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渔业信息.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66430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渔业信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渔业信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渔业信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渔业信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渔业信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渔业信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渔业信息.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渔业信息第一期内蒙古农牧业厅渔业局 2004年3月2日解放思想 因地制宜 努力工作 开创内蒙古渔业新局面高云平副厅长在全区渔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03年12月27日)一、对二00三年全区渔业工作的回顾2003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农牧业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渔业系统干部、职工把提高渔民收入作为重要任务,把深化渔业结构调整作为工作主线,在渔业生产开发、科技推广、渔政管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渔业中介组织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克服了旱灾和“非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责任目标,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3万吨,比年初预定的责任目标增长4.

2、3%;名优特水产品产量1.2万吨,占总产量的17.1%,比上年增长4.9%;渔业总产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4.1%。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明显增加;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比上年增长5.3%。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渔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特色优势日趋明显按照年初全区渔业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各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深入探索渔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经济效益显著。一是把天然水域增养殖作为渔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把大银鱼、河蟹和其它优质经济鱼类作为主导品种,大力发展以无公害、绿色为重点的特色渔业经济。全区落

3、实大银鱼移植增殖面积78万亩,生产大银鱼194吨,创产值680万元;落实河蟹养殖面积28万亩,生产河蟹243吨,创产值700多万元。落实网箱、围栏养殖面积107.6万平方米,生产鲜鱼430吨,创产值500多万元。今年我区天然水面渔业开发之所以有所突破,政府部门的支持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赤峰市政府拨出4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河蟹养殖的发展,在推动河蟹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网箱、围栏养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呼伦贝尔市农业局把今年定为“水产养殖年”,规划建设了三个天然水域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达到15.5万亩,养殖产量达到3300吨,创产值3500多万元。二是池塘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呼市、包头、鄂

4、尔多斯、巴盟等地把团头鲂、彭泽鲫、黄河鲶、罗非鱼、乌鳢、鳜鱼、淡水白鲳、南美白对虾等作为主导品种,养殖规模达到4.7万亩,生产名优特水产品6153吨,创产值7000多万元。三是盐碱水域卤虫、盐藻养殖和加工势头强劲。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以吉兰太盐场为基地,辐射周边盟市乃至蒙古的盐田生物开发体系,今年生产加工卤虫卵95吨,盐藻干粉20吨,创产值2500万元。四是水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全区现有呼伦湖集团罐头食品厂、达里诺尔、岱海等水产品加工企业, 2003年加工罐头食品300多吨,小包装冷冻大银鱼194吨,“三去”雅罗鱼、鲫鱼20吨,熏、腌、烤鱼和罐装干虾制品、水产方便熟食品30吨,创产

5、值1200多万元。五是以郊游、垂钓、餐饮业为内容的休闲渔业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全区12个主要城市城郊游钓基地接待垂钓、观光游客达到100多万人次,全区休闲渔业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六是苗种繁育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渔业种子工程的实施,使我区鱼苗种生产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今年全区自繁优质鱼苗4.2亿尾,比去年增加17%,其中名优特苗种的比例为22%;鱼种产量达到7483吨,苗种自给率达到54.5%。通过实施渔业结构调整,渔业实力明显增强,在我区渔业遭受连年干旱的情况下,全区水产品产量虽然下降了6.3%,但水产品养殖比重、名优特水产品产量、渔业效益和渔民收入都有明显增加,充

6、分显示了实施渔业结构调整以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二)、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根据农业部和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各地把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今年渔业工作的重点。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列出了行动计划时间表,制定了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监管和保障措施。二是加大了实施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的宣传力度。各盟市渔业部门在市场和养殖区域张贴水产养殖安全管理规定200多份,向养殖户发放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宣传单5000多份,解答了无公害水产品的有关问题,宣传了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三是加强了对投入品的管理,以药残治理为重点,强化了养

7、殖、加工、销售过程中环境、设备、苗种、渔药、饲料及其它投入品的监管,实施了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呼和浩特市出台了包括水产品在内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方案,包头市制定了无公害池塘鲤鱼养殖综合标准,呼伦湖渔业集团有限公司3个绿色产品通过了年审,达里湖、岱海正在申报有机食品。10月份,自治区农牧业厅认定了全区首批无公害水产品产地47家,养殖水面427万亩,占全区已利用水面的49%。(三)、渔政管理力度加大,生产秩序明显好转一是实施养殖证制度。养殖证制度是我国渔业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我区渔业工作的重点。两年来,自治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先后5次下发文件,并组织人员到各地进行指导、检查,及时解

8、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003年全区发放养殖证的数量达到1477本,占应发放数量的90%。二是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今年年初,自治区农业厅与自治区安委办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内农渔发20032号),要求各地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并做好渔业船舶登记、渔船检验和船员培训,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各地也积极响应号召,把安全生产作为渔业工作的重点,全区登记渔船523艘,占渔船总数的36%,检验渔船443艘,站应检总数的30.4%,培训渔业船员325人,占应培训人数的11%。三是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各地把实施捕捞限额制度作为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活动,目前自治区四大渔场已初

9、步提出了捕捞限额,待专家论证和评估后即可向社会公开。在今年禁渔期内,各盟市处理渔政案件334起,查处渔船25艘,机动车18辆,没收渔获物25吨,有力地打击了非法捕捞行为。四是开展对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的清理整顿。根据国家四部委的部署,自治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对各地水生野生动物清理整顿工作进行了部署,严把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运输、驯养的审批关,并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在今年下半年冻结了对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件的审批。五是开展渔业法制培训。今年自治区在呼伦贝尔市举办了2003年度全区渔业法制培训班,部分盟市也按照要求对本地区的渔政人员进行了培训,全区培训人数320人,占渔政人员总数的

10、46%。(四)、渔业科技稳步推进,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各地针对制约渔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应用技术项目的研究工作。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完成了科技部“德黄杂交鲤开发利用技术”,自治区科技厅“盐碱湖泊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和“鱼类抗盐碱速生品种选育研究”项目,制订了兰州鲶种质标准。包头市水产站承担了包头市科委“陈旗鲫人工繁殖”项目,呼伦湖开展了“高白鲑引进及人工育种试验”,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科技推广工作中,各地继续把大银鱼增殖、河蟹养殖、池塘名优特养殖和网箱、围栏养殖技术作为渔业科技推广的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推广任务。今年渔业局出资30万元,开展了以池塘名优特养殖为主要内容的渔业科技招标活动

11、,经过竞标,由包头市水产站负责实施,落实天然水面养殖5800亩,池塘名优特水产品养殖1542亩,取得了生产优质经济鱼类1100多吨,河蟹20吨,创产值1610万元的显著成效。(五)、中介组织逐步完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003年我区把渔业中介组织建设作为渔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责任目标,经过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引导,全区成立了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大树湾镇、呼和浩特市土左旗2814项目区、巴盟临河市等17个渔业协会,入会养殖户达到500多户,渔业人口2200多人。协会通过健全内部章程,在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投入品调运、品牌保护、水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统一组织、管理,渔区的生产秩序明显好转,养殖

12、效益明显提高,对于我区渔业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推动渔业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渔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我区延续的农业部基建项目有3项,其中自治区渔业病害防治、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到2004年5月底完成;通辽市四大家鱼良种场建设项目已经竣工;呼伦贝尔市渔政船建造任务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试运转。今年我区在渔业种子工程、渔政执法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国家的支持,总投资达到745万元,这些基础项目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区渔业的实力,推进我区渔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经

13、验、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制约渔业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渔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渔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渔业开发速度缓慢,质量不高;渔业种子工程建设力度小,养殖水面苗种投入普遍不足。渔业产业化受到渔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制约,优势资源未能转化成优势产业,发展产业化任重道远。二、明确工作重点,一心一意抓落实,力求取得新突破2004年的工作十分关键,对于能否如期完成渔业十五规划,实施好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抓住主要矛盾,把渔业结构调整、渔业产业化和渔民增收作为发展的中心任务,力求取得新的突破。渔业工作的总

14、体思路是:以渔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渔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把渔业产业化作为发展方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主攻养殖、增殖,限制捕捞,深化加工,突出发展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着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渔业效益,增加渔民收入,使我区渔业成为调整农村牧区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牧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渔业生产目标是:水产品产量7.7万吨,增长幅度5.8%,其中养殖产量4.7万吨,占总产量的61%,增长幅度6.9%;名优特水产品产量1.5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9.5%,增长幅度20.5%;渔业产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我区渔业资源,从2004年

15、开始,以渔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为重点,规划并分步建立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流域大中型湖泊、水库优质水产品增养殖产业带、黄河流域名优特鱼类池塘养殖产业带和盐碱水域卤虫、盐藻养殖、加工产业带。通过建设渔业产业带,大幅度提高我区优质经济鱼类的产量和质量,带动我区苗种繁育、水产品加工、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围绕以上渔业工作总体思路和生产目标,2004要做好以下七项工作:(一)、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渔业发展的后劲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七大体系建设目标要求,结合我区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种苗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赤峰市宁城热水鱼种场改扩建工程和呼伦湖经济鱼类人工增殖基地建设。二是加强渔政

16、执法体系建设。继续配套渔政执法船艇、车辆、通讯等必要的执法设备,提高执法能力;抓好呼伦湖、达里诺尔等重要渔业水域渔港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三是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工程、水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水生濒危物种救护中心、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四是继续完善、配套相关设施,抓好自治区渔业环境监测、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建设,重点渔业盟市要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逐步建立起我区水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五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做好对呼、包二市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快各池塘养殖主产区的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六是明年上半年将建成包括全区渔业生产、科技、产品供求、渔政管理等内容的全区渔业信息网站内蒙古水产网。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要严格按照国家对基础建设项目的程序和规定,建立项目管理领导机构和监督机构,抓好对在建项目的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