁用手触摸钠、严禁钠粒比绿豆大、严禁任意丢弃、正确观察现象)记录现象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投入硫酸铜水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反应很剧烈,生成气体和蓝色沉淀。讲评因为在硫酸铜水溶液中,铜离子被水分子紧密包围着,当钠投入其中,钠接触的是水分子,而不能直接接触铜离子,钠与水反应很剧烈,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动画展示)。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八)表达与交流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包括:一、实验名称:钠与硫酸铜水溶液的反应二、实验目的三、实验试剂和仪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现象记录六、实验结论七、思考以名人名言做结束语最后还是让我们以法国作家贝尔纳的这段话结束我们今天的这节课: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