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661638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树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树之歌教学设计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 王秋丽教材分析:杨树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以“植树”为主题中的一首诗歌,这首小诗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形象地描述了杨树歌唱时的欢乐,赞美了杨树及像杨树一样虽然普通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品质。诗歌意境美,韵律强,琅琅上口。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诗歌内容难度不大。可如何通过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把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点化出来,真正打动学生的心弦,使“爱绿护绿”的思想随同文字渗入其内心深处,自然就成了本节课要攻破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的个生字,规范地书写个生字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

2、朗读课文,背诵诗歌。3.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赞美所有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2.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普通大叶杨默默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卡片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 猜猜我是谁?板画大叶杨。引导学生了解大叶杨的干和叶子的特点。(课件:大叶杨的叶子;大叶杨) 2. 揭题板书。理解“之”的意思。 二、学语言,练言语(一)学习第一节 1.我唱歌时发出什么声音,你能学学吗?(哗啦啦) 2.大叶杨的歌是怎样的歌?(书上的词语) 3.生答后,师边讲述边引读:大叶杨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

3、响亮,就是没有风雨时它也悄悄地唱。(演示“欢快、响亮、悄悄”)大叶杨就是这样唱个不停,多么活泼可爱,多么快乐呀!谁试着背一背。(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我就是这样一个无忧无虑快乐的大叶杨,我要唱歌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我都为谁唱过歌呢? 2.班级交流,汇报。(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1)(出示书中插图及第二节文字)大叶杨在快乐地唱歌时,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在树下干什么呢? (2)(结合看图)描述图意:在大叶杨下,学步的小宝宝和蝴蝶捉迷藏,老爷爷专心地下着棋,白发的老奶奶聊着家常,看了这个画面,你觉得人们生活得怎么样?(快乐、幸福、自由自在) (3)课文的哪个词写出了人们生活得快乐、自由自在

4、?(演示“悠闲”)师:是呀,人们生活得很悠闲。 3.过渡:这么枝繁叶茂的大叶杨,你还想让谁听大叶杨唱歌?(乌鸦喝水中的乌鸦;上天的蚂蚁中的蚂蚁;爸爸妈妈、小猫咪、小狗)唱给-,伴-唱给-,陪- 4.学习第三节大叶杨不仅唱歌给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听,他们还唱给行人、太阳听,为什么呢?指导朗读:同学们,大叶杨把歌送给树下的人们,还用歌声唱出了对太阳的感谢,多懂事可爱。喜欢大叶杨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三)创编歌词 1.(出示两幅图)同学们仔细看,在杨树下的草地上,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瞧,他摇摇晃晃的,在追着蝴蝶呢!如果你就是大叶杨,你会对小宝宝说些什么? 2.你还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行人

5、、太阳说什么?除了他们外,你还会对谁说,又会说些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象拓展) 3.班级交流。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的学习,我们知道杨树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人们带来方便、欢乐。大家想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树也像杨树这样给我们带来快乐?2.(课件)欣赏诗歌柳树的头发板书设计:杨树之歌伴小宝宝捉迷藏陪老奶奶聊家常和老爷爷度时光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可爱的小学生,伴着他们快乐地游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辛勤的园丁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