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题型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65810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题型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逻辑学题型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逻辑学题型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逻辑学题型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逻辑学题型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学题型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题型及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4、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 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 的逻辑方法。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假;E真假不定;I真假不定。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假;I真。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假;O为假;I真。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真假不定;O为假;I真假不定。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10、在模态判断中,

2、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 差等 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 全称 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 真。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 全称肯定 判断。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 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27、若一有

3、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 判断。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 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 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4、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 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 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交叉关系 和全异关系。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 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 划分不全

5、 的规则。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二、名词解释:1. 周延:2. 指如果判断中,断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3. 非对称关系:在特定论域内,如果aRb真,那么bRa可真可假时,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非对称关系。4. 二难推理:以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为前提而构成的推理,亦称假言选言推理。5. 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少;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就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6. 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是相对互逆的,人们把它们合称为属种关系系(在具有属

6、种关系的概念中外延大的为属,小的为种)7. 三段论中的“四概念错误”:违反“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所犯的逻辑错误。8. 循环定义:定义项依赖于被定义项来解释的定义。9. 三段论: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两个共同项的两个性质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形式。10. 三段论的格:就是由中项在前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构成的不同的三段论的形式。11. 三段论的式:就是由于前提和结论的质和量不同,所构成的不同的三段论形式。12. 充分条件:是指两个分别为p、q的事物情况,如果有p就必然有q,而没有p是否有q不能确定,这样p就是p就是q的充分条件。13. 必要条件:是指两个分别为p、q的事物情况

7、,如果没有p就必然没有q,而 没有p是否有q不能确定,这样p就是p就是q的必要条件。14. 假言判断: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15. 概念间的交叉关系:在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16. 真包含关系: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a真包含b。17. 真包含于关系:a概念的全部外延与b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a真包含于b。18. 定义过宽: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19. 下反对关系:两个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可以同时为真的关系。20. 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判断。21. 联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

8、时有存在的判断。22. 相容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个选言支至少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23. 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个选言支有并且只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24. 模态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情况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三、图表题: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CFEA BDF与ABCDE皆有交集,并属于AA 大学生 B 运动员 C 女运动员 D 北方人 E 人EDBAC2、A 动物 B 大熊猫 C 竹子 D 人 E 婴儿ABEDC3、A 教师 B 老年人 C 杭州人 D 青年人 E 女教师 C D B E A4、A 鲁迅 B 思想家 C

9、文学家 CA B5、A 教师 B 文学家 C 浙江人 D 鲁迅B ADC6、已知:“所有S都是P”为假,请用欧拉图表示S和P之间的各种关系。 P S P S P S7、列真值表并回答下列两判断是否等值:pq、pqpqp qpqpqpqpq+-+-+-+-+-+-+-+-+因为pq、pq 的值真假情况相同,则pq pq8、列真值表,并回答下列判断是否等值或矛盾A如果明天天睛,我就去爬山。B只有明天不天晴,我才不去爬山。解:设明天天晴为p,我去爬山为qpqp qpqpq+-+-+-+-+-+因为pq与pq的值真假情况相同,则A B9、A,如果看电影的人多,那电影一定好看。 B,只有看电影的人不多,

10、电影才不好看。解:设看电影的人多为p,电影好看为qpqp qpqpq+-+-+-+-+-+因为pq与pq的值真假情况相同,则A B 10、A并非只有当官才有出息。 B虽然没当官,但一样有出息。 C如果当官,那么有出息。解:设当官为p,有出息为qpqp qpqpqpq+-+-+-+-+-+-+因为 pq与pq的值真假情况相同,则A B 11、A如果这部作品思想性很强,那么它就没有艺术性。B虽然这部作品思想性很强,但它没什么艺术性。C只有这部作口有很强的思想性,它才会有艺术性。解:设作品思想性强为p,有艺术性为qpqp qpqpqpq+-+-+-+-+-+-+ A ,B,C间无等值情况 10、列真

11、值表,并回答问题:A如果某公司录用了小李,那么就不录用小张。B某公司没有录用小李。请问:当A和B两个判断中有一个为假时,某公司有没有录用了小李.是否录用了小张.解:设录用小李为p,录用小张为qpqp qpq+-+-+-+-+-+ 只存在A真B假,所以某公司录用了小李,没有录用小张13、列真值表,并回答A、B、C三命题恰有一个为真时,甲是否为木工.A如果甲不是木工,则乙是泥工。B如果乙不是泥工,则甲不是木工。C甲不是木工,且乙不是泥工。解:设甲是木工为p,乙是泥工为qpqp qpqq pp q+-+-+-+-+-+-+-+ 根据真值表只有A真B、C皆为假的情况才恰有唯一真,则此时甲是木工。14、

12、列出下面A、B、C三命题的真值表,并回答当A、B、C三命题恰有一真时,是否甲村所有人家都养猪.A甲村所有人家都养猪,并且乙村所有人家都养猪。B或者甲村所有人家都养猪,或者乙村所有人家都养猪。C如果乙村所有人家都养猪,则甲村有些人家没养猪。解:设甲村所有人家都养猪为p,乙村所有人家都养猪为qpqp qp qpq qp+-+-+-+-+-+-+-+-+因为p q qp ,所以A与C中必有一真一假,则B为假,所以甲村有些人家没有养猪15、列表回答:在大王与小李不同时上场比赛的条件下,(1)“如果大王不上场,那么小李上场比赛”,与(2)“要么大王不上场比赛,要么小李不上场比赛”的真假情况是否相同。解:设大王上场为p,小李上场为qpqp qp qpq+-+-+-+-+-(1)和(2)真假情况相同。四、证明题:1、证明三段论规则:两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证明: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判断有三种情况:II、OO、IO(1) II: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肯定判断,没有一个项是周延的。根据“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不能得出结论。(2) OO: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否定前提,根据“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规则,不能得出结论。(3) IO:两前提只有一项周延,根据“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此项必须作中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