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丰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65270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锥栗丰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锥栗丰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锥栗丰产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锥栗丰产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锥栗丰产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锥栗丰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锥栗丰产栽培技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锥栗丰产栽培技术锥栗属于壳斗科落叶大乔木,果材兼用的木本粮树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皖、川、桂、闽、赣、浙等省(区).福建栽培锥栗历史,已有百余年之久.闽北以建瓯市为主产区,向周围建阳、政和等县(市)拓展,形成锥栗产业带。锥栗树适应性强、抗寒、抗病虫害,栽培管理上比较粗放。坚果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本文就目前生产上存在问题,阐述锥栗园丰产优质栽培技术。锥栗是林果兼用树种,种仁属优质的干果,被人体吸收率高达95%以上。锥栗果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胡萝卜素、氨基酸等,营养价值高于面粉、大米和薯类。锥栗可鲜食、炒食、菜食或清炖,也可磨粉制作糕点、代乳粉,

2、还可加工成罐头、锥栗糕等副食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发展前景看好。锥栗是一种高产的木本粮食作物,且盛果期达5080年。锥栗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适生于年均气温1120,年降雨量10001500mm的气候条件,能耐绝对最低温-16。要求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日照时数为1500小时左右,无霜期280天以上。要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pH值5.05.5),也能耐贫瘠土壤。1 优良品种简介1.1.靖州大锥栗 壳斗科、栗属(Casranea henryi rehd. Et wils),落叶乔木干果和木本粮食树种。湖南省靖州县实生选优定向繁育。果形

3、大(平均单位重28.6-32.4g、平均单粒重8.4-9.6g),早实、丰产性好,抗逆性强、耐贮运(常温下有效存放期60天以上)。1.2白露仔为早熟主栽品种,为丰产、稳产品种。萌蘖分枝性强,树冠较直立,叶较大,长11.2-18.3cm,宽4.9-5.7cm,深绿色,叶背生带棕色茸毛(叶脉为多)。果苞较小,苞刺较疏,但较粗硬。白露左右成熟,总苞成熟时呈现2裂状,少有3裂,含坚果1个(少有2个)。果中等大小,圆锥形、棕褐色,果壳毛茸较少、果顶尖而瘦、果底小肾脏向外凸出成钝尖为其品种特征,果120-140粒/kg,果肉淡黄色,品质中等,在肥沃湿润的南坡上生长良好。结实大小年现象不明显。种植时应适当增

4、加密度。1.3乌壳长芒 中熟品种,树较高大,树形开张,叶长16.5-23.3cm,宽4.95-6.9cm,青绿色。新梢顶部及幼叶背面有棕黄色茸毛,老叶较光滑,披针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总苞较大,苞刺密且长为其主要特征。秋分后成熟,成熟时呈二裂状,果较大,紫褐色,茸毛少,果顶急尖明显、尖尾长。果底中肾形、中部凸出。果100-130粒/kg。该品种抗风力和耐寒性都较强,抗病性中等,不耐旱,多在肥沃山地栽培,果肉黄白色,品质中上,产量较高。1.4黄榛 较迟熟品种,树冠直方,叶中等大小,叶长14.3-19.6cm,宽4.7-6.2cm,青绿色。新梢顶端有茸毛,明显呈灰白色,结果枝平均坐果一个,总苞较大,

5、苞刺密,较短且硬,分叉角较小,成熟时呈二裂状,含坚果一个,但幼树常有2-5个,果实较大,有棒中之王之称,短圆锥形,黄棕色,果面密布黄白色茸毛,果座大肾形。品质中上,果实较易受桃蛀螟为害,结实大小年较明显,适宜在肥沃深厚土壤栽植。1.5油栗 较迟熟品种,树形开张,叶稍小,长15.8一18.3cm,宽5.3一6.0cm,淡绿色,披针状椭圆形 ,叶背光滑,叶尖较长(长尾状渐尖),总苞较小,苞刺较疏,较长且较软。秋分后左右成熟。成熟时呈 裂状,含坚果1个,短圆状圆锥形,紫褐色,毛茸小,果皮油光明显,果130一160粒/kg,果肉细、甜,品质上,耐贮藏。抗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丰产、结实大小年不明显

6、。1.6乌壳长芒 树呈圆锥形,树体较高大,半开张。叶片长椭圆形,平均叶长19.0cm,宽7.5cm,绿色,叶顶钝尖,叶基楔形,叶缘粗锯齿状,具齿刺。果球高5.1cm,宽4.5cm。暗褐色,刺毛短而密,排列整齐,稍斜生,刺长1.0cm,球肉厚,成熟时呈2裂状,内含果实1个,球梗长1.1cm。该品种果实中大,平均单粒重为8.77g,长图锥形,果实纵径为2.99cm,窄面横径为2.47cm,宽面为2.76cm,暗褐色,花柱宿存,柱头开叉,果顶急尖明显,果座中大,中部凸出,接线直或微波状,果皮薄,毛茸多,果顶处密生。果肉淡黄色,质地稍硬,粉质,味甜,品质上,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2 园地选择园地

7、要选择海拔高度300-1200m,坡度小于30,空气清新,水质纯净,交通方便,土壤未受污染、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光照充足的南坡或西南坡的山地为宜。3 整地10以下的缓坡地直接挖定植穴,规格为长、宽各1m,深0.8m,1030的坡地开宽1m以上的简易水平带再挖定植穴。挖好定植穴后,将杂草、灌木枝叶施入穴内,同时施入腐熟栏肥25kg,铲上表土拌匀,回填表土至穴平,然后每穴施饼肥2.5kg与表土拌和做成40cm高的土堆待种。4 栽植4.1挖定植穴。首先开辟等高水平梯田或鱼鳞坑,挖成长宽高分别为lm的穴或壕沟,施足有机肥或表土回穴。4.2株行距。锥栗树冠大,寿命长,定植距离不能过密

8、。坡度不大,土层厚,肥力中等的土壤,以65米或55米较佳,亩栽22-26株,坡度大,土层薄的土壤,以55米或44米,亩栽27-40株。4.3授粉树。锥栗自花授粉率较低,应选开花相同的优良品种作为授粉树,以提高结实率,行比为4比2或4比1较为适合。4.4定植时期与挖苗方法。秋植在10-11月,春植在2月份,一般多为春植。苗木移植前充分浇水,起苗时多带土,应留根部长20厘米以上,不要伤主根及侧根,以保证定植后根系迅速恢复生长。4.5栽植技术。起苗栽植在同日内进行,如需从外地调苗无法当天栽植的,应进行假植;栽植前去除嫁接包扎带、剪除。受伤根,将已准备好的待种土堆扒开,把苗置于穴中央,苗木根系舒展好,

9、用表土覆盖根系,同时轻轻抖动树苗,使土进入根隙,分层踏实,栽植深度以高出苗木在苗圃土痕位置2cm为宜。5 整形修剪5.1主要树形锥栗常用的树形为自然开心形,整形方法:定植时留3040cm定杆,当年新梢长到30cm时选留着生方向均匀、生长健壮的3个培养枝为主枝,疏除病虫枝与主枝重叠枝,其他枝条留作辅养枝,当辅养枝生长过旺时,及时进行拉枝和摘心;当年冬季落叶后到第2年萌芽前,进行冬季修剪,各主枝留60cm左右进行短截,生长过旺的辅养枝进行拉枝或疏除,其余辅养枝尽量保留;第2年生长期在各主枝剪口部位同一侧选留1个生长健壮的枝条培养为第一副主枝,当主枝延长枝和第一副主枝长度达到60cm时进行摘心,其余

10、枝条通过摘心、拉枝等措施控制生长势,培养为辅养枝;第2年冬至第3年,参照上一年培养第二副主枝和侧枝群,基本树形即可形成。结果树修剪: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和细弱枝。对老树、弱树要多疏枝少留枝,以集中养分,使弱枝转强,变不结果枝为结果枝,对过旺树和枝条,则适当多留枝少去枝,以分散树体营养,缓和过强树势和过旺枝的生长势,使不结果的徒长枝转化为结果枝,当树体交叉或衰老时,对枝条轮流回缩更新。5.2修剪时期5.2.1生长期修剪(夏季修剪)。从春季萌芽后到落叶前,整个生长季节内进行。主要目的是调节树体生长平衡,控上促下抑强扶弱,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开花结果。主要方法有摘

11、心、拉枝、芽等。5.2.2冬季修剪。从落叶到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主要目的是对生长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的枝条进行补充修剪和对多年生枝进行回缩修剪。主要的方法有疏除、短截、回缩、拉枝等。6 施肥6.1幼年树施肥。定植当年成活后施追肥1次,株施尿素0.050.1kg。第2、3年发芽前1次追肥,株施氮磷钾= 151515的复合肥0.5kg,11月中下旬施1次基肥,每株施饼肥 2.5kg或土杂肥2025kg、过磷酸钙0.51kg。6.2结果树施肥。根据栗树在一年内不同生育阶段需要合理施用,一般1年施3次。促梢肥:3月上中旬,以氮肥为主,株施尿素0.40.5kg。壮果肥:78月,以复合肥为主,株施0.51k

12、g。 果后肥(基肥):采果后20d内株施有机肥100kg或饼肥5kg,并兼施三元复合肥0.51kg。6.3施肥方法。基肥 (果后肥)结合扩穴改土深施;追肥以沟施为主,沿树冠滴水线挖20cm深环状沟或由内向外挖内浅外深的放射状沟,施后复土。6.4根外追肥。初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浓度为0.3%0.5%的硼砂+0.5%的尿素,可有效增加坐果率。9月上旬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1次,可提高果实单果重。其他时期根据缺肥情况喷施微量元素,矫正微量元素的缺乏症。7 中耕除草每年6月下旬和8月下旬各进行1次中耕除草,深约5cm。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避免杂草与栗树

13、争夺肥水,减少病虫害。8 水分管理春季雨水多,3-6月间要注意开沟排水,7-8月是高温干旱季节,又是果实膨大期,浇水防旱是一项重要工作,否则将大大降低产量。9 病虫害防治9.1主要病害防治病害的防治首先要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9.1.1栗疫病。危害症状:多发生在树干的近土表和主枝基部。发病初期,病部树皮龟裂,流出黑色汁液,具酒糟气味。刮掉病部表皮,下面树皮韧皮部松软、变褐,并有暗褐色至黄褐色相间的环纹和条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皮和下面浅层木质部变为黑褐色,病树树皮失水凹陷、干硬、龟裂。栗疫病旧病斑附近易被干枯病菌感染,成为复合侵染的病斑。病斑环绕7d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防治方法

14、:一是对受害严重的枝条进行截除或挖掉病死树,清除病源;二是春季发芽前,在刮除病斑的基础上,用401或402抗菌剂加40%乐果乳剂10倍液涂病部;三是修剪等经营管理时,尽量减少树干伤口产生,大伤口或嫁接口应用杀菌剂保护。9.1.2炭疽病。危害症状:炭疽病危害栗叶、嫩枝和栗果,造成落叶、嫩枝枯死和栗果霉烂栗。叶受害后,叶脉间出现圆形或不规则黄斑,后逐渐变为紫褐色至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灰白,上生小黑点。天气潮湿时,小黑点上溢出棕色黏液状物。栗苞受害后,在苞刺基部形成褐色斑,后期病斑表面生小黑点。栗果发病,多数在尖端形成“ 黑尖果”症状。种仁上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黑色或黑褐色腐烂,后期失水干缩,上生黑色

15、菌丝体。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病枯枝叶,减少病源;二是冬季落叶后和翌年发芽前各喷1次波美45的石硫合剂,或在45月喷65%代森锌600倍、甲基托布津800倍、多菌灵800倍,每7d喷1次,连喷3次。9.2主要虫害防治9.2.1栗瘿蜂。为害情况:以幼虫为害枝叶,被害枝、叶上形成瘤状虫瘿,引起枝、叶枯死。栗瘿蜂以初龄幼虫在栗芽、花、叶原基组织上形成虫室越冬,翌年开春后,幼虫在芽内取食,5月上旬化蛹,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在瘿内停息约10d后破瘿而出。 防治方法:一是栗瘿蜂喜欢在通风透光差、枝条细弱的内膛枝上危害,在冬季修剪时,清理内膛细弱枝、过密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栗瘿蜂的虫口密度;二是保护天敌,收集冬季修剪下来的枯瘿,待翌春挂入林内,使瘿内寄生蜂羽化产生卵寄生;三是在3月中旬,采用40%乐果稀释5倍涂干防治;四是6月上中旬成虫盛发期,用20%灭扫利2000倍、80%敌敌畏乳剂2000倍、50%杀螟松乳油、40%乐果乳油1500倍对树冠喷雾防治栗瘿蜂成虫。9.2.2桃蛀螟。为害情况:桃蛀螟是为害锥栗果实的主要害虫,幼虫为害果实,常在总苞和幼果之间蛀食,主要在果实即将成熟期侵入,将栗果蛀成孔道,甚至蛀空。1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蛀道、树皮下、果堆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下旬成虫羽化,第1、2代主要为害桃果,7月下旬、8月下旬为第3、4代盛发期。防治方法:一是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